“我沒有出家,我只是回家了。”
被問起為何在事業巔峰期選擇出家時,歌手李娜一臉淡然地回答了對方的問題。
當了解到李娜成長于單親家庭,后不顧老母親苦勸執意出家時,不禁讓人想起了上海的那位將賣房所得近600萬悉數捐出只為出家的阿姨。
據了解,這位上海阿姨在女兒剛上大學時看破紅塵,后不顧家人勸阻執意要將房子賣掉,將錢財悉數捐盡。
女兒上大學尋求她的幫助時,這位阿姨給自己的孩子指了一條“明路”:讓女兒找自己的同學貸款。
幾年之后她回到世俗中,可女兒卻避而不見,視頻一經網絡流傳開,招來鋪天蓋地的嘲諷與質疑。
同樣是看破紅塵,歌手李娜在巔峰時期不顧老母親的勸阻出家。
兩者之間的選擇似有異曲同工之處,在結果上兩人又不盡相同。
上海的那位阿姨皈依之后眾叛親離,而歌手李娜的老母親在女兒出家之后的選擇卻讓人淚目。
是什么樣的經歷,讓李娜在巔峰期放棄親情與事業毅然出家,她的選擇是人間清醒還是自私的表現?
1963年出生于河南鄭州的李娜原名叫牛志紅,至于為什么改名,大概跟她的家庭變故有關。
在她的印象中父親好像都不怎么用工作,幾乎都是母親一個人苦苦支撐著這個家,好在父親很愛她和妹妹,日子雖然過得有點緊巴巴倒也幸福。
5歲那年的某一天,父親突然穿上很久沒穿的西裝帶著她和妹妹拍了一張照片。
年幼的她不理解父親為何不等母親工作回家一起拍照,只記得那天的父親看上去很精神,長大后才明白有一種生命狀態叫“回光返照”。
沒多久之后,她就成了個沒有父親的孩子,名字也由牛志紅改成了李娜。
父親彌留之際跟叮囑李娜,讓她代替自己照顧好媽媽和妹妹,父親走后她發誓一定會補上這個遺憾。
可一個未成年的小孩想要賺錢養家,無論在哪個年代都不是一件易事,有什么捷徑比別人更早地擁有養家的能力呢?
1975年,才12歲的李娜進入了河南戲曲學校學習表演,選擇這條路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國內的音樂市場在70年代末開始百花齊放,在李娜看來沒有什么比這條路更合適自己。
在李娜的心里,她認為自己并沒有什么藝術天賦,能拿到好成績全是日復一日熬出來的。
當別的下課玩鬧的時候,李娜利用課余時間地每分每秒磨練自己的基礎功,別人休息的時候她就一個人躲在角落練嗓子。
1981年畢業季,李娜因成績優異被邀請留在學校的豫劇實驗團,隨后憑著出演《百歲掛帥》里的佘太君一角,獲得了河南省第一屆青年演員表演一等獎。
在學校的豫劇實驗團待了兩三年之后,表現優異的李娜被河南省豫劇院一團挖走。
80年代流行音樂的春風吹遍全國,在豫劇院待了兩年的李娜也蠢蠢欲動,于是她申請調至省歌舞團。
在河南省歌舞團待了沒多久,李娜就有了放棄鐵飯碗的想法,歌舞團的條條框框讓她感到束手束腳。
在所有親戚的不理解下,李娜退出了河南省歌舞團,毅然南下開始逐夢旅。
退出歌舞團后,李娜直奔廣東一帶,幾經輾轉后在北京站穩了腳跟。
1988年,北京舉辦全國如意杯歌手大賽,李娜乘上了由廣東駛向北京的列車。
在“如意杯”歌手大賽上,李娜以通俗組第一名的成績打進了音樂圈,至此下定決心留在北京發展。
也是在那個時候,李娜認識了還未彼時還未紅出圈的韋唯,同住一屋的兩人很快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姐妹。
在北京出道沒多久,不少電視劇的找李娜演唱主題曲,像《活著不容易》、《苦籬笆》等等都是出自她之口。
1989年,李娜登上了中央電視臺元旦晚會的舞臺,演唱《活著不容易》。
也是在這一年,韋唯憑著一首《愛的奉獻》在春晚一夜成名,而李娜則陷入了歌紅人不紅的尷尬境地。
1990年,李娜為電視劇《渴望》演唱了主題曲《好人一生平安》,該曲后來被毛阿敏所翻唱。
憑著《好人一生平安》這首歌,李娜在樂壇打開了知名度,后來又為電視劇《趙尚志》演唱了主題曲《嫂子頌》。
至此,李娜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成為電視劇的“御用歌手”。
之后的兩年里,李娜連續兩屆獲得全國影視十佳歌手大獎,其含金量可想而知。
與此同時,她也和毛阿敏、韋唯三人在內地樂壇呈現出了“三足鼎立”之勢。
彼時,一夜成名的韋唯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外界紛紛傳出了她去世的謠言。
滿天飛的謠言令韋唯痛苦不堪,她剪短了自己的頭發,把自己鎖在了房間里。
李娜見狀調侃道:“你痛苦個什么勁兒啊,這證明你已經是個腕兒了,才休息一個星期就傳你去世了。”
韋唯聽好姐妹這么一調侃,噗嗤地笑出聲來,日后提起這么一段往事還有李娜這么個人,她的眼里滿是欣賞與快樂。
李娜是一語點醒了韋唯,可她自己的心里卻泛起一股辛酸感。
眼見韋唯和毛阿敏的越來越紅,知名度也開始一點點邁向國際,要說李娜心里毫無波瀾是不可能的。
每當唱紅一首歌李娜就會在某個時間段成為媒體追蹤的對象,關心的也不是曲目和創作,而是深挖她的私生活。
1993年,李娜榮登“中國十大最受歡迎歌手”榜單,并在這一年舉辦了人生中第一場個人交響演唱會。
也許是見證了韋唯成名后的無奈,又或許是適應不了物欲橫流的娛樂圈,30歲的李娜選擇了隱居幕后專心研歌。
隱居幕后不代表一心要強的李娜放棄音樂,而是要走上一條以技佇立的道路,沒想到差點將自己逼上了“絕境”。
退至幕后是為了屏蔽外界帶來的焦慮,每天都在挑戰自己的唱技。
每當拿到一首歌之后李娜會將自己關在房間好幾天,每一句歌詞都會逐一去摳對。
去錄音棚錄制時候往往都是一遍過,專業程度令到不少唱片制作人拍手稱贊。
在拿到《青藏高原》這首歌的時候,李娜更是一整年不曾出門。
1994年隨著電視劇《天路》的播出,其片頭曲《青藏高原》也直接擊穿無數個觀眾的耳膜,直達內心深處。
李娜憑著《青藏高原》一曲封神,那空靈有力的聲音響徹大江南北。
即使后來韓紅將這首歌再度翻唱,也很難如她唱得那么深入人心。
《青藏高原》這首歌不僅讓李娜的音樂事業再攀高峰,同時也讓她的演出費和身價水漲船高。
李娜用積蓄在北京購置了房產,終于有底氣將守在老家的母親接到了北京,還送妹妹到美國留學。
事實證明,李娜在唱歌方面所秉持的態度是對的,但這份執著卻差點將她的精神世界擊穿。
《青藏高原》的大獲成功,讓李娜對自己的唱技更加苛刻。
此后的她常年將自己關在家里練聲,不管有什么演出邀約都被她一口回絕,投入的時候幾度達到忘我的境界。
她說,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天賦異稟的,每一次大獲成功都是靠“自我摧殘”磨出來的。
終于,她的精神世界被自己的苛刻擊潰了,便隨而來的是抑郁、失眠、精神不集中。
事事都要做到極致的完美,是一種病態的追求,李娜顯然陷入了這樣的狀態之中。
隨著精神和身體上日復一日的透支,李娜已瀕臨崩潰,不安與茫然令她心力憔悴。
當朋友得知李娜的狀況后,探望她時順便留下了兩本經書,同時也為其出家埋下了伏筆。
起初朋友送的兩本經書并未被李娜留意,后來在某個輾轉難眠夜里偶然翻閱,令她靈臺頓開。
讀完兩本經書后李娜對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自己口口聲聲說不想成為明星,對名利沒有執念,卻又對每一首作品追求極致完美,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執念?
1997年5月,李娜受朋友之邀到張家界的天門山游覽,站在山腳下那一刻她身心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空靈感。
那一天,李娜將買來的香高舉過頂,面朝著天門長跪不起,當天過后她便消失了大半年。
天門長跪之后,李娜仿佛人間蒸發似地消失了大半年,制片人和她的親朋好友瘋了般滿世界找她。
再有李娜消息時,得知她已經下定決心即將出家,該消息一經擴散便引起軒然大波。
當得知李娜在五臺山出家為尼后,一大批記者聞風而至,當親戚們得知這個消息后也開始對她輪番苦勸。
不得已,李娜只好從五臺山輾轉到廣州的無著庵修行,后來又輾轉到美國的一個寺廟里。
一心出家的她,又是否還記得自己有個老母親呢?
當時李娜的媽媽在國外照顧留學的小女兒,當得知大女兒要出家的消息,不由分說就要馬上回國。
誰知李娜媽媽前腳剛到,李娜就到了另外一個寺廟,可憐得老太太一路從五臺山追到廣州,又從廣州追到國外的寺廟。
當老太太見到大女兒亮閃閃的腦袋時直接崩潰了,不由分說便破口大罵:“你怎么這么不懂事,枉我一把屎一把尿把你們倆拉扯大!”
一開始,見母親如此傷心李娜心中還有點動容,但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我已經決定了,希望能得到您的理解。”
母親開始捶胸頓足嚎啕大哭,這一鬧騰反倒讓李娜更加堅決了,說什么也不肯還俗。
可是李娜的母親不肯放棄,她決定搬到寺廟和女兒同吃同住,直到她回心轉意。
剛開始的第一年,李娜與母親日日摩擦不斷,但是誰也說服不了誰,母女倆時常相擁痛哭。
后來,李娜的媽媽見女兒原本蒼白的臉色變得紅潤,整個人也變得異常平和,她也就接受了現實。
李娜出家那么多年,盡管母親早已釋懷,可她仍陪伴在女兒身邊不離不棄,讓很多人看了都于心不忍。
李娜出家之后,每日凌晨三點起床做功課,一日兩餐后過午便不食。
在外人看來,這種生活對于年輕的李娜而言無所謂,但是對于一個老太太而言確實太清苦了。
一開始,李娜的不少親朋好友紛紛到來勸說她的母親到小女兒身邊安享晚年,可是老太太的態度很堅決。
在小女兒結婚成家之后,她更是下定決心余生將與大女兒在寺廟中度過。
關于歌手李娜選擇在巔峰期出家一事,流傳的版本有好幾個。
有傳她談了好幾段戀情,到分手時才發現對方是有婦之夫,被情所傷后看破紅塵。
也有傳她事業遇到瓶頸無法突破,經歷過一番痛苦與掙扎后在天門頓悟,最終放下名與利出家為尼。
但不管是什么原因,不顧老母親反對執意出家這件事,還是讓她不被很多人所理解的。
李娜的單身老母親含辛茹苦將其帶大,最后她卻帶著母親在寺廟中過著清苦的日子,是清醒還是自私?
在下結論之前,不妨看看上海這位賣房裸捐的阿姨。
為了出家上海的這位阿姨將房子賣掉之后將錢全部捐了出去,既沒有給父母留一分養老錢,也沒有給女兒留一毛錢上學和生活的費用。
對于賣房裸捐一事這位阿姨的女兒雖然不太理解,但她是的父母表示這是她自己的財產,由她自己做主。
然后,這位阿姨就怎么著也要從家人的嘴里知道對裸捐一事如何評價。
父母就勸她考慮一下孩子,然后她就說:“父母他們是有一些嗔心了!”
唉?感情她就是希望所有人對她所行之事一致認可,看法和想法不同她一致就是有嗔心唄?
不管家里人什么想法,一分不留父母女兒捐出去,這是誰也阻止不了的。
誰知道,錢捐完了,竟然沒有寺廟肯收留她?
當被到住哪里時,這位阿姨說:“嚴格說我是樹林寂靜處,用你們凡人的眼光就是大街小巷。”
簡單點,就是在不被寺廟收留的日子里,都在街頭小巷徘徊。
大概是“出家”的日子不太好過,幾年之后女兒大學畢業出去工作還助學貸款,這位阿姨中途打了幾千塊,想見見女兒。
哪曾想女兒不愿意見她,末了:“是她躲著我,還是我們母女見面的因緣沒有到,希望有緣人幫我找一下。”
視頻流傳開后引來無數網友嘲諷,賣房被勸兩句就將“嗔心”一下子扣到父母頭上,把錢全捐了讓女兒去貸款上學。
以行善積德的名義滿足自己對功德的幻想,在街巷徘徊幾年覺得不好過了就回來找女兒,這不妥妥是自私的表現嘛?
對比之后再看李娜,,出家之前娜把妹妹送出國讀書,將老母親也好好安頓妥當。
即使早有出家之意也尊重契約精神,將所有合約完結才跑去出家。
再看看那位上海阿姨,開口閉口貪、癡、嗔,一舉一動又離不開碎銀幾兩。
賣房讓女兒去找自己同學貸款,然后又拿別人的捐款去給自己的女兒還一部分貸款,如來看到這番操作都會被繞暈了吧?
用咱們凡人的話說,這樣的出家就是為了出家而出家。
李娜出家是已經放下名利欲,只為找到一所寂靜處修行己身。
吃齋念佛隨心為,積德行善量力行,自始至終她都盡量避免影響任何人。
25年過去了,出家后的李娜如今容貌肉眼可見地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母親對她出家一事早已釋懷,只要母女倆在一起,身處凡塵還是佛門又有什么區別呢?
同樣是不顧家人勸阻選擇出家,是清醒還是自私,由各位看官評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