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小麥“烤火”
清明時節,春和景明,正是郊游踏青的好時節和掃墓祭祖的傳統節日。 清明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當仁不讓成為國家法定假日。 每到此節,城里人都在盤算著這三天小長假該去哪里踏青。
而在農村此時節,春播地的肥料都已送到,并且大部分已犁過,該整修的堤岸已整修,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來萬戶播種忙,似乎可以稍稍松懈一點。但是種麥子的農戶卻正經受著睡不敢睡的煎熬,每天最最關心的是天氣預報。
清明節,大致時間在每年的4月5日前后。已是人間四月天,太行山里一片桃花紅杏花白,可氣溫還是或高或低,沒有穩定下來。
記得小時候有一年清明前已經很暖和了,硬是想著百法和家長討價還價,執拗著脫去了棉襖,換上了單衣。不聽老人勸,吃虧在眼前。果然有一天突然北風呼嘯,那個冷啊,怎是幾層單衣抵擋得了。
冬小麥經不住春風的誘惑,也脫去了厚厚的冬裝,見點陽光果然就綠油油的燦爛起來。小麥為追趕著春的腳步,已打算全面起身拔節,可它不知道世間險惡,還有冷空氣時不時地來襲。
小麥拔節,猶如婦女孕產,抗寒能力漸弱,受不得半點風寒。偏偏是此時,倒春寒還來得比較勤,比較繁。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可以由他去,但是天要下霜,真不行。那些才長高些的嫩油油的小麥絕不能受到晚霜凍。
小麥遭受晚霜凍害,可不是偶感風寒那么簡單,從植株外部形狀看有的是莖部受傷害,有的是葉片變黃、扭曲,嚴重的植株枯萎,死掉。即便活著的,也會造成穗部的雌雄芯受凍,小花退化,結實率降低而影響產量。
嚴寒的冬天都挺過來了,絕不能讓小麥倒在迎接春天的黎明。天氣預報說,今夜有一股從西伯利亞來的冷空氣會造訪本地,種麥子的農戶早早地就準備好了點火引煙的秸稈、柴草,堆在地頭岸邊,當冷空氣到來時給小麥烤火,讓小麥暖暖和和地度過它們并沒有感覺到的災難。
聽不到天氣預報,老百姓也有一套預測霜凍的辦法:拿一塊潮濕的破布或一把鐵鍬、鋤頭等鐵器放在麥田里,凹一些的地方,看到上面有霜花時,一般不出半個時辰便會有霜凍出現。
太陽落山后,感覺冷風撲面,這個時候就可以及時點燃柴火了。說是給小麥烤火,其實火只是個由頭,并且不需要大火,只要點著柴草這一步就可以了。待燃燒到有了一定量燃灰的時候,則要用柴火把燃燒的明火覆滅,讓其陰燃。柴草不能是干嘣脆的,必須潮潮的,能點著了又不會大火,最好的效果是能產生大量的濃煙。
濃煙的密度遠遠高過空氣的密度,不會高高地升起飄走,它隨低空霧氣彌漫開來,罩在整塊麥田上,倒像是人工給麥田蓋了床被子,或者給麥田撐起了一個大大的暖帳。
煙霧暖帳不僅隔絕了冷空氣與農作物的接觸,起到了保溫的作用,煙霧產生的熱量也可以輻射到地表,提高地表溫度。
不過這種嘔煙防霜的方法,嘔煙的“火”必須是要管護好的。不能燃燒過大的明火,但也不能讓火熄滅,讓其始終保持陰燃產煙的狀態,一直持續到第二天太陽升上山頭兩竹竿,好了,一定要確定沒有明火存在,回家安心地睡個覺吧。
煙熏防治霜凍的方法還可以用于開花期的果樹遇到倒春寒,方法同類。
清明時節,風大,正是護林防火關鍵時刻,如果引燃明火很可能控制不好造成火災。盡管在太行山里的農村應用柴草熏煙防霜已有悠久的歷史,但越來越不適應現代化的種地觀念。
晚霜凍來臨,可以采用由瀝青 、鋸末、硝酸銨、柴油等混合的化學發煙劑,既能起到有效防止小麥經受霜凍,也可以降低造成火災風險。
小編微信:jdn0355,歡迎添加,探討晉東南地區有關問題,或添加關注本公眾號投稿郵箱:jdn0355@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