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周總理找到粟裕談話,周總理說:“你現在,估計是回不到部隊了,不如來我身邊,在國務院做點工作。”
粟裕笑著說:“總理,我打了一輩子的仗,地方工作我不會做。”周總理又說:“不會可以學。”
但粟裕有言在先,如果有了戰爭,他還要上前線,周總理當即說道:“那當然!”
毛主席夸贊粟裕:這個人,以后可以指揮百萬大軍
1944年春,日軍為了全面打通交通線,開始從華中調集大部隊,進行南下作戰,新四軍第一師兼蘇中軍區按照毛主席的作戰方針,開始集中兵力打擊日軍。
當時“奪取車橋”成為重要作戰目標,之所以叫“車橋”是因為從高空俯瞰,5座橋梁就像是一個“車”字形。
敵人占領后,大概駐守有500多人,雖然人數不多,問題是敵人在附近修建了53個碉堡,個個十分堅固,甚至還有鋼絲網,成為了易守難攻之地。
粟裕得知后,陷入了沉思,他先是調集了主力三個團,采取攻堅戰攻打車橋,他下令,要不惜一切代價,攻占車橋,同時還要阻擊敵人的增援部隊。
其實在之前和日軍的對戰中,我軍大多都是以游擊戰對抗,這次同樣,粟裕還組織了突擊隊,在指揮上,還成立了野戰司令部。
據說當時葉飛負責指揮前線,粟裕掌握全局。總攻發起后,粟裕指揮兩隊從側面開始進攻,僅僅25分鐘,車橋就被攻破,50多個碉堡基本都被摧毀。
但意外的是,雖然外圍偽軍全部被殲,但暗堡里的日軍卻成為了棘手的問題。
就在此時,附近的敵人已經紛紛出動,開始支援車橋,足足上千人,在有卡車的地方,粟裕發動民兵,開始埋設地雷,如果是正面沖擊,則是展開白刃戰,經過5天的戰斗,來支援的日軍和偽軍全部被拿下,光俘虜就有500多人。
表面上看,車橋一戰迅速而簡單,但如果分析了地形和雙方作戰優勢,就會發現這一戰其實遠比想象的要艱難。
在延安的毛主席洞若觀火,在總攻發起前,毛主席就意識到這一戰一定很艱苦,但當捷報傳來時,毛主席震驚不已。
陳毅在電報中說:“車橋一戰,可以說首創了華中地區生俘敵人的記錄。”毛主席則是贊揚說,這是一個漂亮的大殲滅戰。
據說連日軍東京總部也承認:這場戰役,標志著新四軍反攻的開始,日軍開始走下坡路了。
毛主席對這場戰役,重點評價了一個人,那就是粟裕。粟裕從紅軍時期就一直跟著毛主席慢慢學習,也很聽毛主席的話。
毛主席當時就預言說:這個從士兵成長起來的人,將來可以指揮幾十萬的軍隊。
毛主席的預言成為了現實,解放戰爭中,粟裕在山東指揮了數十萬軍隊,可以說揮灑自如,所向披靡,成為了老百姓口中的頂級將帥。
尤其是蘇中七戰七捷,更是打出了粟裕的威名。
1946年蔣介石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粟裕和譚震林指揮華東野戰軍一共3萬余人,在接下來七次戰斗中,他們共殲滅了是他們兩倍的敵人。
朱德后來回憶說:“粟裕在蘇中的時候,殲滅了比他自己的兵力還要多的敵人。”但是粟裕很謙虛,他說,這些勝利都是在毛主席的指揮和輔導下完成的。
1947年,顧祝同命令湯恩伯等人開始向淄博等地推進,粟裕又等到了一個機會,那就是和敵人第七軍以及整編48師作戰。
但是最后粟裕改變主意,開始攻打敵人第七十四師,在陳毅和粟裕的指揮下,5個縱隊擔任總攻,4個縱隊阻擊敵人,最后在孟良崮以北地區,整編第七十四師被全殲。
據統計,本次慘烈而浩大的戰斗,共殲滅敵人3.3萬余人,取得了孟良崮戰役的偉大勝利。
一年后,毛主席問粟裕:“你們去年在這里打了一仗?”粟裕自信地說:“是的,在孟良崮。”
毛主席問:“戰果如何?”粟裕說:“全殲七十四師,擊斃了張靈甫。”毛主席十分滿意,甚至還拍手叫好。
粟裕和他的回憶錄
在解放戰爭初期,毛主席其實有個外線出擊的戰略設想,但是隨著戰局的不斷變化,粟裕有了很多新的想法,上報中央后,毛主席也覺得可行,所以在相當長的時間內,粟裕的戰略性建議和成功的戰爭實踐對中央軍委確立解放戰爭初期正確的戰爭指導方針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新中國成立后,在首次授銜時,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他位于十大將軍之首。
當時在授銜的時候,毛主席明確表示,不僅要給粟裕元帥軍銜,還給予了他極高的評價。
毛主席說:“論資歷,論功勞,論才氣,論德行,粟裕完全可以授予元帥,在解放戰爭中,誰不知道粟裕啊。”
毛主席的話也得到了其他領導的肯定,但粟裕很謙虛,他說不論如何都不能授予元帥。
由于粟裕的強烈請求,最后粟裕并沒有被授予元帥,而是十大將軍之首。
后來,他給后人留下了一本珍貴的著作,那就是《粟裕戰爭回憶錄》。
在解放軍高級將領中,像粟裕這樣身為戰區主帥的人物屈指可數,而留下回憶錄的更是微乎其微,正因為如此,《粟裕戰爭回憶錄》彌足珍貴。
1958年,一場厄運降臨到粟裕身上,那年的軍委擴大會議上,粟裕受到了錯誤的批判,被調離了軍事指揮第一線。
盡管是力不從心,但粟裕一直在關注軍隊發展,他把精力放在書寫軍事理論上,當時粟裕對軍隊存在的一些問題寫了出來,但在十年動亂期間,粟裕一直默默不語。
一直到1969年冬天的一個夜晚,周總理找到粟裕談話。
周總理說:“你現在,估計是回不到部隊了,不如來我身邊,在國務院做點工作。”
粟裕笑著說:“總理,我打了一輩子的仗,地方工作我不會做。”周總理又說:“不會可以學。”
不久,粟裕在周總理的安排下,開始沿著中國北部邊界視察,在兩個月的時間內,粟裕乘坐吉普車去了很多地方,他還觀察了工事,哨所,部隊等。
也正是這些日子,他親眼所見,發現了部隊存在一些問題,回到北京后,粟裕簡單給周總理做了報告。
1971年,林彪集團垮臺,粟裕感受到了一些變化,他鼓起勇氣,把這些年的寫的關于軍隊的所有問題,秘密交給了中央。
當時他的妻子楚青有點擔心粟裕的安危,她說:“你這是為了什么呢,何苦,難道你這些年吃得苦還不夠!”
但是粟裕很嚴肅,他堅定地說:“戰爭要死人的,我是一個打了幾十年仗的老兵,如果我不把這些問題提出來,萬一以后死了更多人,我就是歷史的罪人。”
但是遺憾的是,他的這些信件都杳無音信,1975年,粟裕突然心臟病發作。
醫生經過全力搶救,最后才讓粟裕從死神手里逃脫出來。到了1976年1月,粟裕再一次病重。
可能是考慮到自己時日不多,他和妻子說:“我要做件大事,我要把我經歷過的戰斗寫出來,寫成書,留給孩子們。”
楚青說:“你寫出來,誰看啊。”楚青有點委屈。
粟裕生氣地說:“沒人看就留給孩子們,當故事書看!”
粟裕向來嚴謹,從那時候開始,他便動手開始寫回憶錄,一邊回憶,妻子一邊幫助他錄音,記錄,最后整理成文章。
毛主席逝世后不久,“四人幫”被粉碎了的消息傳來,粟裕松了口氣,但是他還是要繼續完成自己的著作。
但是到了80年代,粟裕的身體狀況越來越不好,他多次在醫院被搶救,但是他的回憶錄還沒有寫完,在這樣巨大的動力下,粟裕一次次爬起來,在床上寫作。
遺憾的是,天不假年。
1984年2月5日,粟裕將軍帶著沒有完成的遺愿和這個世界告別,終年74歲。
楚青哭著說:“你安心走吧, 我會替你完后愿望的。”
粟裕去世后,楚青上報中央,希望可以把這件事繼續完成,當時中央軍委的楊尚昆同志得知后,把粟裕的原秘書調回去,還有粟裕的很多老戰友,開始完善粟裕的著作。
1988年,粟裕的《粟裕戰爭回憶錄》完成,共37萬字。楚青捧著這本書淚流不止:“你看到了嗎?我幫你完成了。”
楚青這樣評價:這部書凝結了粟裕對毛主席軍事理論的深刻理解。
粟裕是毛主席的好學生,也是中國人民的好將軍。后人永遠不會忘記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