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有:谷雨前后,栽瓜種豆。
其實,在沁源、平順等許多海拔高一些的地方,在谷雨時節是還不能種普通谷子的。因為地處太行山高處,每年的無霜期僅有150天左右,谷雨季節氣溫還不適合種植這些作物。
不過,在平順的老百姓也有自己的一套種地理論。“谷雨旮旯,該種點青谷了。”爺爺那個時候就老念叨,他的意思是谷雨前后這一段時間,盡管天還比較冷,但是已經可以種青谷了。
青谷,是谷子的一種。這種谷子,耐寒耐旱,地不需要多好,山上的石頭縫里墊點土就可以,糞也不需多,只要陽光充足,通風好就行。但是這種谷子生長期長一些,產量還比較低,一般都種在離家較遠不好管理的山坡地。
產量低是青谷的缺點,但是用青谷磨出的小米,卻有平順縣人不舍的優點,耐饑頂飽。在過去那種物質困乏的年代,人們吃什么都怕不飽,以至于養成了怕挨餓的習慣,直到現在食品如此豐富,請個客也總是謙虛的說:不好,吃飽。
青谷,磨出的小米顏色不黃,反而泛著一種淡淡的青色,所以叫青谷,并不是與熟相對的那個階段。
如果用青谷的米做米湯,那是萬萬不好的,因為這種米硬,難化,水越煮越少,米還是米,水還是水,費時費力費水,不受人待見。但是用這種米做太行山最著名的小米燜飯或小米瓜菜撈飯,那就顯示出他無可比擬的優點了。
坐鍋添水,將青谷米淘洗干凈,聽見鍋里發出嗡嗡響聲,水還沒有開,就可以將米下鍋,用鏟子上下攪拌多次,讓水和米充分接觸。蓋上鍋蓋,等大水滾起來,繼續滾,滾他個一袋煙又一袋煙功夫。看吧米還沒開花,不管他了,下笊籬撈出到一個小黑砂鍋里,坐到另一個小火口繼續燜上。
撈出米的湯就開始大顯神威了,將豆角、土豆、北瓜,或段、或塊、或片,依次下入,米香、豆香、瓜香完全融合,有條件的再搟點豆雜面下入,滴入一兩滴香油,加鹽封火,一鍋瓜菜飯也做好了。此時,青谷米飯也恰好燜熟,一粒一粒軟硬適中,閃著青色油亮。
大半碗米飯,配上兩勺子瓜菜,瓜菜撈飯那個香啊,不能想,口水已要不爭氣地流出來了。蹲在門前樹蔭下,美美的咥上兩碗,保證一下午元氣滿滿。
舉個例子吧,比如說你家里有五個勞力吃飯,今天中午做小米燜飯如果用沁州黃小米做,你就需要用一升半小米,還不一定夠吃;如果用青谷米做的話,用一升小米做出的飯可能還要留下一碗。
關鍵是這五個勞力在地里勞動一下午,吃沁州黃小米燜飯的早就餓了,而吃青谷米燜飯的受到天黑了,還力氣滿滿。
青谷,命硬不化,倒真有點和平順人的脾性相投。
平順山區的人,長期生活在艱苦的自然條件下,養成了吃苦耐勞,樸質少語,憨直不屈的性格特點。有的平順人從平順縣走出多少年了,一做事一開口,你就能斷定這是平順人。因為那種祖祖輩輩傳給他的脾性,他無論怎么去改變也是要在一言一行中透出那種無法改變的類似青谷一樣的“硬”來。
又到谷雨了,多年不經農事,不知道老家還有人種青谷不?
小編微信:jdn0355,歡迎添加,探討晉東南地區有關問題,或添加關注本公眾號投稿郵箱:jdn0355@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