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沒有什么門第之見,他曾對女兒李訥說:“找對象,要在下面選擇,找個一般人就好,不要高干子弟,也不要什么風云人物。”
毛主席一生共有十個孩子,李訥便是毛主席的小女兒,他對這個女兒關愛有加,這也是他和江青唯一的女兒。
圖、李訥
父女情深
李訥出生在1940年,她和爸爸毛澤東之間有個小秘密,毛主席叫她“大娃娃”,她叫毛主席“小爸爸”,他們之間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出門散步。
在寒冷的延安,李訥自從學會說話便和爸爸說:“走,爸爸,散步去。”毛主席也不會覺得不耐煩,就會抱著李訥,朝著河邊走去。
人們常常說,父母常常會給小兒子更多的愛,李訥作為毛主席的小女兒,同樣得到了父母的愛護。
3歲的時候,每當毛主席和周恩來等人在辦公室談論戰情,李訥便會鉆在桌子下面,不吵鬧也不說話,靜靜地拿著彩筆在下面亂涂亂畫。
直到大家開完會了,李訥便會探出腦袋說:叔叔再見,伯伯再見。
在延安,老百姓經常會見到毛主席和李訥,如果是天氣暖和了,毛主席便會抱著李訥在門口曬太陽,順便教李訥讀書認字。
如果是天氣寒冷了,毛主席便會和李訥一起去滑冰玩,李訥坐在鐵鍬上,毛主席在前面拉著,別提多開心了。
1947年胡宗南進攻延安,毛主席主動撤離,當時毛主席抱著李訥看飛機丟炸彈,他問:“你怕不怕呀?”李訥說:“爸爸不怕,我也不怕。”
毛主席點點頭說:“讓你現在看一看飛機扔炸彈,是對你的一種鍛煉。”
由于當時沒有正規的學校,李訥只能跟著毛主席學一點文化知識,遇上毛主席特別忙的時候,他便會直接把李訥交給韓桂馨。
韓桂馨是李銀橋的妻子,她上過高中,教李訥一般地讀書認字綽綽有余了。
韓桂馨經常教李訥的也是唐詩宋詞,李訥的記憶力也好,每當家里來了客人,便會逗著李訥,讓背誦幾首詩詞聽一聽,李訥便清清嗓子,一會背李白的,一會背李商隱的,讓大家夸贊不已。
李訥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學會了識字,甚至在毛主席的影響下,李訥還愛上了古典書籍,因為毛主席經常會讓李訥看一些古典名著,比如《三國演義》《水滸傳》等。
一直到1949年初,毛主席從西柏坡遷到北京后,李訥才有了學習環境。
因為李訥已經學會了不少知識,所以直接到育英小學當插班生。
讓李訥高興的是,在北京她還見到了自己的姐姐,李敏。
李敏是毛主席和賀子珍的孩子,1940年毛主席把不到4歲的李敏送到了莫斯科陪伴賀子珍,一直到1947年才回國。
如今,姐妹倆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相處得十分愉快,但李敏在蘇聯就上過小學,回國后不久就升入了初中。
1953年,李訥13歲,她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一周才回家一次,可是李訥身體不好,經常會感冒。
毛主席擔心孩子的情況,甚至經常給李訥寫信:
李訥,你病了,我很想念你,好好養病。下大雪了,你看見了嗎?
李銀橋曾心疼地說:“主席啊,為什么非要讓李訥住校呢?她還小。”毛主席嘆氣說:“別人的孩子可以住校,我的孩子怎么就不行。”
毛主席向來對子女嚴格,并不是僅對李訥如此。
李訥上學前,毛主席曾和她約法三章,去了學校不能說自己是毛澤東的孩子,也不能說自己住在中南海,更不能坐中南海的專車,回家也要騎自行車或者坐公交。
因為李訥不姓毛,所以在學校的時候,李訥從未說過自己的身世,即便是老師,也不知道這個姓李的女學生就是開國領袖毛澤東的孩子。
1954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61歲生日,李訥長大了,她一直想給爸爸送個禮物,但是送什么禮物是重要的一點。
思來想去,李訥決定親手給爸爸制作一個禮物。
李訥從小就喜歡畫畫,當年毛主席給毛岸英寫信的時候,也不忘把李訥的作品寄兩張過去。
從12月初開始,李訥就已經開始準備這個禮物,但是她學業繁重,這個禮物她準備了好久都沒有做好,等到已經完成的時候,毛主席的生日已經過去好久了。
即便如此,李訥還是要親自送到爸爸手中。
一個周末,陽光明媚,李訥來到爸爸的房間,發現爸爸正在睡覺。毛主席從戰爭時期就有個習慣,他習慣晚上工作,白天睡覺。
李訥不忍心打擾爸爸,就寫了個便簽,讓衛士交給毛主席。
圖 | 李訥親手制作的壽桃圖書簽
她寫道:
親愛的爸爸,您一定睡得很香.您一定也在好奇,我為什么會給你寫信呢。是這樣的,您的生日快到了,我給你準備了一個書簽,可是我做得太慢了,現在才送給您。
爸爸,東西雖然小,但是這是我親手做的,您一定喜歡,對嗎?我愿我的爸爸永遠年輕,慈祥,樂觀。您教會我怎么做人,我愛您呀小爸爸,我愿您永遠活著和我們在一起。
熱烈愛著您的女兒,李訥。
作為父親,毛主席醒來看到這封信的時候,頓時熱淚盈眶,他不得不承認,陪伴女兒的時間越來越少了。
女兒的婚事
時間來到1959年,李敏高中畢業后考入了北京師范大學,與此同時,她也有了男朋友,和孔令華在中南海結婚。
李訥比李敏小四歲,雖說也不著急,但毛主席比較上心,多次督促李訥。
60年代,正好趕上全國經濟困難時期,李訥吃不飽飯,導致肌肉萎縮,無奈之下還休學一年,等到李訥大學畢業,已經到了60年代末。
李訥上的是北京大學,在學校也不乏追求李訥的男同學,但李訥不以為然,等到1970年,李訥已經整整30周歲了。
圖、李訥1959年考入北京大學歷史系
毛主席曾對李訥說:“你都30了,該找一個對象了,你姐姐現在二胎估計也快了,爸爸不希望你以后大富大貴,只希望你好好過日子。”
其實李訥上大學的時候,也有人追求,李訥和邵華在一個大學,當時毛岸青曾追求邵華,給邵華寫過情書,這一切李訥最為清楚。
邵華還多次詢問過李訥,因為她對這方面了解的比較少,李訥便讓邵華回信,說明了自己的意思。
后來,邵華被毛岸青的真誠打動,廬山會議后不久,邵華向毛主席提出,想去大連看望毛岸青,當時李訥就告訴毛主席,他們兩個可能要談戀愛。
果然,大連市委通知毛主席,兩個孩子都同意了,打算為他們舉辦婚禮,毛主席得知后十分滿意,十分高興。他說:“邵華是個好孩子,祝他們好。”
江青作為母親,也著急女兒的婚姻,她曾給李訥物色到浙江美術學院的一個張某某,這位張同學帶著一副眼鏡,白白凈凈,而且喜歡畫畫,這和李訥的愛好相同。
經過江青安排,李訥曾和張某某見面,但最后還是不歡而散。毛主席這才說了那句話,他說:“找對象,要在下面選擇,找個一般人就好,不要高干子弟,也不要什么風云人物。”
不久,毛主席安排李訥去江西的五七干校鍛煉,李訥聽取了父親的話,在鄉下十分吃苦,平時的李訥穿著簡單,性格內向,也不善于和人說話。
這時,招待所的一個服務員小徐注意到了李訥,他待人熱情,常常約著李訥去散步打球,甚至和李訥一起干農活,時間長了,兩個人自然有了感情。
小徐是東北人,學歷不高,只上過初中,家里的條件也不好,但兩個人看對眼了,結婚是沒什么問題的。
可是江青不同意,她說:“你爸爸是毛主席,你怎么能找個服務員呢?”李訥很固執,她覺得沒有什么不可以。
后來江青曾說:“這幾天我頭疼得很,李訥和我鬧別扭,我們互相堅持自己的意見,結果最后吵了一架,兩個人都不愉快。”
據說毛主席得知此事后,專門看過小徐的資料,毛主席說:“只要兩個人有感情基礎就好,尊重李訥的意見。”
毛主席在一封報告中批了同意,隨后江西的同志們開始著手為李訥操辦婚事。
婚禮十分簡樸,五七干校里什么都有,擺上一桌子豐盛的菜肴再好不過了,據說當時毛主席還送去了禮物,那是一套全新的《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李訥對這份禮物很喜歡,她珍藏了很久。
一年后,李訥生了一個孩子,看似一家三口其樂融融,其實暗藏不幸。
原來,時間一長,李訥和小徐各自的問題就產生了,主要是文化差距大,觀念不合。李訥閑暇的時候想去井岡山轉轉,但是小徐覺得無非都是爬山,還不如去家門口的大山上。
因為性格原因,李訥和小徐常常吵架,最后矛盾越來越深,甚至到了離婚的程度。
不久,小徐被“推薦”到河北鐵道學院讀書,正式辦理了離婚手續。
李訥在江西的生活是艱苦的,毛遠志告訴李訥,毛主席病重了,想見見李訥。隨后,李訥帶著保姆和孩子才匆匆趕回北京。
當時毛主席病情嚴重,不僅身體不好,眼睛也由于白內障看不清人了。李訥回到北京后,哭著說:“爸爸,您怎么成這樣子了?”毛主席說:“你是不是恨爸爸了,不想回來了。”
李訥搖搖頭:“不是的,是女兒離婚了,沒臉回來了。”
但李訥沒有想到,她回到北京僅僅兩年后,父親就離開了自己。
想念父親
1976年對于李訥來說,是不平凡的一年,首先是父親離世,然后一個月后,母親也入獄。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在北京逝世,李訥得知后泣不成聲,她無法面對這個事實。
10月以后,李訥搬到了北京西郊的一個四合院居住,她和兒子以及保姆住在這里,基本上生活已經平民化,平日里拉著板車去買菜,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平日里,她除了洗衣做飯,還要去買煤球,把自己弄得一身黑也不在意,甚至生活在巷子里,也沒人知道這個人就是毛主席的孩子。
一直到80年代,曾經擔任過毛主席衛士長的李銀橋從天津調到北京,他注意到李訥生活困難,決定對李訥伸以援手。
圖、毛主席和李銀橋夫婦
韓桂馨曾試探性地問李訥:“要不要給你再找個對象呢?”李訥淡然一笑說:“我媽媽是江青,誰肯找我啊。”
當時,李銀橋的老戰友王景清正好來北京出差,李銀橋發現王景清也沒有對象,于是決定把這兩個人介紹到一起。
隨后,在韓桂馨的安排下,王景清和李訥見面了,王景清在中央警衛團工作過,為人靠得住,李訥和王景清交談后,覺得可以。
王景清為人厚道,會做家務,也會體貼人,李訥十分滿意。
1985年,二人決定結婚,婚禮當天還擺了酒席,宴請了葉子龍和一些老同志,楊尚昆還托人送來了一床大被套和幾斤巧克力。
李訥帶著一個孩子,和王景清結婚后,給孩子改了名字,改成了:王效芝。
其實這個名字還有一層含義,是為了懷念毛主席。王效芝的名字中有個“芝”,其實是毛主席的名字。
在毛家的家譜中,毛主席字詠芝,后改潤芝、潤之。
李訥給孩子起這個名字,也是為了懷念偉大的父親毛澤東。
1990年,中央辦公廳在整理毛主席的遺物時,無意間發現了一個書簽,隨后通知了李訥,李訥看后一眼就認了出來,那是她初中時給爸爸的生日禮物。
上面的字跡清晰可見,還有她寫給父親的那封信,李訥讀著讀著就落淚了,當年的語言是那么地稚嫩,而且那么地有趣。
她沒有想到,毛主席把這件不起眼的禮物珍藏了一生。
如今,李訥也慢慢老去,每次有了紀念毛主席的活動,李訥都會讓“老王”帶著自己去,如果輪椅上不去,王景清索性就背著李訥去。
一次在延安,李訥看到了墻上的照片,看到自己小時候和爸爸的合影,當即就淚目了,她和老王說:“咱家是不是也有這張?”言語之中,體現了李訥的傷感,還有對父親的懷念。
遺憾的是,2021年3月1日,王景清因病逝世,享年94歲。李訥哭著說:“你怎么能扔下我自己走了呢?”
據說1990年的亞運會期間,有個新聞報道“毛主席的外孫在亞運村”,這時候人們才知道,原來毛主席還有這樣一個外孫,其實就是王效芝。
如今,王效芝也已經結婚生子,他還有兩個女兒,他給孩子起名“瑞雪”和“顥文”。到了清明或者紀念日,他便會帶著妻子和女兒一起去走訪紀念。
多年來,王效芝多次帶著女兒去韶山,尤其是毛主席故居,在他小時候李訥就告訴他,這是你外公生活的地方,王效芝每次來這里,都可以靜下心來。
李訥是那么教育他的,他也是如此教育兩個女兒的。
其實在李訥的影響下,王效芝很低調,他從來不會對外說起自己的職業和身份,也從來不會拿毛主席的名字辦事。
生活上兢兢業業,不搞特殊,在他看來,只要好好工作,做個對國家有用的人,就沒有辜負毛主席對子孫的教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