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4月20日)晚上,經過周一的推遲發射之后,馬斯克SpaceX公司的星艦終于發射,我在倒計時9分鐘的時候進入到直播,一直看著這個奇怪的飛行器點火上天,又在幾分鐘之內分離失敗,空中爆炸。
雖然這次沒有成功,但人類終于走向星際移民的時代已經拉開帷幕。這是真正的星辰大海,馬斯克最終會把自己吹過的牛逼都一一實現。我一點也不懷疑星艦發射終究會有成功的一天。那么問題來了,是什么支撐著馬斯克去追逐夢想?
答案也許就隱藏在發射指揮中心里。直播中的發射指揮中心,看上去太過于寒酸,一點也不豪華大氣,沒有幾百平米的那種大屏幕,沒有豪華氣派的大廳,整個星艦發射的指揮中心,面積可能就三四十平方米,指揮屏幕也不大,最多也就100寸的樣子,現場十幾個工作人員擠成一團,老板馬斯克甚至都不在C位,而是在靠邊的椅子上,這才是真的簡約而不簡單。
星艦的設定非常有意思,一級助推器是可以重復使用的,完成把星艦助推到太空的任務后,實行船箭分離,裝有人類歷史上迄今為止推力最大發動機的助推火箭返回地球,飛到發射架前面,緩緩降落,然后由發射架上的兩根“筷子”夾住,重新加注燃料后可以再次使用。太空中的星艦,則將與早已等候在軌道上的燃料艙對接,在太空加油,然后飛往火星。
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是,一旦星艦發射成功,將啟動規模化生產,以每年建造100艘的速度,打造1000艘“星艦”組成太空艦隊,首期將10萬人和相關物資運送到火星,實現從21世紀20年代后期開始在火星殖民的夢想。未來幾十年總共將送大約100萬人上火星,在火星上建造一座自給自足的城市。當人類在火星上立足的時候,回望母星上的人類紛爭,會是怎樣的感慨?
要做做到這一點,靠的是商業化的奇跡。雖然首次發射的成本高達30億美元,也就是說,這一炸,就是兩百多億人民幣。但是馬斯克早就說過,第一次發射的成功率就像拋硬幣,只有50%的成功率,但是很快,在商業資本的推動下,馬斯克的成功率將會不斷上升,發射成本將會不斷降低。計算機領域的摩爾定律,在火箭發射領域也同樣成立。
最厲害的是,SpaceX將商業發射的成本,降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航天領域常用發射到近地軌道(LEO)每公斤的成本來比較不同公司或者發射系統的成本。根據目前的發射價格,SpaceX獵鷹9號Block 5型號的成本大約是每公斤3000~3400美元。更夸張的是,獵鷹重型火箭每公斤僅1400美元,比NASA第一代“先驅者”火箭系列宜700倍,比退役的航天飛機便宜44倍,比阿波羅計劃中的土星五號便宜4倍。
目前的SpaceX公司,已經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商業衛星發射公司。2022年,SpaceX成功的發射了61次,平均每6天發射一次。2023年,SpaceX基本上把全球商業衛星發射業務席卷而空,市場占有率達到了80%,開年到現在,SpaceX已經將162顆衛星送上太空。馬斯克在商業衛星發射業務上的成功,足夠支撐他在星艦項目上的持續投入。
商業化厲害的地方就在于,不需要國家投一分錢,只要你有夢想,你就可以依靠市場的力量,不斷去嘗試創新,不斷開辟新的領域。星艦發射這次沒有成功,在商業市場的支持下,馬斯克總會有成功的一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