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明代文學家、史學家兼著名張黑王世貞記載:截止萬歷十五年(1597年)前后,封藩長沙的吉藩,包括親郡王、將軍、郡縣主君在內,有封號在身的宗室僅有11人。這點人數,不僅不及宗室人口最多的周藩零頭(5235人),連晚一輩的益、衡、榮等藩都不如,是當時在國親藩之中規模最小的一支。
“吉:湖廣長沙府。親王一位,在府長沙等王二位,鎮輔奉國將軍四位,中尉無郡,縣主君四位,庶人無。”(《弇山堂別集·宗室之盛》)
長沙出土的吉王雙龍戲珠束發金冠
之所以會如此,是因為吉藩在始封君吉簡王朱見浚之后,發生連續三代單傳,要不是第三代吉王朱厚(火冒)卡點出生,吉藩就要步前幾任的后塵。
長沙:明朝藩王避之唯恐不及的處所
長沙地處湘江下游,南經瀟湘勾連嶺南,北濟洞庭直入長江,自古就是湖湘首邑、南方重鎮、水陸都會,城外湘江之上帆檣如林、舟楫相連,一派繁忙。因此在很多人印象中,長沙應該是塊好封地。畢竟自秦末開始,以長沙為爵號的王爺層出不窮,很多長沙王長期生活于本地,且是明太祖系的岷藩一直夢寐以求的地方,數代岷王的最高理想就是遷國長沙。然而在明代,連續數位之國長沙的藩王,都沒能在此將自己的王爵傳承下去。
第一位封藩長沙的,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八子潭王朱梓,他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之國長沙。《明史·諸王傳》稱他的岳父於顯和大舅子於琥,受胡惟庸案牽連被處死。他唯恐牽連到自己,而整日提心吊膽。因此在接到老父親召他進京的詔書后,憂懼之下竟帶著王妃自焚而亡。這一記載存在諸多疑點。又有傳言他是陳友諒的遺腹子,可他上頭還有齊王朱榑這個胞兄,故更不足為據。總之朱梓的自焚處處透露著詭異,唯一可以肯定地是,他死后沒有獲得謚號,而潭國也絕嗣而被除國。
第二位就藩長沙的,是老朱的第十九子谷王朱橞(音hui)。他原本受封于北平布政司宣府(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區),靖難時站隊失敗,靠著開金川門迎四哥入城的功勞才被另眼相看,得以遷國長沙,并保留三護衛。可朱橞駐蹕長沙后,自恃迎成祖進金川有功,行事逐漸驕橫霸道,最后竟做起了謀反稱帝的美夢。四哥也不慣著他,于永樂十五年(1417年)將其廢為庶人,囚禁京師。谷國自然也被除國,長沙的王府再次空置。
長沙太平老街
第三位來到長沙的,是明仁宗第五子、明宣宗同母弟襄王朱瞻墡(音shan),于宣德四年(1429年)之國長沙。襄國沒能在長沙傳承下去的原因,與兩位叔祖不同,并非是因為發生絕嗣或者謀反被除國,而是朱瞻墡主動向大侄子明英宗朱祁鎮奏請移封。此時當家做主的是朱瞻墡的生母、明仁宗皇后、太皇太后張氏,唯一在世的兒子提要求,當媽的自然會給予滿足。正統元年(1436年),位于湖廣襄陽府的王府落成,朱瞻墡正式遷國。
朱瞻墡給出的移藩理由為“長沙卑濕”,即地勢低洼潮濕。這與長沙的氣候及地形有關。長沙地處中亞熱帶,本就濕熱。而東側為幕阜—羅霄山系,西部為雪峰山及其余脈,中部則是沿湘江分布,大致呈南北走向的長衡丘陵盆地,這種馬鞍形的地形進一步加重了建城于湘江邊的長沙的濕熱程度。夏季,翻越南嶺山脈而來的偏南風,所帶來的焚風效應,更是給長沙的濕熱推波助瀾。是以長沙在現代名列中國四大火爐之一。
在古代,長沙更是一度被視為瘴癘之地。漢初,長沙王吳芮家族能傳承五代,成為異姓王中存在時間最長的封國,就與此有關。漢景帝將最不受寵的兒子劉發打發到長沙,同樣如此。漢文帝時期,被貶為長沙王傅的著名政論家、文學家賈誼,就因長沙低洼潮濕,在《鵩鳥賦》序言中哀嘆自己估計命不長已:
“誼為長沙王傅三年,有鵩飛入誼舍。鵩似鸮,不祥鳥也。誼即以謫居長沙,長沙卑濕,誼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乃為賦以自廣也。”(《鵩鳥賦》)
賈誼故居
襄王朱瞻墡因為母后當政,得以逃離心目中的瘴癘之地。可41年后,再次就藩長沙的吉王朱見浚就沒這么幸運了,那么吉藩能逃脫在長沙一代而絕的命運嗎?
卡點出生的吉世孫
朱厚(火冒),生于正德四年(1509年),為悼莊世子朱祐枎(音fu)庶長子,吉簡王朱見浚長孫,生母張氏。
吉簡王朱見浚雖然享壽72歲,在位時間更是長達71年,為明英宗諸子之中最長壽的一個,也是在位時間最久的明代藩王,可子嗣并不豐沛,膝下僅有一子一女。女兒于弘治十年(1497年)受封善化郡主,下嫁史策。然而朱見浚與史策翁婿之間,關系并不和睦。
史策與善化郡主成婚后,老丈人以兩人年輕為由,派內侍王勝坐鎮郡主府,期間史策與王勝發生言語上的沖突。弘治十五年(1502年)正旦,按照制度,包括儀賓在內的宗室成員必須齊聚親王府進行朝賀,可當天史策并沒有現身。吉王府本就人丁單薄,大過年的女婿又不過府給老丈人拜年,朱見浚頓時火大,將史策訓斥了一頓。
史策懷疑是王勝在吉王面前告刁狀,才導致自己被老丈人斥責,不禁對其懷恨在心。其父史元見兒子遭一個家奴欺凌,不禁動了殺心,趁夜率人潛入郡主府將王勝刺殺。
如此大案地方官府自然不會坐視,一番審查下來,史元銜恨殺人之事徹底暴露。最終史元被判斬刑,緩期執行;史策被認定為從犯,杖一百,革職閑住,田宅貲財沒入吉王府。
史元父子不服,屢屢上疏伸冤,甚至鬧到敲登聞鼓的地步。嘉靖初年,在巡按御史何鰲的奏辯下,當年的案子被推翻,史元得釋,史策官復原職。春風得意的史策復職后,立馬向老丈人索要當年被沒入王府的財產。可朱見浚本就不待見這個女婿,加之善化郡主已經故去,是以完全不搭理他。史策卻懷疑為王府承奉李獻挑唆所致,故上疏誣告李獻,最終再次被革職。
長沙五一廣場,原吉王府所在地
朱見浚的獨子名朱祐枎,生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生母不詳。因為是庶出,即便是吉王妃張氏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去世,有他擋著朱見浚又不能續娶,因此成為事實上的吉王之位繼承人,可依然需要遵循祖制,先受封郡王進行過度。
弘治四年(1491年),13歲的朱祐枎受封常山王。弘治十年(1497年)十一月,南城兵馬副指揮周達之女周氏被為常山王妃。
朱見浚對這個獨子很是重視,一早就開始為他鋪路。
弘治十二年(1499年)七月,朱見浚上疏朝廷,自陳身體抱恙,不時會發作,請求犯病之時,遇到進表祭祀等事,讓常山王朱祐枎代為主持,獲得明孝宗的恩準。
“丙寅……吉王見浚自陳有疾。請凡進表祭祀之類,如遇病作時,暫遣庶長子常山王祐枎代行禮。禮部覆奏。從之。”(《明孝宗實錄》)
正德四年(1509年),在朱見浚的奏請下,符合條件的朱祐枎正式由常山王晉封吉世子。奈何老爹太長壽,朱祐枎身子骨又太弱,終究沒能熬出頭。正德五年,吉世子朱祐枎薨逝,享年32歲,連頭帶尾也就當了兩年正式繼承人,連明武宗都為他感到悲哀,賜謚曰悼莊。
據《國朝獻徵錄》記載,悼莊世子朱祐枎共有二子,朱厚(火冒)居長,至于次子名不見經傳,估計早夭。朱祐枎去世時,朱厚(火冒)年僅2歲,幾乎是卡點出生。正是他的存在,才讓吉藩避免了絕嗣危機。
正德十四年(1519年),11歲的朱厚(火冒)被冊立為吉世孫,正是確認吉王繼任人身份。
為王歲月
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初八,吉簡王朱見浚薨逝。當年十一月,明世宗命吉世孫朱厚(火冒)暫理府事。朱厚(火冒)由此進入等待襲封狀態。
嘉靖八年(1529年)十月,明世宗傳制,遣安鄉伯張坤為正使,刑部員外郎張國維為副使,持節前往長沙冊封吉世孫朱厚(火冒)為吉王,世孫夫人喬氏為吉王妃。從世孫的正妻不稱妃,而稱夫人這點來看,世孫的地位終究不如世子,畢竟理論上他只是親王之位的第二順位繼承人,所以妻子的誥命只能向親王庶孫鎮國將軍的妻子看齊。
長沙中山亭
對明世宗這位有小宗入繼大統的皇帝,歷來褒貶不一。即位之初,任用張璁厲行改革,使得“天下翕然稱治”(《明史》),世稱“嘉靖中興”。后期崇信道教、寵信嚴嵩等人,導致朝政腐敗,“壬寅宮變”更是長期避居西內長期不理朝政,親手將自己締造的嘉靖中興毀于一旦。
朱厚(火冒)在位期間,正是明世宗勵精圖治的時期。鑒于宗室、勛貴大肆圈占土地的現狀,為保大明江山千秋萬代,出手清理宗室、勛貴莊田,打壓宗室、勛貴勢力。在這個大環境下,各藩不得不夾著尾巴做人。吉藩雖然貪婪,卻還算遵紀守法,對地方經濟文化發展也多有貢獻。在朝廷的高壓下,朱厚(火冒)更是謹小慎微,因此史籍中少有他的記錄。
嘉靖十年(1531年),在朱厚(火冒)的奏請下,悼莊世子朱祐枎被追封為吉王,賜謚曰悼。當年七月,朱厚(火冒)生母、吉悼王夫人張氏,在他的奏請下成功晉封吉悼王次妃。史料沒有提及悼莊世子妃周氏,不過按照慣例應當被追封為吉悼王妃,時間當在張氏晉封之前。
嘉靖十二年(1533年)十二月,吉藩的慶賀表箋被禮部查出問題,沒有稱皇后為中宮,屬于典型的格式不對,觸犯了明世宗的忌諱,長史等王府官因此被治罪。
“丁亥……禮部奉詔核沈王胤移奏賀兩宮太后稱萬壽圣節,莊肅皇后稱萬壽令節;汝王祐槨奏賀兩宮以下表箋,皆不稱尊號;吉王厚(火冒)、崇王厚燿奏稱皇后殿下,不稱中宮;皆不中格。詔所在按臣逮問長史等官。”(《明世宗實錄》)
另據《國朝獻徵錄》記載,嘉靖十一年,朱厚(火冒)曾上疏奏討湘潭縣商稅及邸租。
可他顯然忘了自己爺爺曾經因為奏討,而被文官群起而攻之的經歷。要知道明代雖然沒有刑不上大夫的慣例,可文官集團的戰斗力并不遜色于宋代,言官更是牛氣哄哄,除卻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爺倆,其余皇帝都難逃被文官噴的下場。明神宗為躲清靜,甚至鬧出了三十年不上朝的千古奇觀。
長沙潮宗門故址
吉簡王朱見浚在弘治朝、正德朝兩次奏討湘潭縣稅課,都被文官噴的落荒而逃。朱厚(火冒)在嘉靖新政期間頂風冒頭,自然不會有好結果,被皇帝以“不許”二字打發。
阿越說
嘉靖十八年(1539年),吉王朱厚(火冒)薨逝,在位11年,享年31歲,朝廷賜謚曰定。《逸周書·謚法解》稱“大慮靜民曰定;純行不爽曰定;安民大慮曰定;安民法古曰定。”朱厚(火冒)在位期間的表現符合“純行不爽”這條,以定蓋棺定論,名至實歸。
據《國朝獻徵錄》記載,朱厚(火冒)亦有二子,可成功獲得賜名的僅有庶長子朱栽均,他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受封光化王,嘉靖十九年(1540年)晉封吉王。
是故對連續三代單傳的吉藩而言,朱厚(火冒)最大的功勞則是他卡點出生,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避免了吉藩重蹈前幾任覆轍的命運,讓吉藩成為明代四個封藩于長沙的王國之中,唯一一個的得以在此綿延上百年的王國。
相關文章
吉簡王朱見浚:從囚徒到親王,在位71年,有明一代在位最久的親王
代定王朱鼐鉉:因謀奪嫡嗣被停封,為襲爵意外卷入對張居正清算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