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蔡英文“過境”美國,同美國眾議院議長麥卡錫于加州會面,兩岸的關系緊繃起來。而且,風險正在擴散。
上星期我們提到,中國執法船編隊將在臺灣中北部海域,進行聯合巡航巡查。我們特別提到了四個場景,其中一個是,東部戰區在4月5日蔡英文與麥卡錫會晤的當天,發表了一篇告白——面向英烈面向復興的告白,一共有三個“一點都不能少”的告白。
一,中國軍人堅定守護一點都不能少的親情血脈。
二,中國軍人堅定守護一點都不能少的先輩遺志。
三,中國軍人堅定守護一點都不能少的錦繡河山。
這是一份帶著軟性,卻又十分堅定的宣告。果然,蔡英文于4月7日返臺之后,東部戰區宣布,將組織一個連續3天的環臺戰備警巡和“聯合利劍”演習。這是繼去年8月4日以來,解放軍第二次舉行環臺軍事演習。
1 反制措施是必然的
解放軍東部戰區再一次舉行環臺島軍演,并不令人意外。
早在今年初,麥卡錫當選美國眾議院議長之后,我們就提到了這個可能性。由于麥卡錫在當選眾議院議長之前曾經揚言,他會親身前往臺灣,同蔡英文會面。
這等于是為中美在臺海埋下一個地雷。
只不過,美方畢竟還是有所忌憚。眼看著經過一月份的流浪氣球事件之后,中方并沒有對美方的刻意挑釁屈服,反而是采取強硬反擊的措施。
再加上美方在三月初連續出現數家金融企業的爆雷事件,美國金融業動蕩,經濟仍然受通貨膨脹的影響之下,美方對中方的強硬態度稍微有所緩和。麥卡錫與蔡英文在臺灣會晤的說法,就改成了蔡英文"過境"美國加州的時候,兩人再行會晤。
但是,中方不吃這一套。
過去我們曾經談過,美方老是用進兩步退一步的方法,然后跟中方說,我們已經讓步了,因此你也必須要讓步。我們說,這是美方空手套白狼的手法,但是中方不吃這一套。
我們從東部戰區,發表那三個一點都不能少的告白,就可以清楚地理解,中方不會讓美方老是玩這種游戲。并且,中方現在的做法是,只要美臺更進一步地玩這種游戲,解放軍也一定會比之前更往前推進一步。這是中方的反切香腸手段,不可能不讓美臺付出代價。
那么這一次解放軍如何更進一步往前推進呢?有四個層面。
第一,在4月5日當天宣布,于臺海中北部進行執法船編隊的聯合巡航巡查,這等于是在臺海執法,彰顯主權。
第二,在軍事上,除了環臺演習之外,山東艦航母也出動了。山東艦航母出現在臺灣本島東部,約200海里的位置,這是山東艦航母首次進入太平洋,出海訓練。雖說是首次進入太平洋訓練,但警告“臺獨”的意味濃厚,對“臺獨”施加軍事威懾。
據報道,解放軍派出42架戰機以及8艘軍艦,在臺灣中南部海域繞行,同時派出28架次戰機,飛越所謂的海峽中線。
除此之外,前幾天臺灣在西南部海域上空,發現4架次的卡28反潛直升機。這很有可能是從中國的075型兩棲攻擊艦起飛。這表示,解放軍兩棲攻擊艦也在臺海附近。
2 對蕭美琴進行嚴厲制裁
第三,中國宣告對蕭美琴制裁。
4月7日,中央臺辦發布了對蕭美琴的制裁。并聲稱,蕭美琴是“臺獨”頑固分子。一旦被定位為“臺獨”頑固分子,可以想見制裁的內容一定是非常嚴厲。
中國嚴禁蕭美琴及其家屬進入大陸、香港、澳門;禁止其金主和關聯企業,與中國任何組織或個人合作。
同時,還將采取一些必要的懲戒措施。最后一點最重要:中國將依法“終身追責”。
依法終身追責是一個緊箍咒,終身套在蕭美琴的頭上,也同時套在了蕭美琴家屬 、金主和關聯企業的頭上。這是非常嚴厲的制裁措施。
第四,對美國兩家機構進行制裁。
同樣是4月7日,中國宣布:由于美國哈德遜研究所、里根圖書館及其負責人,不顧中方的反對與臺勾結串聯,中方決定凍結其對華交易、交流和合作活動,凍結相關負責人在華資產,包括了不給予簽證,不準入境等措施。
這不是第一次中國對美國的企業 、機構 或個人進行制裁,但是這一次比較不一樣的是,
中方也借鑒了美方的做法,凍結這兩家機構負責人在中國的資產。
哈德遜研究所是美國保守派智庫,屬于反華陣營。2020年,“美國了望”新聞網曾經刊登過報道,哈德遜研究所是臺灣資助的美國五家大型智庫之一。
而里根圖書館同臺灣的關系還蠻密切的,臺灣稱之為里根圖書館,于1991年完工建造。那時候臺灣還捐獻一筆錢予里根圖書館的建造。根據消息,李登輝、呂秀蓮等人都曾經參訪過里根圖書館,只是當時的行程并沒有對外公開。
3 對美反制采取精準原則
客觀地說,臺灣出錢透過美國智庫,向美國政府進行游說,其他人也在做。只不過,當這些美國智庫收了錢,所進行的是對中國不利的游說行動,中國當然也有權對其實施制裁。
所以中方的反制措施就是,禁止這兩家機構,同中方相應的企業、機構和個人進行交易、交流。既然這兩家機構從別人那邊拿錢,那么中方就不給你從我這邊有賺錢的機會,這是殺雞儆猴的做法。
當然,中方這一次對美方兩家機構制裁,也展現了中國不同的手腕。所謂冤有頭,債有主,既然你這兩家機構搞我,協助和安排蔡英文與麥卡錫會晤,那我也要搞你。這是非常精準的制裁措施,中國因此不需要大動干戈。
當然,采取這樣的做法前提是,美方并沒有像去年佩洛西訪臺的時候,那般的大張旗鼓,還有戰機伴飛,航母護航。否則,中方擴大打擊面,擴大制裁的范圍是很有可能的。
大陸這一次對美國的反制措施,掌握了精準和有效原則。
結論是,中國對美國的反制措施采取精準的方式。對臺灣則是擴大打擊面,軍事和制裁同時進行,增加對“臺獨”勢力的威懾效果。
另外,中國對美國兩家機構制裁,也顯示了中國的強硬態度。美國原以為麥卡錫和蔡英文在加州會面,而不是麥卡錫到臺北和蔡英文會晤,這樣就可以用私人會晤的性質搪塞過去,達成切香腸的目的。但中方根本不吃這一套,還是制裁了美國這兩家機構。
過去,全球只有美國會這樣做,也有這個實力這樣做。如今中國也依樣畫葫蘆,中國充分展示有這樣的能力。沒辦法,中國是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中國內需市場龐大,對全球許多國家的企業和機構來說,都是機會。美方對此也只能是莫可奈何。
4 臺軍會開第一槍?
問題是,臺灣在這之前,曾經對大陸的戰機 、飛行器,采取非常強硬的宣告。
臺灣所謂的“防長”邱國正曾經至少兩度宣稱,如果解放軍跨越紅線,臺軍必定會反制,第一次是在2022年10月, 邱國正宣稱:大陸無人機越界是戰爭的第一擊,如果對岸跨越紅線,臺軍必然反制。
邱國正這番話其實是非常的大膽,只要解放軍的飛行器進入臺灣領空,就當作是第一擊。問題是,到時候臺軍敢打嗎?
上個月3月6日,邱國正在立法院備詢的時候說:解放軍對臺灣的威脅日益嚴重, 臺灣已經改變過去大陸開第一槍,臺灣才還擊的態度。但是,這第一槍的界定已經被大陸的無人機、航空實體、氣球等取代。只要大陸的航空實體進入臺灣一定的界限,例如,接近臺灣12海里的領海 、領空,臺軍就要做好準備。
邱國正這番說法暗示了,臺灣有可能會對大陸解放軍開第一槍。
其實,所謂的開第一槍的說法,日本也曾經宣告過。2012年,日本搞了一出釣魚島國有化事件。之后,中國解放軍就開啟了巡航“釣魚島的政策,借以宣示中國對釣魚島群島的主權。從那時候起,中國戰機 、軍艦,以及巡邏船,經常性地在釣魚島海域巡邏。尤其是中國戰機飛抵相關海域的時候,日本戰機都要升空進行監控、伴飛,因而疲于奔命。
有一次,日本軍方大概累了,日本許多戰機都是老舊戰機,跟不上解放軍空軍的新式戰機,那個頻繁地出任務。于是,日本軍方揚言,下一次解放軍戰機再來,日本戰機就會直接開火。
日本戰機敢開火嗎?結果是日本軍方講歸講、說歸說,卻一直不敢開火。
日本戰機如果開火,不就給了中國戰機動武的機會嗎?
嘴炮沒有用,最終都要歸于實力問題。日本如果實力不夠,就不敢開火?同樣的,臺軍實力不濟,也不敢開火。
因此,4月8日的時候,臺灣“陸委會”就說了:臺灣不會挑釁冒進。當然,臺灣不會挑釁冒進的說法,換了一個單位來說,免得邱國正下不了臺。
一切都是實力問題,沒有實力就不要隨便開口。日本的傳統軍事力量算是不錯的吧?那又怎樣呢?還是那句話,沒有實力不要隨便開口。
5 往后可能的發展
接下來看往后的發展。
首先我們看美國方面。美國將可以預期,中國會更加頻繁地對美國進行反制裁。
2023年將會是中國雄起,對美方進行反擊 、反制裁之年。
2022年8月佩洛西訪臺之后,解放軍舉行環島軍演,這是一次海峽兩岸局勢的重大改變, 臺海的戰略環境整個改變。不單單是臺灣所謂的臺海中線喪失了,連美國都必須要正視解放軍在臺海,以及臺灣環海的存在。這就同中國軍艦 、軍機定期或不定期巡航釣魚島海域一樣。從此,解放軍名正言順地在臺海四周巡航。
如果民進黨再這么繼續下去,解放軍定期或不定期的巡航的下一步,就有可能會變成“接管”,會一步步地接管。就如同這一次中國執法船編隊在臺海巡航巡查一樣,下一次的巡航巡查可能會越發接近臺灣海岸,甚至于是巡航巡查到岸口。
這時候,臺灣敢開第一槍嗎?如果開了第一槍,不就正好讓解放軍有了充分“接管”的理由嗎?
可不要認為,解放軍環臺軍演沒有用。事實上,解放軍這一次又往前推進了一步。至于解放軍下一步會是什么?這是蔡英文與民進黨需要思考的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