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對于李敏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大學畢業后,后媽江青出了難題,江青說:“李敏畢業了,孔令華也工作一年了,為了方便他們工作,就讓他們搬出中南海吧。”
李敏沒有想到,這件事執行的這么快,但她還是冷靜地說:“既然如此,那就搬走吧。”
圖、李敏和爸爸毛澤東
沒想到,從1949年入住中南海到現在14年的時光,最后居然以這種方式和父親分開。
入住中南海,第一次見到后媽江青
大概是1949年5月,嬌嬌被送到了北京香山,毛主席在這里見到了朝思暮想的父親毛澤東。
從1940年嬌嬌離開延安,到現在整整9年的時間了,嬌嬌中文也不好,叫一句爸爸都很費勁,毛主席笑著說:“我的小外國人,沒關系!”
嬌嬌這個名字還是出生的時候毛主席給起的小名,毛主席說:“爸爸再給你起個大名,就叫李敏。”“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至于為什么姓李,毛主席說:“和你妹妹一樣,爸爸在陜北時曾化名李德勝。”
在香山住了不久,就要搬去中南海,李敏在這里第一次見到了后媽江青。據后來李敏回憶,這個后媽第一次見到自己,十分激動,在臉上又親又咬,看似十分喜歡。
但畢竟第一次和后媽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難免有點不習慣,毛主席曾說:“你就叫她一聲媽媽吧,這有什么的。”
見到后媽,李敏總是少說話,在中南海這段時間,李敏大多數時間還是愿意和爸爸說起來賀子珍。
有一次毛主席對李敏說:“你媽媽過去可苗條了,腰細細的。”他還用兩只手比劃著苗條的狀況說:“你媽媽現在怎么樣了?還是那么苗條嗎?”
李敏笑著說:“我媽媽現在可胖了,像是個大水桶。”
父女倆笑得前俯后仰,毛主席又說:“不太可能,你媽媽的身材我知道,不會變成大胖子的。”
無意間,父女倆形成了一個共同的愛好,那就是喜歡玫瑰花。
據李敏說,玫瑰的“瑰”和桂圓的“桂”同音,說到玫瑰的時候,兩個人心領神會,因為賀子珍的小名就是“桂圓”。
這也說明了毛主席對賀子珍的關心愛護。
從1949年到1958年這近10年期間,李敏一直是作為毛主席和賀子珍之間溝通的橋梁,賀子珍每次病重,李敏都會匆匆南下,去看望母親。
毛主席從李敏那里得知了賀子珍生病的消息,十分難過,他抽空也要為賀子珍尋醫找藥,甚至還給賀子珍寫過很多信。
說來也怪,每次賀子珍見到毛主席的信件,都會改變自己的態度,明明病情嚴重,看到毛主席的信件后,心情就會好了一大半。
毛主席說:“你媽媽的病我知道,都是因我而起,只有我才能治她的病。”
賀子珍這個從長征中走出來的老紅軍,不管歷史如何,其實她的愿望很簡單,只要李敏的那個后媽可以體貼關心毛澤東,她就感到無限的欣慰。
李敏說,自從媽媽得知爸爸和江青分居的消息后,對這個人的態度馬上就變了。賀子珍常常囑咐李敏:“其實你爸爸也是孤寂的,你要多體貼他。”
看得出來,賀子珍對毛主席還是從心底里關心。
1958年李敏有了男朋友,毛主席親自見了這個“小孔”,得知是孔從洲的孩子,毛主席當即同意了這門親事。
1959年8月,李敏在中南海舉行婚禮,毛主席親自主持,遺憾的是賀子珍沒有來參加。在這場婚宴上,毛主席頻頻舉杯,他是真切地為女兒感到高興。
兩年后,李敏生了一個兒子,毛主席博覽群書,他為孩子起名:孔繼寧。
有了自己的外孫,含飴弄孫愜意濃濃,但李敏沒有想到,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她居然無奈地搬離了中南海,和最愛的父親不得不分開了。
搬出中南海的日子
江青讓李敏搬出中南海這件事,至于毛主席到底知不知道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件事有人蓄謀已久。
江青的理由是:“我覺得李敏缺乏獨自生活的能力,出去鍛煉鍛煉也好,相信李敏會明白我的苦心。”
孔令華已經于去年畢業,在北京航空學院任教,李敏剛剛從北京師范大學畢業,實習的地方國防科委院校局擔任見習參謀,好在兩個人都有了工資。
對于李敏來說,以后完全可以靠自己養活這個家了,并且也可以支付保姆的費用了,今后也不用爸爸再補貼了。
就在李敏為自己的小家計劃著怎么生活時,辦公廳分管機關事務的負責人把李敏叫到了辦公室,他問李敏:“聽說你分配到國防科委院校局了?”
李敏回答說:“是的,我已經正式上班了。”對方又說:“那恭喜你啊,今后是不是就應該稱為是李敏同志了。”
圖、李敏一家
“同志?”李敏詫異地說:“這樣不合適吧,我可是叫了您多年的叔叔啊。”
那人笑著說:“都是在毛主席的領導下工作,我也比你大不了多少,就叫同志吧。”
李敏感覺到對方有事,便讓對方直說,不料她果然聽到了不想聽到的話語。
“李敏同志,你和孔令華都已經走入社會,按照有關規定, 你們需要搬離中南海,到外面鍛煉鍛煉,已經為你們找好房子了,你看?”
李敏直接問:“房子在哪?”
“不遠,在兵馬司胡同。”
兵馬司胡同在東大街北邊,距離中南海也不遠,但搬家不是她一個人的事情,回去還要和孔令華和保姆商量。
但李敏和孔令華都上班,保姆如果一個人照顧,似乎是走不開,無奈之下,李敏做了一個決定,那就是把孩子送到上海。
毛主席曾多次對李敏說:“你媽媽在上海很孤單,可以讓孔繼寧去上海陪陪他外婆。”
所以李敏決定,先把孔繼寧送到上海,讓賀子珍照顧一段時間,然后再送到沈陽,讓公公也照顧一段時間,這樣自己家里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不久,李敏和孔令華一起,拉著一個木板車,把全部家當打包好,慢慢地搬離了中南海,臨走時,保安還問李敏要了出入證。
李敏知道,出入證一交,以后來看望父親很不方便了,尤其是門衛換人后,根本認不出李敏,也不知道李敏就是毛主席的女兒。
李敏感嘆不已,她在這里生活了14年,沒有想到現在居然用這樣的方式和爸爸分別。
毛主席雖然近在咫尺,但他日理萬機,根本不知道女兒已經搬走了,直到回家后才知道,他悲痛地說:“何必非要搬走呢!”
7月底,毛主席和周總理一起去機場迎接了從蘇聯談判歸來的中共代表團,得知談判結果后,毛主席的眉頭緊皺,為國家大事擔憂著。
直到半個月后,李敏才回到中南海看望毛主席,毛主席對女兒很是思念。
李敏說:“爸爸,我在胡同里生活,學會了不少呢。我也學會了做飯,還有生火,我做的飯,孔令華都喜歡吃。”
毛主席笑著說:“那真的比你的媽媽強多了。”說著,便說起來了當年賀子珍在井岡山時期的往事。
原來當年賀子珍也不會做飯,戰士們打了一只燕子,讓賀子珍熬點燕子湯,賀子珍不會做,索性把燕子扔在了鍋里。
最后朱德去吃飯了,從鍋里掏出來一碗碗的燕子毛。
李敏笑著說:“現在媽媽的手藝也了不得,現在她學會了做好多好吃的。”
或許,這是李敏結婚以來,和父親最快樂的時光了。這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的70歲生日,他把李敏,孔令華,還有王海容等人叫進了中南海。
毛主席向來不愿意過生日的,這是多年來少有的,但是李敏沒有想到,此后,她想見到父親一面,真是十分不易,尤其是70年代。
和父親相處最后的時光
李敏離開中南海后,大多數時間是和賀子珍在一起。
每到暑假,李訥一般不在北京,能來的只有毛遠志和李敏,幾年的生活,并沒多大變化。
毛遠志和曹全夫的工作并沒有多大變動,毛岸青和邵華一如既往地生活,李敏和孔令華還在兵馬司胡同居住,孔繼寧現在又被李敏送到了沈陽。
據李敏后來說,她在胡同里,一切都要從頭學起,小日子過得十分艱難,但好在最后也學會了做面條,學會了炒菜。
1971年,李敏的妹妹李訥,在毛主席安排下,去了江西五七干校,長年沒有回來。
這年,李敏有了二胎,好不容易去一趟中南海,才把這件事告訴毛主席。毛主席說:“聽說你做了幾次人流,不要再做了,生下來吧。”
李敏說:“現在全國經濟都不好,不敢生了,生了怕養不起。”毛主席堅持說:“和孩子有什么關系呢?生下來吧,養不起,爸爸可以從稿費中拿些幫你。”
李敏暫時拒絕了爸爸的好意,她知道爸爸是愛她的。
1972年,李敏的第二個孩子出生,是個女孩,期間她一直在上海居住。賀子珍作為外婆,算是享受了天倫之樂。
不久,李敏把孩子的照片寄到北京,想讓毛主席給起個名字。
毛主席剛剛大病一場,感冒還沒有好利索,披著睡衣在辦公室寫稿子,看到外孫女的照片,毛主席馬上來了興致。
現在女孩子取名字,都喜歡“梅蘭竹菊”,毛主席無意間看到自己煙灰缸上的梅花圖案,覺得“梅”字就不錯。
“梅?”,毛主席念叨著,幾年前他剛剛創作了一首詞 ,題目就叫《詠梅》,其中有一句: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想到這里,毛主席決定就用“梅”字,另外,他還從自己的名字中,直接摘取一個字,最后給外孫女取名“孔東梅”。
李敏對這個名字極其滿意,賀子珍得知后,每天就喊著:“東梅,東梅。”
但遺憾的是,在伺候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毛主席都沒有和這個外孫女見過面,直到后來也不知道,這個外孫女和他長的很像,甚至下巴也有一顆痣。
日后孔東梅這樣回憶:“我和外公確實沒有見過面,但也可能‘見過’,是因為媽媽把我的照片給了外公,外公把他的照片還給我看。”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當時孔東梅才7歲,她的印象是模糊的,只記得外婆賀子珍心情沉重,看上去很難過。
李敏回憶說:“在父親去世前那些日子,我只見過他三面,現在回想起來滿滿的遺憾。”
毛主席逝世后,李敏把大部分精力都留給媽媽賀子珍,賀子珍自從1947年回國以來,一直沒和毛主席見過面,如今毛主席逝世,她也無法接受這個事實。
“爸爸走后,母親悲痛不已,我和孔令華從北京干到上海,四人幫被打倒后,媽媽得到了解放,她說:我可以干點工作了,哪怕是寫寫回憶錄。沒想到,一年后,媽媽突然中風了,半個身體不能動了。”
在賀子珍晚年,一直是李敏陪在左右,尤其是1979年賀子珍被增補為政協委員后,李敏還陪著賀子珍去了北京,去了天安門,去了毛主席紀念堂。
在毛主席紀念堂,賀子珍見到了毛主席“最后一面”,在毛主席的大理石坐像前,賀子珍敬獻了已經準備好的花圈,上面寫著:永遠繼承您的遺志,戰友賀子珍率女兒李敏、女婿孔令華敬獻。
1984年4月19日,賀子珍在上海病逝,享年75歲。李敏說:“一生受苦受難的媽媽終于安靜地走完了她的路。”
如今隨著時間的流逝,李敏也步入了老年。
雖然年紀大了,但李敏不喜好修飾,樸素整潔,文質彬彬,她頭發齊肩,皮膚白皙,很像她的母親賀子珍,從外形上看,又很像父親毛澤東。
特殊的環境賦予了李敏特殊的經歷,每當到了12月26日或者9月9日,李敏都會不禁想起父親,甚至看到老照片時,也會不禁想起。
她說:“從小培養熱愛祖國,熱愛親人,獨立思想的好品質,是我的父親要求我的,我永遠想念我的父親毛澤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