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胡耀邦擔任總書記,不久就召開了一場家庭會議,他把家人都叫到客廳里,面對大大小小的一家人,他鄭重地說:“中央可能要讓我去擔任重要職務,我現在有言在先,以后大家遇到什么事,都自己處理,不要想著走后門,我也不會講情面。”
在胡耀邦的孩子們的印象中,這是胡耀邦家里唯一的一次家庭會。
多少年后,孩子們依稀記得,胡耀邦說過“四不”,孩子們一不干政,二不當官,三不經商,四不出國。要做個普普通通的人。
圖、胡耀邦同志
鐵面無私
胡耀邦說過,共產黨人是給人民辦事的,不是給某個人辦事的。他的這種嚴于律己的精神,人們感嘆而敬佩。
1981年,胡耀邦的一位侄子,打著胡耀邦的名字,經過縣里的一個領導,在岳陽的一個單位輕松安排了工作。按理說這件事是件好事,但胡耀邦得知后十分生氣。
他聯系了那個縣領導,馬上解雇這個侄子。沒幾天,這個侄子的爸爸去北京看望胡耀邦,也就是他的哥哥。但他哥哥不知道兒子背著他找工作的事情。
胡耀邦對哥哥生氣地說:“你是當哥哥的,怎么能開后門呢!”
他哥哥一臉霧水地說:“你說什么呢,我從來不走后門。”胡耀邦說明白了,他哥哥才知道,原來是兒子辦的事,但他也很生氣:“你是大領導,關心我們自家人還有錯了?”
但胡耀邦仍然不準這么辦事,甚至在一年后中共十二大上,他公開說要立一條規矩,那就是不準親朋好友來北京找他辦事,也不準親朋好友拿著他的名字辦事。
一直到胡耀邦去世,他老家瀏陽的親屬,沒有一個是城市戶口的,也沒有一個人通過他安排工作的,大家都是普通的農民。
胡耀邦1915年11月20日出生在湖南瀏陽縣倉坊村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這里雖然山清水秀,但十分貧窮,小時候的胡耀邦每天會跟著哥哥去山上撿柴,生活異常艱辛。
和一般的孩子比起來,胡耀邦算是比較聰明的,據說他小時候就可以輕松寫出來書本上的古詩詞,生僻字,在學校讀書,更是名列前茅。
1926年,剛剛讀完初中的胡耀邦,報考了市里面的高中,家鄉的人說,胡耀邦小時候就聰明,去讀書一定會有出息。雖然老鄉們都支持,但他家里連一塊錢的報名費都拿不出來。
最后胡耀邦的父親只能去挨家挨戶借錢,最后胡耀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高中,他在村里也出名的,不過這個學校離家里20里地,他放學回家來回要走40里地的山路。
要知道當時他才10歲出頭,不過幾年后,瘦小的胡耀邦可以走完二萬五千里長征,或許就是童年時期的磨練。
高中的時候,胡耀邦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后來高小的老先生日后回憶,說在他20年的教書生涯里,最好的學生就是胡耀邦,他寫作文寫的好,其他成績也是拔尖。
或許因為從小的貧困,讓胡耀邦暗暗地堅信,只有讀書才能改變命運。
1926年北伐軍進入湖南,已經深深受到革命思想影響的胡耀邦,積極參加社會活動,還參加了先鋒隊,沒想到,一年后蔣介石就發動了反革命政變,中國南部突然陷入了腥風血雨之中。
不久,胡耀邦就聽說了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幾天后,毛澤東召開了前敵委員會會議,毛澤東在這次會議上做了放棄攻打大城市的策略,決定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
這時候的胡耀邦就在那個破舊的教室里看毛澤東演講,他記得那是一個面目清晰,頭發很長,穿著灰色褂子的高個子年輕人,其實他就是毛委員。
多年后,他才知道,毛澤東的這些舉動是多么的偉大,當年他還是個學生,在教室里聽著這一切,他比喻說,當初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以后會跟隨這個毛委員走了一生。
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兩年后,胡耀邦從高小畢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著名的瀏陽初中,這是一個寄宿學校,但一個月的生活費要3元。
加上學費,一年最起碼要50塊大洋,這足足相當于25石大米。這對于胡耀邦家里來說,簡直就是天文數字,胡耀邦的父親找到家鄉的祠堂,最后大家決定,全村支持胡耀邦讀書。
曾經教過胡耀邦的中學英語老師喻科盈老人說:
“我的印象是,他天資聰明,學習認真,不懂就問,好追根求源,成績優秀,在班上一直是佼佼者。”
在瀏陽公學的同班同學俞文彬也清楚地記得:
“我們同學對耀邦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因為他是全校的高才生,各科成績都很好。尤其語文和英語,經常受到老師的稱贊,他的作文常被張貼在墻壁上給同學們示范。他是班干部,組織能力工作方法都很好,所以同學們都很佩服他。”
盡管胡耀邦在這里待了僅僅一年多的時間,但他在這里卻學到了很多知識,他閱讀了大量的革命報刊,革命思想十分成熟。
1928年,胡耀邦的父母雙親和哥哥都參加了革命,當時他的哥哥是兒童團長,和譚震林等人十分熟悉。
在家人的影響下,胡耀邦加入了轟轟烈烈的革命洪流,隨后他秘密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30年,瀏陽的赤衛隊發動暴動,紅軍大批前來。
胡耀邦記得,當時全城戒嚴,學校停課,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胡耀邦走出學校,義無反顧地參加了革命。
據說在老家瀏陽,這里的婚姻大多數都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胡耀邦的哥哥自由戀愛,要求結婚,胡耀邦還當了主婚人,他哥哥的這種開明思想,屬于前列。
1930年10月,胡耀邦被調到區委宣傳部組做宣傳工作,這個遇上中共特委來瀏陽挑選年輕干部,胡耀邦出色的工作被選上,從此他便離開了家鄉。
面對家鄉
胡耀邦到中央革命根據地后,一直擔任的宣傳部部長等職位,長征開始后,他擔任紅三軍團第五師第十三團黨總支書記。
抗日戰爭時,他也一直在政治部組織部工作,解放戰爭時還指揮了太原戰役等。
1952年,胡耀邦在四川迎來了小女兒的誕生,孩子的外婆高興地說,本來已經有三個孫子了,現在又多了個孫女,所以給這個女孩起名:滿妹。
小女兒常常是家里最受寵愛的,胡家兄妹也不例外。
60年代國家遭遇苦難時期,全家都在挨餓,當時滿妹正在小學讀書,胡耀邦還是堅定地告訴家人,不論大小,不該吃的不能吃。
他還定下規矩,全家每天沒人,只能吃兩頓粗糧,有一次秘書給滿妹帶了米飯,害怕孩子身體出問題,胡耀邦得知后生氣地說:“你怎么能搞特殊呢?”
他說:“滿妹還小,餓出病了怎么辦?再說了,其他孩子都吃的細糧,你讓滿妹吃粗糧!”
胡耀邦后來專門去查看了家里的糧食,對每個人的糧食分配更加嚴格了。
當然,在胡耀邦心里,一直有個坎過不去,那就是家鄉。
人人都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胡耀邦當了官,家鄉人很多人都給他寫信,希望他可以“照顧照顧”。
比如80年代初,瀏陽的縣委就找到胡耀邦的哥哥,希望可以去北京給批點化肥,解決一下家鄉的實際困難。
按理說,這件事胡耀邦披個條子就行了,很簡單。
但胡耀邦堅定地說:“這是原則問題,我批個條子簡單,可是又不是只有瀏陽困難。”
因為這件事,胡耀邦還和哥哥鬧翻了。據說他的哥哥生氣地說:“要不是瀏陽群眾讓我來,我才不會找你,我的事情也不會麻煩你!”
胡耀邦有心無力,他多次回信給家鄉的書記,他說:“家鄉有困難,你們應該按照流程上報,不能直接找我,這是搞特殊。”
胡耀邦一直記得毛主席老人家的教誨,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的老家韶山也有很多人寫信,要么是找工作,要么是給孩子升學。
但毛主席從來沒有給走過后門,他都是委婉地拒絕。
華國鋒同志曾在當地當過縣委書記,雖然號稱魚米之鄉,但老百姓生活很貧困,甚至有的吃樹根。即便如此,毛主席從來不會專門給韶山搞特殊。期間,毛主席只讓毛岸英回過一次韶山。
胡耀邦身居高位多少年來,從來沒有給過親戚一點幫助,甚至沒有給家鄉批過一個條子。
但瀏陽的老百姓對胡耀邦從來沒一句抱怨,都知道胡耀邦不容易,理解他,也尊重他。
1988年,胡耀邦身體不好,一直在長沙休息,瀏陽的縣委書記得知后,和幾個同志去看望他,胡耀邦問道:“家鄉發展的如何?”
幾個同志只能如實上報,胡耀邦聽到家鄉還很貧窮,頓時心里一陣隱痛,他說:“我沒有為家鄉做實事,心里愧疚啊,老鄉們會罵我了。”
胡耀邦落淚了,他一直在想,是不是自己做錯了呢。但瀏陽的同志堅定地說:“您心里想的是10億中國人,就包括咱瀏陽的老百姓啊。”
那天,老鄉們走后,胡耀邦對妻子說:“鄉親們可以這么理解我,我死而無憾了。”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同志因病逝世,享年73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