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旭這一生,處處暗合命運的玄機,也處處綻放人生的意外。
1987年,隨著電視劇《紅樓夢》的熱播,19歲的陳曉旭火遍全國。作為林黛玉的扮演者,她被萬眾矚目。可就在所有人都以為她將在演藝圈大放異彩時,陳曉旭突然銷聲匿跡。
若干年后,當她重歸公眾視野時,已是身家過億的陳總,手上運營著年營業(yè)額超2億的廣告公司,頭頂“中國十大風采女性廣告人”的光環(huán)。
人們不禁對這位“林妹妹”的經(jīng)商才能嘖嘖稱奇。可當“天才廣告人”的熱度剛剛掀起,外界又傳出陳曉旭皈依佛門的消息。再后來便是她罹患乳腺癌拒絕治療直至去世的噩耗。
回首陳曉旭這一生,精彩十足,也跌宕起伏。其父陳強多年后在一檔訪問節(jié)目中,不無悲切地慨嘆:“改得了曉旭的名兒,卻改不了她的命啊!”
“改命”之言,源于陳母當年的一個夢境。
1965年,當陳曉旭還在肚子里的時候,十月懷胎的陳母就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里有個白發(fā)老人告訴她,她懷的是個女兒。接著老人又用樹枝在地上寫出了這個孩子的名字——陳也芬。
夢里的這個“也”字,上面還有一個草字頭。陳父聽了之后深以為怪,翻遍了字典都沒能找到這個字。有人解惑說這個“也”指的是在南方生長的一種小草,很不起眼。
陳父思量許久,不明白其中有何深意。直到一個研究易經(jīng)的先生看了這個名字,若有所思地連連搖頭道:“這個名字給姑娘用不好,將來怕是個林黛玉的命啊。”陳父聽罷嚇了一跳,心下暗忖斷不可給孩子取用此名。
后來陳曉旭在一個天剛破曉的清晨出生,陳強以此為女兒取名“曉旭”,寓意她日后的人生能像初生的太陽那樣朝氣蓬勃,具有生命力。
陳父迷信命運之說,殊不知真正的造化和宿命,是難以違逆的。從出生就開始擺脫林黛玉的陳曉旭,還是不可避免地與她的命運發(fā)生了綰結(jié)。
陳曉旭生于上世紀典型的藝術(shù)家庭,母親是京劇演員,父親是鞍山話劇團的導演。自從陳曉旭出生以來,陳強就把女兒往京劇道路上培養(yǎng),希望她能“子承父業(yè)”,奈何陳曉旭從小偏偏不喜歡京劇,反而熱衷于芭蕾。
12歲的時候,陳曉旭已經(jīng)能完成《白毛女》中倒提紫金冠的高難度動作,足見她天賦不凡。
不過造化弄人,因為特殊年代的特殊原因,一門心思向往芭蕾的陳曉旭還是被拒之這項藝術(shù)的大門之外,轉(zhuǎn)而進入鞍山話劇團,成為一名報幕員。
彼時陳曉旭年僅15歲,沒有資歷,自然也沒機會登臺演出,舞蹈夢的破碎也讓她胸有塊壘,郁郁不樂。加之性格內(nèi)向,在劇團里的她落落寡合,最常做的事情就是一個人躲在角落里看書。
那時的陳曉旭年紀輕輕,已經(jīng)飽讀詩書,還在雜志上發(fā)表過作品。
在劇團工作的畢彥君覺得這個小女孩有一種遺世獨立、恬淡美好的氣質(zhì),很快注意到了她,并在工作中對她照顧有加。
畢彥君比陳曉旭大10多歲,生得高大魁梧,成熟帥氣。熟絡之后,陳曉旭就把他當成了可以依靠的知心大哥哥。朝夕相處中,兩人情愫暗生,發(fā)展成為戀人。
因緣際會,畢彥君后來也成為陳曉旭出演林黛玉的貴人。
那是1983年夏天,《紅樓夢》劇組在全國海選演員。畢彥君看到這個消息后興沖沖地找到陳曉旭,鼓勵她報名自薦。
因為在畢彥君的心中,愛人陳曉旭就是林黛玉的化身。她婀娜輕盈,有弱柳扶風之姿;她多愁善感,更兼詠絮之才。
然而,陳曉旭并無太大觸動。在劇團里當慣了小透明的她不以為意地表示,全國那么多人,誰會去注意她這樣一個沒有作品又沒有名氣的小丫頭呢。
可是畢彥君卻認準了她。他知道曉旭倔強又要強,故意激她說:“你那么有才華,又讀過那么多遍《紅樓夢》,難道連為自己拼一次的勇氣都沒有嗎?膽小鬼!”
心高氣傲的陳曉旭果然“上鉤”,轉(zhuǎn)頭就賭氣給劇組寫了一封自薦信。畢彥君一看事成,又以過來人的經(jīng)驗指點她把曾經(jīng)發(fā)表過的詩作也寫在上面,還替她挑選了一張照片隨信附寄。
事實證明,畢彥君很有遠見。這封詳實的自薦信果然讓陳曉旭在茫茫人選中引起了劇組導演王扶林的注意。特別是那張照片,簡直讓人眼前一亮。
照片上的陳曉旭纖細瘦削,眉目清秀,她手撫胸前的辮稍,眉宇之間結(jié)著淡淡的憂愁,照片背后那首清麗動人的小詩《我是一朵柳絮》也愈發(fā)襯托出她別具一格的詩人氣質(zhì)。
憑借這塊敲門磚,陳曉旭得到了前往北京面試的機會。無論是在個人氣質(zhì)上,還是對紅樓人物的理解上,王扶林對她都感到滿意。
最后在重重考察中,陳曉旭在張蕾、張靜林、胡澤紅等6個競爭者里脫穎而出,順利拿下黛玉一角。
從1985年到1987年,陳曉旭在大觀園里做了三年的林妹妹。此間她和畢彥君相隔兩地,魚雁傳書,感情只增不減。
彼時的畢彥君已經(jīng)到了而立之年,有人問他為什么還不戀愛。他笑笑說:“我喜歡的姑娘,還沒有長大。”
后來人們才知道,他等待的姑娘就是陳曉旭。
1987年,隨著《紅樓夢》的播出,陳曉旭一夜成名,畢彥君也不甘落后地考進了上戲電影表演干部進修班學習。
此時已是名人的陳曉旭在個人婚姻上其實有了更加廣闊的的選擇,但她還是義無反顧地回頭,擁抱了那個曾經(jīng)溫暖了自己整個青春的男人。
1988年,陳曉旭和畢彥君步入婚姻的殿堂,才子佳人,羨煞旁人。
可是生活畢竟不是童話,陳曉旭婚后才明白這個道理。
婚前,她和畢彥君多數(shù)時間都在異地戀愛,性格上的不合也統(tǒng)統(tǒng)被距離產(chǎn)生的美好所掩蓋。直到真正走進朝夕相對的現(xiàn)實生活,他們才發(fā)現(xiàn)彼此的性格是那么地難以相容。
陳曉旭生性敏感內(nèi)斂,畢彥君則是粗線條的大男人。婚后,為了支持妻子在北京發(fā)展,畢彥君放棄了自己在鞍山話劇團的工作出去闖蕩。
初到北京,畢彥君試圖轉(zhuǎn)型導演,卻沒有資源和人脈,只能四處奔走求戲。忙碌之余,他常常無暇關(guān)照妻子的情緒。
而那時的陳曉旭卻正值事業(yè)的迷茫期。由于林黛玉這個角色塑造得太過深入人心,以至于后來她連拍幾部戲,都走不出林黛玉的影子,戲路受限。
事業(yè)遇到瓶頸,陳曉旭變得越發(fā)地敏感多慮,生活中常要為些小事大發(fā)脾氣,直腸子的畢彥君卻認為這些小事無關(guān)緊要,也不過問妻子,陳曉旭只能把煩惱都悶在心里。
一個不說,一個不問,矛盾越攢越多,感情也面臨決堤。1990年,不堪其累的兩人最終決定和平分手。
多年以后當陳曉旭回首這段失敗的婚姻,她說:“我覺得婚姻應該是嚴肅的,最重要的是性格,我太像林黛玉了,難以容人,棱角太多。”
與畢彥君離婚后,在演藝圈里跌跌撞撞,始終找不到方向的陳曉旭不再執(zhí)著于拍戲,進而轉(zhuǎn)戰(zhàn)商海,背后的引路人則是她的第二任丈夫郝彤。
郝彤是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的學生。1991年,郝彤為了完成畢業(yè)作品《黑葡萄》的拍攝,找到了當時的“知名青年演員”陳曉旭,希望她能擔任這部劇的女主角。
陳曉旭看都不看劇本就婉拒了,只覺得一群毛頭小子,搞不出什么名堂。執(zhí)著的郝彤并沒有就此罷休,他帶著同學們“三顧茅廬”,還是以自己的真誠打動了陳曉旭。
拍戲的時候,陳曉旭一如既往地孤傲高冷,疏遠他人,一副不可親近的樣子,同學們在背后偷偷議論她是“冷血動物”。
可是待到拍攝結(jié)束,當郝彤拿出大家七拼八湊的幾千元錢給陳曉旭作報酬時,她卻只象征性地拿了1000塊錢。
原來心細如發(fā)的陳曉旭早就注意到這些學生的經(jīng)費十分緊張,連每天拍戲吃的都是最便宜的盒飯。她覺得大家很不容易,無論都不肯要剩下的錢。
這個舉動讓郝彤感激不已,也由衷喜歡上了這個面冷心熱的女子。此后,郝彤常常借故與陳曉旭見面,對她展開了熱烈的追求。
在感情中已經(jīng)受過傷的陳曉旭本不愿意倉促再開始一段感情,但是在相處的過程中,她卻發(fā)現(xiàn)了郝彤有著許多同齡人難得的優(yōu)秀品質(zhì)。
他心胸開闊,責任心強,非常有男子氣概,和自己在性格上相輔相成。更重要的是,在往后漫長的事業(yè)打拼中,他們始終保持著思想上的共同成長和進步。
如果說陳曉旭的演藝事業(yè)是畢彥君領進門的,那么她后來的商業(yè)機緣,則是郝彤牽下的線。
1991年,一家廣告公司對外承包,畢業(yè)后不久的郝彤拉著陳曉旭前去談業(yè)務,結(jié)果對方愉快地表示:“別的我們不知道,就沖你是林黛玉,我們信你。”
兩個小時的簽約異常順利,可是創(chuàng)業(yè)卻并不容易。在開頭的幾個月里,公司因為接不到訂單,連工人的工資都發(fā)不下去。
后來還是因為陳曉旭的名氣,公司才逐漸招攬到客戶,轉(zhuǎn)危為安。與此同時,陳曉旭的才情,也為公司的廣告增色不少,當年“五糧春”的那句經(jīng)典廣告詞“名門之秀,五糧春”,正是出自她的手筆。
名人效應,加上陳曉旭層出不窮的創(chuàng)意,她很快就把廣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公司的營業(yè)額第一年就達到了450萬,之后每年更是以200%的速度增長。
陳曉旭和郝彤乘勝追擊,在1996年聯(lián)合成立了世邦廣告公司,賺得盆滿缽滿。當年的“林妹妹”就這樣搖身一變成為身家過億的商業(yè)女強人。
馳騁商界多年,功成名就的陳曉旭把父母、妹妹都接到了北京,讓他們住進豪宅,過上了優(yōu)越的生活。
可是日子一天天過去,陳曉旭卻發(fā)現(xiàn)世俗的財富累積并沒有讓自己快樂,就像當年她因林黛玉出圈,受到萬人追捧過后反而陷入迷茫一樣。陳曉旭的一顆心再次無處安放。
2007年2月23日,就在事業(yè)如日中天的當口,陳曉旭宣布落發(fā)出家。所有人都覺得不可思議,但是對于陳曉旭而言,佛門卻是她早已心向往之的歸宿。
2006年,陳曉旭被查出患有乳腺癌,病情嚴峻,只能通過化療爭取一線生機。但是一向愛美的她不想破壞那份屬于林黛玉獨有的美,平靜地放棄了治療,并皈依佛門,尋求心靈最后的寧靜。
郝彤心中痛惜,卻知妻子做什么事情一旦心意已定,就不容阻撓。于是在2007年3月8日,不到四十歲已經(jīng)擁有億萬身家的郝彤在深圳剃度,發(fā)誓追隨妻子出家。
誰知短短三個月后,陳曉旭還是在眾人的遺憾和嘆息聲中離開,“隨花飛到天盡頭”。
陳強接到消息趕赴深圳的時候,女兒已經(jīng)永遠閉上了眼睛。老人家當場扔掉拐杖,坐在地上放聲痛哭了起來。陳曉旭的母親不敢相信這個事實,終日對著女兒的照片以淚洗面。二老的后半生,始終沒能走出痛失愛女的陰霾。
陳曉旭去世后,第二年有消息爆出郝彤稱已經(jīng)秘密還俗再娶,并且回到夫妻倆之前共同創(chuàng)建的世邦廣告公司任職的消息。很多粉絲為陳曉旭感到意難平。可這未嘗不是最好的結(jié)局。
受陳曉旭的影響,有心向佛也好,體恤愛妻,希望她安心療養(yǎng),少些牽掛也罷,不管實際情況如何,在陳曉旭的有生之年,郝彤讓她看到了當年賈寶玉對林妹妹踐行的誓言:“你死了,我當和尚去!”
一曲紅樓一段感傷,昔人已逝水猶寒徹。陳曉旭按照自己的愿望,在春殘花落之前用出家與離世,一人完結(jié)了寶黛兩人的命運。也是這般戲劇性的結(jié)局讓人至今很難分清到底是她成就了一個經(jīng)典的林黛玉,還是林黛玉成就了一個永遠的陳曉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