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方金:譚老師好。
譚飛:很多人也說到一點,鄧超上過很多綜藝,這其實影響大家對他角色塑造的判斷,就跟你說的可能很多人就先入為主的情況,鄧超怎么能演那么正經的人呢?你怎么看這么一個說法?
宋方金:我覺得綜藝對演員的損害是無窮大的。
譚飛:確實挺大的。
宋方金:對,非常大,實際上我們去看整個世界上的演員,我說的是演員不是藝人,演員出現在綜藝里,無論是好萊塢也好,歐美日韓也好,大部分演員出現在綜藝里,一般是在他們電影的宣傳期,因為要配合自己的電影。
譚飛:其實相當于做宣傳、廣告。
宋方金:等于是個硬廣告,還是電影延伸的一部分,這樣的話就觀眾知道你出現在這兒為的是什么,比如小李子偶爾也會出現在綜藝里,但我出現就是為我的電影宣傳,之后我就消失了,你可能會拍到我在海島上度假,但我不會再持續上綜藝了。因為實際上這樣會形成觀眾和演員之間微微的饑渴感,等于你兩三年不來了,我要看你,我要有一個付費意識,要去電影院看你的作品。
譚飛:而且還有一個就是演員老參加綜藝,他的各種神態、表情包早就泛濫了,可能大家就對他創作的天花板了解了,你大概就那樣,你最悲的時候會怎么樣,最喜的時候會怎么樣,他們就對你的角色塑造失去了心理的期待值和可能性,覺得你無非就那樣。
宋方金:這就正好說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就是演員除了宣傳期是一定不能去綜藝這邊的,藝人倒是可以往這邊走,因為原來其實在綜藝界老上綜藝的就叫藝人,比如說像蔡康永這些人就叫藝人,他總是在綜藝出現。
譚飛:馬東、李誕也算藝人。
宋方金:對,那么這些藝人如果反向過來到電影這邊,你可以想看一看他在電影里是個什么概念,所以有的時候順流而下、隨波逐流的話,可能這個人就不再是電影演員了。
譚飛:而且可能一個人不能什么都想要,比如說我們說到鄧超原來是一個很好的演員,包括《幸福像花兒一樣》和《烈日灼心》里的表現,他拿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金爵獎影帝,但他后來上綜藝之后,所有人對他的觀感就變了,不再認為他是個演員了。所以我覺得演員如果頻繁的上綜藝,對電影的觀眾的能動性和想要去看的這個欲望會有傷害。
宋方金:減少了,這里邊也要提到演員的特性,有一些演員上綜藝是不損害的,比如沈騰。
譚飛:對,因為他本來就是喜劇演員,也要考驗情商,他說俏皮話的能力是極致的。
宋方金:喜劇演員在觀眾這兒有一定的豁免權,因為沈騰演的電影就是假定性,他上的綜藝也是假定性,所以沈騰出現在觀眾面前就是個假定性,你在哪兒我都知道你是在演。
譚飛:他本來就表現的是夸張、荒誕的一面,但是單純的演技派演員不行。
宋方金:演員不行,像鄧超、黃渤、黃磊、孫紅雷老師這樣的演員,如果經常出現在綜藝里,就是對自己無形的一種傷害,而且是內傷。
譚飛:好的,謝謝方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