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印度、東南亞,到中東,中國出海的風向經過了幾次轉變。伴隨著潮水的變遷,中國企業出海也邁向深度化、本地化。
陳佳濤是中東的華人創業者之一,2021年,商業環境保守的沙特正式開放了互聯網金融牌照,陳佳濤和他的合伙人成為沙特互聯網金融項目的第一批參與者,并在2022年第一季度上線了產品。
與其他創業者不同的是,陳佳濤在來中東創業以前,曾經在印尼、印度參與過創業,親歷了中國出海的各個歷程。在2016年,陳佳濤來到印尼參與了游戲創業,2018年,到印度參與了項目孵化。歷經幾個國家,幾個時間段,陳佳濤認為,中國出海賺快錢容易,但要長期扎根,需要更深的本地化能力。
智象出海和陳佳濤進行了一次深入交流,陳佳濤分享了他在中東的業務生態,講述了他在不同國家的幾段創業經歷。從他的視角,可以觀察到中國出海這幾年的發展變化。
沙特第一批互聯網金融創業者
品牌工廠:陳總,您是什么時候去了沙特的?您在沙特做了哪些事情?
陳佳濤:主要是在做沙特的互聯網金融項目,做了快兩年了。
2021年的時候,沙特開放了互聯網金融。沙特比較特殊,它的人均GDP是發達國家的水平,但在文化娛樂和經濟模式上跟頭部國家有個時間差,所以在2021年才開始放開金融板塊。
沙特之前主要金融服務還是通過銀行。互聯網金融開放之后,我們是第一批做互聯網金融項目的。所以我們只需要將全球好的模式進行本地化就行,做出適合沙特人投資習慣的互聯網金融項目。
品牌工廠:您提到沙特“改革開放”,它還有哪些比較重大的舉措?
陳佳濤:舉措還是挺多的,根據沙特的"愿景2030"舉措,基本上各個經濟板塊都在變得開放。
品牌工廠:沙特也是有自己的證券市場的?
陳佳濤:是的,Tadawul(沙特證券交易所)。它有兩個證券市場,主板跟創新板。
開戶還是要到銀行去,投資賬戶這塊業務一直是銀行在管。做互聯網的券商也有,但他們的模式都比較傳統。
品牌工廠:像富途、老虎證券,服務的很多都是個人散戶。在沙特的投資人主要是散戶為主,還是機構為主?
陳佳濤:主要是散戶,機構的話他們的選擇有很多。
品牌工廠:您能不能詳細講講,當時您是怎么接觸到合伙人?怎么創立項目的?
陳佳濤:大家都是在沙特的互聯網創業圈子里,沙特雖然是中東最大的市場,但中東的國家不像中國,有一線城市、超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無論是沙特還是埃及,他們的經濟高峰都在首都。所以你要創業,這個圈子是很小的。
當時沙特政府想開放互聯網金融,我們就成為第一批創業者,在2022年第一季度上線了我們的產品。
品牌工廠:您在沙特呆了幾年?
陳佳濤:沙特就呆了一年,主要是疫情期間。我們的總部在沙特,后來我和合伙人進行了分工,我們有幾個創始人都在沙特,處理大大小小的事,包括資質也在沙特,我主要是負責技術這塊。
品牌工廠:你們一般是怎么去獲客的?
陳佳濤:獲客很簡單,就是推廣,沒有什么捷徑。投放廣告加上活動,然后和合作伙伴一起聯合推廣,在哪里都一樣。
所以還是那句話,沙特雖然是三千萬人的市場,但主要還是集中在兩三個城市,所以要覆蓋的城市不多。
埃及,中東人才外包中心
品牌工廠:埃及被大家稱為阿拉伯的印度,它的人才外包有非常大的供給。為什么埃及會成為中東的外包中心?
陳佳濤:很簡單的,第一,比起其他中東國家經常發生變動,埃及的體制這些年就比較穩定;第二,埃及的經濟到目前為止都比較穩定;第三,最主要是跟高等教育的質量有直接關系,在北非來說,埃及的教育質量還是可以的,其他北非國家都比不上。
埃及的排第一的大學是開羅美國大學,整體教育質量還可以,但跟印度、日本就沒法比。
海灣六國的教育條件很好,但是沒人口,成本不合算。然后摩洛哥的人才教育也還可以,但是規模太小了,而且摩洛哥是靠移民經濟,摩洛哥的精英都不在國內。
品牌工廠:您之前是做開發的背景出身?您會不會覺得埃及員工的能力和您想的有落差?
陳佳濤:是的。
其實落差到還好,因為埃及作為外包還是綽綽有余的。外包對技術要求的天花板不是很高,外包一般只是做一個MVP,然后做一些短平快的開放。很少有公司會把整體、全階段的開發放在外包公司。
所以埃及外包公司的情況是,這些IT人才是屬于中間型的,基礎的他們做不了,高端的也不行。什么意思?你要做簡單的系統,簡單的APP、ERP之類的程序,他們可以做到,人才性價比很高。
但是你要做到一定高度了,那他們的技術天花板就比較低。比如說,埃及很少程序員見過百萬級用戶的系統長什么樣,哪怕十年資歷的高級工程師也沒見過,更不用說千萬級用戶的系統了。
第二個問題就是我們說的“游擊隊”,他們不是“正規軍”,不像美國硅谷的程序員,他們的基本功很扎實,再加上大公司的培養、加上十年經驗,這些人出來創業就很厲害。但是埃及這邊,本來在教育層面的基本功就馬馬虎虎,而且工作五六年也沒見過百萬級用戶的系統,所以埃及的IT創業人都會有這個毛病,基本功不扎實。
但是作為外包,還是取決于你做什么項目。如果你的項目是成熟的商業模式,成熟的系統,你來阿拉伯世界做一下本地化,那沒有問題,所以我們來這邊開發有這個好處;但如果你想做創新的項目,很快就會碰到天花板,那就只能花錢請更厲害的團隊,埃及有厲害的程序員,但都不在埃及,在英國、德國的公司里。
品牌工廠:還有個好處,埃及的人工成本比較低?
陳佳濤:是便宜的,比印度便宜。現在印度程序員得三到五千美金一個月,埃及只要一半的價格,兩三千美金的程序員已經很資深了,至少五年以上經驗,一般的程序員薪資在一兩千美金。不過那邊平均工資才幾百美金,一兩千也已經很高了,但相對于沙特那邊的人均工資,這已經算很低。
現在很多項目都放在這邊外包,包括德國、英國、意大利公司都在這邊外包。
品牌工廠:您在中東待的時間不算短,您怎么看待中東目前互聯網的發展階段?
陳佳濤:中東的互聯網,說白了還在追趕歐美的階段。
因為海灣國家是增長市場,但是Facebook、Google這些歐美公司還是看不上。現在微軟進入了沙特,谷歌也進來了,但他們進來只是開展業務,并不代表他們對市場有多重視,所以還要靠本地人去發展本地的互聯網產業。
本地互聯網產業的發展勢頭不錯,他們融資也不難。
品牌工廠:沙特創業者可能是比較幸福的,因為沙特本身創業的人少,但錢又比較多?以你們為例,創業者在沙特去談融資,大概多長時間能拿到?
陳佳濤:總體來說,沙特的創業潮也是一陣一陣的,有一個周期性。前幾年,基本上有個PPT,融個幾百萬不是問題,但是能做出來的很少,到后面投資人也慢慢成熟起來了。資本成熟了,市場才能成熟。
品牌工廠:您在埃及跟中國出海公司有接觸嗎?
陳佳濤:埃及這邊的中國公司主要是工程建設的,其他的主要是泛娛樂公司更多一些,比如社交、語音房之類的中國產品,以及中國的MCN。因為埃及的文化產業發達,然后做內容的成本低。
從印尼、印度,再到中東
品牌工廠:陳總,您是出海人里比較少有的,在印度、東南亞和中東都呆過的人,您怎么看待這幾個國家市場?
陳佳濤:比較直觀的,就是很多中國人第一批進去,踩點都踩對了,但是最后賺到錢的、能留下來的,其實都不多——幾次浪潮都經歷了這樣的發展過程。
大家先是一窩蜂進印度,然后一窩蜂去印尼,現在是一窩蜂去中東。先進去的肯定能賺到錢,后面進去的就不一定了。像印尼市場,現在基本上被做“爛”了,最早是阿里去投電商,然后一批做內容的跟著進去,現在互聯網金融、小貸也跟著進去了。
當然,在東南亞,無論是Shopee、沐瞳,還是極兔,是中國的公司才把事情做大了。
品牌工廠:您是在美國讀了計算機,是哪一年回國的?
陳佳濤:大概是2010-2011年,那時候國內移動互聯網剛開始。但我不是做了互聯網,是做了房地產、物流供應鏈。我當時認識一個歐洲來的投資人,當時中國很火,但我們在中國忙了幾年,發現中國房地產不好做,然后又回到互聯網行業來了。
品牌工廠:您在國內待了幾年,然后就去印尼了?
陳佳濤:大概是在2016-2017年,當時是去印尼做游戲,認識了一個印尼的華人老哥。印尼動亂之后,印尼的有錢人把錢轉到了新加坡、香港,留在印尼的是一些很傳統的業務,包括食品百貨、煙草、房地產。金融、銀行牌照都充公了,所以他們都轉掉了。
然后他們覺得傳統行業不行,所以轉向了互聯網,投了幾個互聯網項目。當時我們跟他們聊,后面決定了做游戲。
我到印尼的時候,其實也趕上了一波出海印尼的浪潮,主要是阿里投資了Tokopedia,騰訊、美團那幾個大廠都來參與了。然后一窩蜂的小廠也來了,滿大街都是從中國來的,包括MCN、P2P小貸等。
品牌工廠:您是哪一年到了印度去?
陳佳濤:從印尼之后就去了印度,印度主要是逛了幾圈,看了一些項目,然后發現我們去的時候,估值泡沫已經蠻厲害了。
我在2018-2019年孵化了一個項目,后面我的朋友也投了其他的項目。然后我們去看游戲和內容,發現印度市場是好,但是挑戰也挺大的,主要在監管方面,稅務巨高。印度人希望拿到美國、中國人的錢,但是不愿意讓外國企業進去跟他們競爭。
品牌工廠:后來你們一大批人選擇去了中東?
陳佳濤:我們當時組了個小分隊先來中東,在2020年的時候,迪拜、阿聯酋、沙特都轉了一圈,差不多看了小半年。然后聊了一些當地項目,當時覺得這個市場挺好的,還疑問為什么這么好的市場不受關注。但過不久馬上就被關注了,中國創業者也一窩蜂過來了。
品牌工廠:你覺得市場好,是因為他們的經濟收入高?
陳佳濤:收入高,客單價高,然后競爭又小。而且這個市場不是藍海或紅海,這市場幾乎就是空白,基本上當時很多板塊都是空白。
那時候也基本上沒什么獨角獸,沒什么競爭,所以決定來做中東。
品牌工廠:據說今年TikTok Shop也會在中東推出專門的電商了,中東今年的電商格局可能會不太一樣了?
陳佳濤:字節對中東市場的帶動效率應該會比較高,因為中東適合做網紅直播電商,中東市場的消費習慣和中國比較相似,都是人情社會。
品牌工廠:中東會是后面比較火熱的地區嗎?
陳佳濤:我覺得創業條件的話還是相當不錯的,市場消費力在,競爭少。門檻也不算高,中國第二、第三梯隊出去的公司,大部分不是沖著做獨角獸去的,大部分是想賺快錢,賺快錢還是有機會的。但長期做的話,還是需要本地化能力,我覺得中國出海公司的適應能力很強,但是真正做深耕本地化的能力,還是未來要加強的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