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關注微信公眾號《輝嘗好吃》以來,作者林衛輝的美食隨筆已經成了我最經常閱讀的美食類文章之一。原因無它,皆是因為輝哥下筆又快又好。在我連周更都覺得痛苦的時候,輝哥已經趁著早上打高爾夫球休息之余,完成了一篇又一篇的日更作品,讓人自嘆不如。
隨著輝哥美食文章的傳播度越來越廣,各種各樣的邀約也隨之而來。這本《上新吧,福味》便是輝哥參加這檔同名美食紀錄片的全程記錄。出于對福建菜系的興趣讀完了這本書,讀到一半卻發現,怎么和想象的風格有些不一樣?
解析食材的來龍去脈是輝哥的強項,本書中對永春白番鴨、清流腐竹、東山白蘆筍、詔安青蟹、東海大黃魚等產自福建的特色食材做了詳細的介紹和解讀,這些自然都不在話下。而在我看來,更有意思的是輝哥對于整檔節目中不足的地方也直言不諱,有的時候讓人讀得幾乎笑出聲來。
比如,導演以蔡瀾、陳曉卿、沈宏非都會出鏡這檔節目為誘惑,邀請輝哥作為美食顧問參與制作,最后鬧了半天發現,這三位都沒來,要出鏡的人選變成了自己。原本只答應先拍一集,入坑之后又騎虎難下,推脫不過盛情邀請,最后被導演和制作人連哄帶騙拍完了全程。
對于美食和紀錄片兩者如何結合,國內一些電視臺似乎還沒有摸清楚門道。輝哥對此也并不避諱,一開始便指出了節目組的布場的錯漏之處,如廚房是臨時組裝的,兩個廚位各有兩個爐頭,有一個還出故障熄了火,櫥柜、灶臺、爐具、油和各種醬料這些極具廣告價值的亮點通通沒有開發,甚至還為了節目的收益操起心來,讓人又好氣又好笑。
有意思的是,這檔紀錄片設置的比拼內容是讓廚師們烹制本地特色食材,給當地百姓村民品嘗打分,但第一場比賽名廚們便被村民們給出差評,遭到了嚴重打擊。輝哥的意見一針見血,本地人對某種食材的吃法有自己長久以來的習俗和喜好,而名廚們的習慣是按照大多數食客和市場上流行的口味來烹制菜肴,兩者的沖突其實非常正常,而口味喜好并沒有對錯之分。
話說回來,雖然節目組請不來蔡瀾、陳曉卿、沈宏非幾位美食大家,但請來的廚師陣容卻相當豪華。在24名出鏡廚師中,不乏杭州四季酒店金沙廳主廚王勇、廣州瑰麗酒店廣御軒主廚米其林馮永彪、Ling Long主廚劉禾森Jason等名廚。大廚們各展所長,為節目增色不少。這讓輝哥也不禁疑惑了起來:導演是怎么把這些名廚都騙來參加節目的?
或許有一部分讀者是看過了《上新吧,福味》這檔美食紀錄片之后,又找到了輝哥這本書補充閱讀。而我卻是在看完了這本書之后,對這檔紀錄片好奇起來了。
-End-
旅行美食專欄作者,不定期寫些旅行覓食日記和酒后胡言亂語。
半路癡,在拉丁美洲不會迷路在廣州卻會迷路。
喜美食,吃過一百多家米其林餐廳但(基本)不長胖。
原創文章分類標簽
所有文章索引鏈接(不定期更新)
祝胃口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