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夏柱智課題組發布的一份《農村留守兒童手機沉迷問題調查與對策建議》的研究報告引起大家關注:
留守兒童監護人無法約束留守兒童使用手機。祖輩在照看孩子的同時,需要做農活或者其他工作,很難全程看護。節假日時甚至會將手機當作“保姆”,丟給孩子,這樣既不會亂跑,也不會打擾自己……
調研發現,看短視頻和玩游戲已成為留守兒童主要的上網娛樂方式,分別占比69%、33.1%。其中,67.3%的家長認為自己孩子出現了手機沉迷的趨勢,21.3%的家長認為孩子嚴重沉迷手機。
其實即便在城里,多數小孩接觸手機的時間也不晚。
城里的父母早早的讓他們接觸到短視頻、微信,甚至讓孩子成為短視頻的主角,這些目前在主流短視頻平臺隨處可見。
更別說那些什么電搖舞,接棒《孤勇者》的“電搖”確實在小學校園里如病毒般流行,這種上下手戳的動作,讓我感覺脫離了這個時代。
一只手橫架在胸前,另一只手上下來回穿行,如同蛇頭探出洞穴那樣快速,手在擺動的同時胯部也隨之舞動,這就是大家口中的“電搖”。
比起前段時間的基尼太美梗的封殺,以及留守兒童的手機管控,個人覺得更多應該是平臺的能力的限制為主。
游戲可以做到限制未成年人娛樂時間,而短視頻為什么不能?
我前段時間發過一條朋友圈,說的是:
現在滿大街都是外放短視頻噪音,不管什么時候,不管大人小孩還是老人,總能看到在刷短視頻。
可怕不?以前叫信息爆炸時代,現在叫垃圾短視頻爆炸時代,而調研去做「農村青少年群體智能手機成癮,已瀕臨失控」?
未免是本末倒置了吧。
留守青少年和父母的交流工具只剩下智能手機,為何還要再橫插一手?非得要他們去用院子里家用攝像頭跟父母溝通么?
至于你們說的什么看短視頻和玩游戲已成為留守兒童主要的上網娛樂方式?
說得好像城里的小孩不是一樣,恐怕他們的娛樂工具更甚,比如小天才手表、帶顯示屏的智能音箱、iPad以及各類娛樂場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