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這十個常見的佛學常識,看看你知道幾個?
一、什么是修行?
很多人都誤解了修行,其實修行并不像小說里描述的那樣,修什么長生不老,修什么天人合一,佛家的修行很簡單,就是去修正自己錯誤東西行為,修行就是把自己錯誤的行為修正過來,讓自己的行為能夠符合世間的因果規律,多種善因,少造惡業,這就是修行。
二、什么是拜佛?
拜佛其實拜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的內心,不是為了求菩薩護佑你,而是為了清靜自己的內心,并且要像他們學習,學習圣人的慈悲和智慧,并且要反省自己的錯誤,同時去修正自己錯誤的行為。
三、什么是因果?
因果其實并不神秘,也不是騙人的,因就是原因,果就是結果,因果其實就是前因和后果,因為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個前因和后果。
舉個例子:你今天沒吃早飯,這個就是前因,所以還沒到中午你就餓了,這個就是后果。世間一切事物,都離不開因果。因果的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種下什么因,就會收獲什么結果。
四、什么是南無?
很多人都讀錯了這兩個字的發音,“南無”其實不是讀nan wu,而是讀na mo,意思是皈依、禮拜、頂禮,所以我們才會經常在一些菩薩的名號前面加上這兩個字。
五、什么是隨緣?
很多人都誤解了隨緣,認為隨緣就是消極的逃避問題,其實真正的隨緣并不是這個意思,隨緣是讓我們要順其自然,用中國一句古話說就是“盡人事,聽天命。”人不要與天作對,要順天而為,順其自然的規律去做人做事,隨順因緣,不強求,不執著,遇事能拿得起也能放得下,這就是隨緣。
六、什么是無常?
世間萬事萬物皆是因緣和合的現象,這種現象都是短暫的,都在不斷地變化著,有生就有滅,有聚就有散,我們找不到一個恒常不變的事物,所以說世間一切皆是無常。
七、什么是開悟?
開悟了其實就是有智慧了,人之所以會有煩惱就是因為沒有智慧,正是因為沒有智慧,所以就會經常做一些讓自己煩惱的事情,而開悟就是獲得破除煩惱的智慧,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開悟分為頓悟和漸悟,也有小悟和大悟。
漸悟就是不斷學習,不斷的明白一些道理,積少成多,突然有一天,所有道理你就都知道了,那時你就會大徹大悟,那些突然就頓悟的人,其實都經歷過漸悟的過程。
八、什么是和尚?
和尚并不是一個貶義詞,和尚本義為"師長",并不是所有出家人都可以稱為和尚,只有那些有一定修為的僧人,才可以被稱為和尚,例如:“虛云老和尚、夢參老和尚”等等。
九、什么是法師?
并不是所有出家人,都是法師,只有那些通曉佛法又能引導眾生修行之人,才能被稱為法師。例如星云法師、弘一法師、虛云法師等等。
十、什么是居士?
居士我們一般經常說在家居士,其實意思很明顯,就是指那些在家修習之人,在寺院修習我們一般叫出家人,在家中修習我們一般叫在家居士。例如:李白自稱青蓮居士,蘇軾自稱東坡居士。還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在家居士,維摩詰居士,也是在家菩薩,我們熟悉的《維摩詰經》主人公正是這位維摩詰居士。
感謝閱讀與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