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寫當下熱點,不妨換換口味,今天講講近現代。
眾所周知,近現代中國可謂是群星閃耀,而在這當中又有兩位旗手一般的人物——毛澤東與蔣介石。從20世紀20年代到70年代,兩人之間的合作與斗爭,共同構成了共產黨和國民黨的關系脈絡,也塑造了中國長達半個世紀的歷史風云。
而今天就圍繞這兩位重要人物的末年講一個細節——當聽說蔣介石死后,毛主席的表態如何?
為什么寫這個?起因是我看到了這樣一篇文章——
一九七五年四月五日,八十九歲高齡的蔣介石死在臺灣……毛澤東聽后并沒有高興,相反一臉的凝重。他對身邊的人說:"知道了。"……那天,毛澤東只吃了一點點東西,沉默莊嚴地把張元干的送別詞的演唱錄音放了一天……詞的最后兩句,原文是:"舉大白,聽(金縷)"……為蔣介石送葬后幾天,毛澤東仍念念不能釋懷,下令把這兩句改為"君且去,不須顧",重新演唱錄音……
海外網、環球網
乍一看,作者是環球網,平臺是人民日報海外版官方網站和新媒體平臺海外網,那肯定特別權威對吧?那這篇文章講的估計很多人看了都會深信不疑,而且發出什么“既生瑜,何生亮”、“英雄惜英雄”的感慨來。
除此之外,甚至有電視劇還專門拍了這一段——2012年播出的一部講述新中國發展科研國防事業的電視劇《五星紅旗迎風飄揚2》第37集:
怎么樣?是不是感覺這就更像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事情了?
可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事大半不是真的;或者說它描述的是真的,可針對的對象搞錯了。但凡我少看了本書,我都差點被誤導。
先說結論:毛主席聽說蔣介石在臺灣病逝后,確實是說了三個字:“知道了。”卻并沒有為哀悼蔣介石改詞聽曲,真正改詞聽曲悼念的另有其人,具體是誰待會揭曉。
我去年寫過一篇《這句話幾乎不可能是教員說的》,講的是考證某句話是不是毛主席說的,而這次我要考證的則是毛主席到底有沒有做某件事,照例,翻書。
先找關于蔣介石的傳記類作品,重點查關于他去世那一部分,看有沒有提到我們毛主席。
找了很多版本的《蔣介石傳》,最后只找到一條相關記載,來自前美國駐華外交官、哈佛學者、《蔣經國傳》作者陶涵《蔣介石與現代中國》一書,以極為唯心的筆觸寫了這么一段——
這個外國人這么寫是說服不了我的,接下來我自然要找關于毛主席聽聞蔣介石去世的記載。
找毛主席的記載,必然先從傳記找起。我先翻了美國作家、英國作家、俄羅斯作家三個版本的《毛澤東傳》,里面都沒提到蔣介石去世后毛主席的反應;而后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出版的全六卷《毛澤東傳》里找到了答案——
“知道了”確實是毛主席的反應,但接下來什么改詞聽曲哀悼并沒有提及。當然,光憑這個記載自然無法服眾,因為有可能是出于詳略考慮。那好,不妨來查一下關于教員最詳盡、具體到每一天的記載《毛澤東年譜》。
年譜記載的這段跟專輯區別不大,畢竟出自同一個出版單位。而接下來記載的,才是真正破除上面那個“謠言”的關鍵要素。
原來,改詞聽曲是為了哀悼董必武老先生,而不是對蔣介石。
董老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主義的政治家和法學家,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之一。他曾追隨孫中山先生,先后加入同盟會和中華革命黨,可以說是國民黨的元老之一;此外他還是我黨除毛主席外,從頭走到尾碩果僅存的一位一大代表(13個一大代表中,4人犧牲、2人被開除、5人脫黨)
關于這次改詞經歷,我特意花了幾塊錢淘到了一本舊書電子版——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年出版的《毛澤東的詩詞人生》,專門找到了一處章節:
這本書這段可以說是記載最詳細的了,而且毛主席改動的末二句詞不是“君且去,不須顧”,而是“君且去,休回顧”。
其實考證到這,基本上差不多了,但嚴謹如我還是要多翻幾本書交叉驗證。
就說研究毛主席與蔣介石合作斗爭的書,那當然要去讀葉永烈先生寫的《毛澤東與蔣介石》了,這本書1993年首次出港臺版, 2005年出大陸版,最近在2019年又再版了。這其中記載:
屬于是蓋棺定論了。葉永烈先生在寫作本書時做了大量的采訪,也查閱了大量的檔案、史著,注重“兩確”——立論正確、史實正確,也就是史觀、史實“兩確”。
既然葉先生筆下沒有所謂的改詞聽曲悼念那一出,那我自然是選擇相信的,再說了,前面都確認了改詞聽曲悼念的是董老。到底是誰擱這張冠李戴?又是出于什么目的?由于沒尋到最早出處,這些恐怕就不得而知了。
尋常的讀者或觀眾看到毛主席為蔣介石做私人哀悼這種“謠言”,也很難像我這樣去質疑、去找書、去考證,他們多半會感慨一下“瑜亮情結”,看似無傷大雅,但這對于董必武老先生卻是不公平的。
毛主席悼念這位老戰友、老同志的言行,被無端嫁接到了老對手、老敵人蔣介石的身上,這怎么說得過去?哪怕拋開立場不談,那董老作為加入過同盟會的國民黨元老,資歷也比蔣介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到此,正文完畢。其實我想法很簡單,無論是出于實事求是的態度,還是正本清源的考慮,我都要把這個“謠言”給破除掉。因為是誰就是誰,不是誰就不是誰,做了就是做了,沒做就是沒做。我們堅決不搞歷史虛無主義。
別覺得我小題大做,有些歷史你不去較真,那可能就被別有用心的人搶去話語權了。到時候再想爭論,恐怕就沒這么容易了。
翻閱參考書目如下:
《毛澤東年譜:1949~1976》,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3.12
《毛澤東傳》,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中央文獻出版社,2012.4
《毛澤東傳》,[美]羅斯·特里爾著,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8
《毛澤東傳》,[英]迪克·威爾遜著,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19.8
《毛澤東傳》,[俄]亞歷山大·潘佐夫,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8
《毛澤東與蔣介石》,葉永烈著,天地出版社,2019.
《實錄毛澤東》,李捷、于俊道著,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8.1
《毛澤東最后七年風雨路》,顧保孜著,人民文學出版社,2010.9
《毛澤東最后十年》,陳長江、趙桂來著,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5
《毛澤東生活實錄》,鄭宜、賈梅編,江蘇文藝出版社,1989.6
《毛澤東離京巡視紀實》,袁小榮編著,人民日報出版社,2016.12
《毛澤東的詩詞人生》,龍劍宇、胡國強著,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6
《毛澤東詩詞全編鑒賞》,吳正裕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9
《毛澤東的詩詞、人生和思想》,[日]竹內實,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1
《蔣介石傳》,楊樹標著,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4
《蔣介石全傳》,池昕鴻著,聯合讀創,2022.7
《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美]陶涵著,中信出版集團,2012.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