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豹路虎堅定不移重塑“新現代豪華品牌”
撰文|Benji
編輯|路由社
4月18日,上海,2023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正式啟幕。
經歷疫情三年阻隔之后,在這個備受全球汽車工業高度關注的行業盛會前夕,我們率先與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潘慶先生,進行了面對面的深度溝通。
剛剛經歷了一輪產品更新大年的捷豹路虎,帶來了刷新歷史的參展陣容,包括捷豹F-TYPE(參數丨圖片) 75周年典藏版、捷豹XFL鎏金版及全新攬勝星脈等重磅新車,成為對捷豹路虎重塑中的“新現代豪華品牌”的最新詮釋。
捷豹F-TYPE 75周年典藏版
捷豹XFL鎏金版
全新攬勝星脈
展臺內外,捷豹路虎還帶來了最穩定的戰略、最靈活的戰術,以及一種切中時局與市場環境變化的思考與行動,它既立足于品牌發展的長期主義,又兼顧面向未來競爭時始終保持的開放與謙遜。
在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潘慶先生看來,這一切都是在回答一個關鍵問題——面對高度不確定性的環境、行業的快速轉型和逐漸白熱化的市場競爭,接下來,捷豹路虎應該怎么做?
捷豹路虎全球董事、捷豹路虎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潘慶先生
在接受路由社采訪時,潘慶用了三個關鍵詞——戰略穩定、戰術靈活、組織過硬——做出了自己的回答,并將關于“重塑未來”的戰略思考與一系列戰術行動,帶向了更為縱深的地帶。
「做有意義的事」
盡管,來自全球新冠疫情、芯片供應鏈危機以及地緣政治經濟“逆全球化”的多重挑戰,回顧2022年財年,捷豹路虎仍然在中國這個核心市場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核心指標表現為,不僅業績沒有出現下滑,難能可貴的是財務狀況、盈利能力還較此前更加穩定。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對產品品質和售后服務體驗的持續提升,客戶滿意度、經銷商滿意度雙雙都有持續穩健提升,這也成為捷豹路虎下一步在華持續推進“重塑未來”戰略的重要基石。
其中,最讓潘慶感到驕傲和自豪的還是,全球生產和供應零影響。甚至在疫情沖擊和影響最大的2022年,捷豹路虎全球在華零部件采購量依然實現翻倍。
數據顯示,過去幾年中,中國市場的零部件出口規模保持了翻倍增長;2022年,出口規模更是達到大約30億元人民幣左右,基本上每一輛捷豹路虎全球生產的車型都有來自中國的零部件。
或許,也正是這樣的逆勢增長的業績表現,尤其是在面對巨大的外部挑戰和殘酷市場競爭時,捷豹路虎在中國呈現出來的業務韌性和體系能力,才有了“重塑未來”落地中,中國團隊當仁不讓的自信和底氣。
鑒往方能知來。
回顧歷史,早在101年前,捷豹品牌的前身燕子汽車公司成立,88年前,自第一輛捷豹ss下線以來,之后共推出39款經典車型;1948年,第一款全地形SUV——路虎誕生,寫下了路虎“全地形越野”的品牌基因,接著是53年前,第一臺路虎攬勝驚艷亮相盧浮宮,自此開啟了全球豪華SUV輝煌歷史的序幕。
對此,潘慶也直言,只有那些具備歷史積累、擁有輝煌過去的品牌才能談“重塑未來”。
面對全新的市場環境和行業轉型,生而豪華的捷豹路虎堅定不移推進的戰略方向是,“為全球最尊崇的消費者重塑最具吸引力的新現代豪華品牌”。
具體到戰術執行層面,潘慶告訴路由社,捷豹路虎將會圍繞“豪華”、“新現代”這兩個關鍵詞進行任務拆解,并展開各項工作。
其中,重塑“豪華”方面會分三步走:
首先,梳理出RANGE ROVER攬勝、DEFENDER衛士、DISCOVERY發現、JAGUAR捷豹四大品牌家族;
接著,厘清“豪華”標簽在四大品牌家族中的不同含義,并且進行差異化詮釋;
最后,就是為用戶提供直觀、尊崇的終端體驗。
作為決定一個汽車企業未來成敗的核心因素,用戶的終端體驗——在捷豹路虎中國內部被稱為“客戶旅程”,潘慶將其放在了自己日常工作重點關注的關鍵領域之一。
譬如,在上海投建的亞洲首家攬勝精品店,在北京進行硬件改造升級的惠通陸華四惠店,它們都是為了在數字化、專屬客戶關懷方面,讓用戶體驗能有一個突破性的提升。
至于“新現代”,在捷豹路虎理解當中主要就是三件事:擁抱創新、文化鏈接、責任擔當。
提及前面兩點,潘慶認為它們都不難理解。第一,所謂“擁抱創新”就是擁有開放心態去學習,懷抱開放心態擁抱創新的環境。譬如,中國新能源車市場已經走在世界前列,這些是一定要去關注的;第二,文化鏈接就是無疆域、無國界的主動連接,放在“重塑未來”戰略之下來看,就是把中國的研發團隊緊密連接到捷豹路虎全球研發團隊當中去,表達出更多的中國聲音。
談及責任擔當,潘慶特地停頓片刻,表達了自己的獨特理解和行動邏輯。
在他看來,汽車企業的責任當擔當然包括綠色低碳、節能減排,以及可持續供應鏈,等等。但是,即便沒有KPI,也并不在企業預算之內,在捷豹路虎中國的理解當中,“責任擔當”還包括對希望小學八年如一日的用心與堅持,也是對每一名學生教育條件的切實改善。
“每年可以讓400名學生受益,8年累積下來,也會惠及數千名學生,這就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在潘慶的表述中,我們除了聽到“毋以善小而不為”——這種中國傳統智慧的回聲,還有一種現代化企業經營理念的理解和實踐:其一,相信正向的力量,通過不懈努力,一定會有正向的結果,倒在路上的,都是半途而廢的人;其二,做事靠本事,不能靠空說,對于制定的目標和承諾來說,需要通過業績說服所有人。
「傳遞中國聲音」
明確而堅定推進的頂層戰略規劃,還是要回到底層具體而微的市場競爭,正如在電氣化時代,捷豹路虎的“新現代豪華”品牌重塑,也會外在呈現為具體打造的一系列電動新產品。
根據2021年底公布的“重塑未來”戰略,實現統一后的MLA、EMA、JEA三大架構平臺,將全面助力捷豹路虎的電氣化轉型。
其中,MLA是為路虎品牌大型車準備的全新混動、電動平臺,EMA是為路虎品牌中、大型車打造的全新純電動平臺,JEA平臺則是專為捷豹品牌打造的全新純電動平臺。
根據既定的時間表,未來2年內,將有多款基于以上三個平臺的純電新車型面市。基于MLA平臺打造的純電版攬勝車型,預計今年底開始預售,明年正式上市;2025年前后,基于EMA平臺打造的多款純電車型也會陸續上市;2025年,全新捷豹純電車型也會一一亮相。
與中國市場在電氣化、智能化領域的快速變化,尤其是本地造車新勢力們的攻勢相比,捷豹路虎的電氣化轉型的步伐和節奏是不是顯得太慢了?
面對我們的追問,潘慶認為不僅不慢,事實情況恰恰相反。在捷豹路虎日趨強調本地化、個性化的產品開發過程中,中國團隊將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傳遞更多中國的聲音。
為此,他給出的具體指標有二:其一,充分發揮中國供應鏈的價值,中國供應商占比將逐步提高,EMA平臺上的第一款車型和第三款車型,中國供應商采購價值占比將分別超過40%、甚至有望達到90%;其二,EMA平臺其中一款全球車型,將由中國團隊全面負責研發工作。
“大概沒有一家全球企業能夠將如此重要的工作,授權一個市場去全面研發一款面向未來的車型”。尤其是提及第二點,更是讓潘慶難掩自豪之情。
當然,事情的另一面是,這一切來得并不容易。
潘慶跟路由社坦言,這背后,既是經過長達6年的反復溝通、不斷磨合之后,逐漸建立起來的信任,也是6年來,此前預測的一些事情都在中國市場一一發生,才能逐步贏得總部的認可和支持。
這種強調溝通與協作、交流與融合的工作方式,也被這位捷豹路虎中國一把手用到了對未來競爭的預判和對品牌競爭力的打造上。
潘慶認為,閉門造車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將來也一定行不通。未來,只有開放造車才有機會。一定要按照新的技術方向重新定義造車邏輯,以及開拓創新的可能性。
為此,捷豹路虎中國目前正在做努力做好兩件事情,一方面,打造開放的創新生態布局,積極引入中國的創新合作伙伴;另一方面,則是保持謙虛態度和開放心態,主動向新入局的玩家們學習。
譬如,在創新生態布局方面,就不止于像英偉達、亞馬遜、亞馬遜云、Wolfspeed等全球合作伙伴,也在積極尋找一批在國內深度合作可能性的供應商,包括將匯川技術、遠景能源、阿里云、億咖通科技等積極引入到體系當中。
至于,越來越多新勢力加入對“新豪華”的重新定義與市場爭奪,尤其是今年以來,他們發起的諸多掀桌子式的價格戰,是否會對處于轉型期的捷豹路虎,尤其是推進中的“重塑未來”戰略,構成某種干擾和沖擊?
基于長期和短期兩個維度,潘慶給出了一個開放、謙遜和堅定的回答。
“長期來看,我們將新勢力的出現視為警鐘和學習榜樣,要向他們學習怎么做好企業、怎么做好客戶關愛,這方面捷豹路虎還有很多亟待改善的地方;短期來說,則要仔細考慮并做出審慎判斷,什么東西是符合品牌調性的,如果不再符合品牌基調,就要勇敢做出取舍,不斷動態做好評估與平衡。”
他也對路由社坦言,做企業面對這種取舍與平衡往往是最痛苦的,但只有主動拆掉思維的墻,保持開放和學習才有機會。
前灘信德31,在兩周前剛剛入駐的這個新辦公室,我們也看到了一個更顯開放、包容和自信的捷豹路虎中國。
即便高管們也取消了獨立辦公室,彼此抬頭就能進行日常的業務溝通和交流,還設置了每周午餐會的交流時間;在公共區域設置的頭腦風暴區,日常則會邀請合作伙伴、外部專家們來例行開設周五公開課,在這里,分享他們關于未來的見解、方法論與跨行業最新動態。
辦公室布置的另一個引人矚目的細節則是,大廳墻上掛著的三幅希望小學學生巨幅照片。
借用捷豹路虎中國公共關系與傳播執行副總裁王燕女士的話來說,這一件切切實實能幫到孩子的事業,不僅是潘慶日常傾注心力、親身參與最多的工作之一,也是和前面保持開放交流與融合協作一樣,是激勵大家埋頭踏實做好自己日常工作的另一重動力。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里的這句哲思,大概是對潘慶主政下的捷豹路虎中國,在面對一系列復雜挑戰,仍然當仁不讓地承擔起落地“重塑未來”戰略的責任,堅定推進“新現代豪華”品牌重塑旅程的恰當概括。
正如他在接受采訪中所言,過去6年的努力,包括與董事會的密切溝通、積極爭取,尤其是對產品、市場、趨勢的預判逐一得到市場證實,才能贏得總部對中國團隊的信賴,才換來今天的局面。
因此,主動拆掉思維與溝通的墻,讓內外部的溝通變得更為開放、頻繁、高效,在交流與融合當中,發掘中國供應鏈與創新伙伴的價值,尋找更為準確的“中國角色”,就是為了迎接競爭,潘慶再一次為捷豹路虎在中國提前做出的一種預判和安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