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卦名卦象記憶法
卦象:山下有風,蠱。君子以振民育德。
譯文:山下吹著風,這就是蠱卦的卦象。君子因此要振興民生,培育道德。
卦象記憶法:
"山風蠱”,蠱卦山高高在上,風在山下,但不說"山下風行”,而說"山下有風”呢?因為山太高太大,把風阻住了,風被山圍在山下,吹不出,就不能“風行”了,最多只能“有風”,就是這個風已經軟綿綿了。這個軟綿綿的風,在山里亂轉,不換氣,山里空氣郁積無法宣發,導致各種物體就會開始腐敗,臭味就過來了,就是蠱壞了,即"山下有風,蠱”。
蠱壞之時,就是空氣不通、思想僵化、社會停滯,就是有事,而且是出大事了。這時候,作為國之棟梁,君子“治國平天下”的君子之德就要發揮出來,拯救此天下蠱壞之事,就要采取措施振興民生,“振民”,養育民德,“育德”,以蕩除藏污納垢、污穢不堪的蠱象,還朗朗乾坤,即“君子以振民育德”。
卦名記憶法:
【山風蠱】:山下有風,去蠱振民。
02、卦辭記憶法
卦辭:蠱。元亨,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譯文:蠱卦。具有根元、亨通的德性,利于涉渡大川。在治蠱之前要詳細謀劃,在治蠱之后要總結經驗。
卦辭記憶法:
蠱,本來是腐敗、不通的意思,就是社會腐敗墮落黑暗。物極必反,亂世出英雄,英雄就會“橫空出世”,反而英雄就有用武之地了,來果斷治理這個“蠱”,因此蠱卦就是革除舊弊的,因而會“元亨”。這個時候,是大展拳腳時候,大江南北、河流山川都要征戰闖蕩,因此“利涉大川”。
蠱,不是小事,而是大壞事,大壞事就要做好長期斗爭的準備。從古至今,革命者必須保持冷靜和斗爭,必須“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持久戰要打的。
03、爻辭記憶法
[爻辭暗示]:此卦通過"山風蠱”卦,來描述周文王反思父親季歷的過失和教訓,因此個六辭都是借助“蠱”的要素和形象來展開內容。“蠱”在這里就是“過失、教訓”的意思。
初六,干父之蠱,有子,考無咎。厲,終吉。
注釋:干,糾正。父,父親、父輩。蠱,過失、教訓。考,父親。
爻辭記憶法:
【歷史故事】
周文王回想了父親季歷被殺的往事,深刻的反思了父親為什么戰功卓著最后卻被殺的經驗教訓。他是堅決不能再走父親的老路,要糾正父親的路線、糾正父親失策有過失的地方,“干父之蠱”,這樣就會有更智慧的優秀的兒子,“有子”。父親并不是什么原則性的錯誤,“考無咎”,只是糾正他的盲目侍君的思想。兒子挑父親的過失,這確實會讓人不適應,讓有傳統思想的人難以接受,“厲”,但是周文王這樣做是對的,是為了讓西周不至于被商朝傷害,再陷入危險之中。所以糾正父親的過失,最終是有利于西周大業的,“終吉”。
[時間脈絡線1/6]:周文王反思糾正父親的過失,是為了吸取教訓,避免西周重蹈覆轍遭受損失。
九二,干母之蠱,不可貞。注釋:母,母親、母輩。
爻辭記憶法:
[歷史故事]
周文王家族龐大,兒子眾多,兒孫滿堂,孩子的母親對哪個孩子都是很溺愛、疼愛,因為都是她的兒子。“清官難斷家務事”,周文王覺得還是較少干預家庭內部事務為好,因為不摻和到兒女私情,而且也沒有什么大的過失,過多干預就有點"不務正業”、“婆婆媽媽”了,即“王母之蠱,不可貞”。周文王所以覺得應以處理國家大事為重。
[時間脈絡線2/6]:周文王覺得不應過多干預家庭的過失,那是女人的事。
九三,干父之蠱,小有悔,無大咎。
注釋:小有悔,小有悔意、過意不去。
爻辭記憶法:
[歷史故事]
周文王繼續沉思父王季歷的過往人生,繼續反思糾正父親的一些做的有過失的地方,“干父之蠱”,再次有點是“指責”父親的過失,周文王心有愧意,過意不去,“小有悔”,但這樣認真的再次思考糾正父親的過失,是為了吸取失敗的經驗,就如“前車之覆,后車之鑒”,以讓西周不再平白無故有重大損失了,所以“無大咎”。
[時間脈絡線3/6]:周文王繼續反思糾正父親的過失,是為了西周大局著想。
六四,裕父之蠱,往見吝。
注釋:裕,寬裕、縱容。往,前往、前進的路。
爻辭記憶法:
【歷史故事】
但如果無原則的寬容、縱容、視而不見父親的過失,“裕父之蠱”,那就沒有吸取父親被害的教訓,就可能還會讓西周遭受曾經遭受過的犧牲和損失,那就有危險了,“往見齊”。
[時間脈絡線4/6]:周文王不能寬容放任父親的過失,不然會對西周有危險。
六五,干父之蠱,用譽。
注釋:譽,贊譽。
爻辭記憶法:
[歷史故事]
周文王再次反思父王季歷的過往人生,糾正父親的一些做的有過失的地方,“王父之蠱”,但同時也意識到了,也要認可和贊許父親的南征北戰的英勇戰績,父親還是功大于過的,是個了不起的首領和軍事將領,“用譽”。
[時間脈絡線5/6]:周文王再次反思糾正父親的過失,同時也對父親給予肯定和贊譽。
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注釋:不事,不再侍奉。高尚其事,重點執行自己事業。
爻辭記憶法:
[歷史故事]
周文王以上數次反思糾正了父親季歷的過失。父親為商朝賣命南征北戰,立下了赫赫汗馬功勞,卻是“為他人作嫁衣裳”,沒提防“功高蓋主”,被商王所害;也沒有想到自己如果不出頭立國天下,永遠是為商朝打工的“打工仔”,“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頭”,必然是永遠心驚膽戰,沒有安穩的一天;再次,就是思想太僵固,“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思想太重,就是要對天子忠誠,不能造反,不能以下犯上。但是周文王在西周和他家族屢次被商朝殘害事件發生之后,不再像他父親那樣想。紂王荒淫無道、奢靡無度、殘害忠良、殺害無辜、勞民傷財,導致“君不君”,君王沒有君王的樣子,那么臣子就沒有道理和邏輯再效忠于這樣的君王,就可以“臣不臣”,就可以“反了他的”,就是不再侍奉這樣的君王,“不事王侯”。同時,周文王還有更大的安排,不僅是滅商,還有興周大業,一旦吸取了父親季歷的過失和教訓,周文王就沒有思想包袱了,就可以放開手腳來朝著西周建國方向前進,即“高尚其事”。
[時間脈絡線6/6]:周文王通過反思父親的過和教訓,堅定了滅商興周大業的決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