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 日,由西安長安杜牧文化研究會、長安作家協會主辦的“癸卯清明·杜牧誕辰1220周年文化活動”在西安市長安區大兆街道司馬村舉行,來自省內近百名文化學者、作家詩人、社會賢達齊聚少陵塬,祭拜和緬懷長安籍唐代著名詩人杜牧,繼承先賢遺風美德,弘揚民族傳統文化。
杜牧(公元803-公元852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詩人、散文家。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業,故后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詩歌以七言絕句著稱,內容以詠史抒懷為主,其詩英發俊爽,多切經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頗高,人稱“小杜”,與李商隱并稱“小李杜”。宣宗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逝,歸葬司馬村。《咸寧縣志·陵墓志》載:“杜牧墓,葬少陵原司馬村先塋,自為墓志。”其墓建國后尚存,在司馬村西南,高約7米,面積約1畝,后被毀。
歲月滄桑人已去,名留人間草木香。上午9時,在綿綿的春雨中,杜牧墓遺址前古琴悠揚鞭炮齊鳴,嘉賓們整齊列隊神色肅穆,4名少年兒童代表鄉梓后學晚輩向同鄉先賢敬獻花籃,紀念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祭拜活動遵照中華傳統禮儀,首先由陜西省政協文史委主任、陜西省文學基金會主任、著名文化學者雷濤,陜西省作家協會顧問、著名作家和谷,西北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韓杰應,陜西師范大學教授、著名學者付功振,西安音樂學院教授、著名文學評論家仵梗,西北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西北大學教授張國柱,西北大學文學院教授劉煒平,著名作家商子秦、姚逸仙、遠村、長安區慈善協會會長成德奇、原長安區政協主席徐樹安等帶領諸位文化人士向杜牧像敬香并行鞠躬禮,長安作家、《杜甫在長安》作者張哲民宣讀了祭文。
祭禮告成后,雷濤,成德奇,付功振,西安長安杜牧文化研究會執行會長行進,大兆街辦領導等先后發表講話,表達了對詩人杜牧的緬懷之情,并祝愿歷史文脈和文字精魂在長安這片熱土上薪火相傳!
活動現場,長安作家協會主席張軍峰鄭重宣布:為進一步繼承發揚杜牧的文學精神,讓璀璨的唐詩輝映現實,讓“詩意”重回長安,將設立和啟動“杜牧詩歌獎”,最高獎將達20000元。
在隨后的活動環節中,雷濤和成德奇為西安長安杜牧文化研究會揭牌,韓杰應和長安文聯主席王江為西安長安杜牧文化研究會授牌,塤樂演奏家左明心和司馬村的孩子們分別向現場嘉賓觀眾表演了精彩的文藝節目,紀念杜牧活動書畫展同時開幕。
在隨后舉行的研討會上,仵埂、劉煒評、和谷、商子秦、付功振、陳倉、劉勇、青鳥等學者、知名作家、評論家、詩人,對杜牧全方位進行了解讀,對他的作品進行了深度分析,對杜牧的詩賦成就給予了高度肯定,對長安文化人在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熱忱給予了褒揚。長安作家協會名譽主席、著名作家、“長安唐詩之旅”小組組長王淵平介紹了“長安唐詩之旅”文化項目的相關情況。唐朝是一個詩的國度,唐都長安自然是詩歌之都。回望千余年前的盛唐,眾多詩人先后到訪過長安,或尋求仕途,或以文會友,或飲酒長歌,或臨水賦詩,或歸隱山林……詩人們創作并流傳下浩瀚無垠的詩篇,《全唐詩》收錄50000首詩歌,其中提及“長安”的不下1400處,這些詩歌與眾多的歷史遺存編織成一條令人神往的“唐詩之路”。西北大學陜西文化產業研究院和長安作家協會共同發起“長安唐詩之旅”文化項目,已建成紀念館有杜甫紀念館、李商隱紀念館、白居易紀念館等,旨在利用長安文化資源開發和打造“長安唐詩之旅”文化品牌,發掘和培育格調高雅文化內涵豐富的唐詩旅游線路,為大長安發展貢獻文化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