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上海明軒拍賣的「一間屋」模式首次推出以來,主打“小而精”的文房主題拍賣,一經推出便驚艷拍場,屢獲超2億元的專場佳績,成為圈內的一匹黑馬、一縷清風。
2023年,是上海明軒拍賣十周年。「一間屋」10年累計總成交19.98億元,在近年拍賣市場波動較大的環境下,交出了一張張漂亮穩定的成績單,每年由山外攝影操刀的「一間屋」場景氛圍攝影,更是以獨樹一幟的風格火爆出圈,助推「一間屋」走向文房專場的審美極致。
2023年的「一間屋」,場景打造與攝影在明軒上海別墅里完成。為了最大化呈現本季重要拍品的特點與亮點,他們邀約「十二造物」與「山外攝影」提前數月裝修改造了別墅,將整棟房子打造成攝影棚。這便是本季的「一間屋」。
2023「一間屋」視頻
值得一提的是,本季「一間屋」打破了以往的精致國風,而是打造了“兩間屋”,主打的就是一種中西融匯,時空交錯的夢幻感:一間屋是東方慕古,陳列了一間天花板級的中式書房,向廣袤璀璨的東方藝術致敬;一間屋是中西碰撞的當代藝術書房,意在向西方現代設計領域的異類孟菲斯以及向藝術史上中國現代主義繪畫理論的開啟者吳大羽致敬。
本篇即圍繞今季的「一間屋」造境及拍攝思路展開。
Part_1
造一個夢/
當代藝術書房
在視覺藝術中,色彩作為給?第?視覺印象的藝術魅力更為深遠,常常具有先聲奪?的力量,藝術家總是運用色彩這?手段在設計作品中賦予特定的情感和內涵。
當代藝術書房,融合了東西方藝術薈萃,致敬西方現代設計領域的異類孟菲斯以及中國現代畫奠基人之一的吳大羽。
為什么致敬孟菲斯?
孟菲斯在當時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特別反潮流的,特別是在波普文化流行之后,整個70年代垮掉的一代,美國和整個西方世界都在這個時代背景下,人們對所謂的經典和所謂的教條,產生了逆反心理,就出現了一幫反權威、去中心化的一股潮流。
1981年,以索特薩斯為首的設計師們在意大利米蘭結成了“孟菲斯(Memphis)集團”,他們反對單調冷峻的現代主義,提倡裝飾,強調手工藝方法制作的產品,并積極從波普藝術、東方藝術、非洲拉美的傳統藝術中尋求靈感。“孟菲斯”的設計都盡力去表現各種富于個性化的文化內涵,從天真滑稽直到怪誕、離奇等不同情趣。在色彩上常常故意打破配色規律,喜歡用一些明快、風趣、彩度高的明亮色調,特別是粉紅、粉綠等艷俗的色彩。
在這里邀請“回到二十世紀”提供的孟菲斯的代表家具作為空間的主要元素。
為什么致敬吳大羽?
吳大羽是中國現代畫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22年留學法國,有比較長的時間住在巴黎郊區方墩尼(Fontenay-aux-Roses)的玫瑰別墅,這里也是林風眠、林文錚等朋友的聚會之所,他們彼此欣賞,志同道合。林風眠稱吳大羽為“非凡的色彩畫家,宏偉的創造力”。
而將上述二者融和進同一空間的原因,明軒這樣告訴「退藏」:“其實這是因為,吳大羽也是一個留過洋,而且卓有成就的一位藝術家。在他的時代背景下,他也是一個跟索特薩斯一樣的,不與群人為伍的、離群索居的、特立獨行的老頭兒。無論是從色彩上、光色上,勢像上,抽象的表現主義上,以及立體主義的接受程度上,吳大羽與索特薩斯的設計語言都是非常重合的。在相似之外,但他們又有著底層的不同,一個是骨子里的東方基因,一個是骨子里的西方基因。”
因此,造境團隊以吳?羽作品與經典的孟菲斯風格設計構建?場屬于當下的藝術對話,各自的語言傳達在此交集,將畫中的律動傳遞進空間,將設計的活力于畫中尋找本源,?者相輔相成,不再是高高在上不食?間煙火氣的仙子,而是兩位侃侃而談的儒雅學者,向觀眾講述來自生活的藝術之美。
如夢幻般,當代藝術書房場景
造境團隊提煉組合了二者的色彩,對他們作品創作的?境和情感,進行?次梳理,最終呈現在空間之中,讓作品的意識世界與展覽空間相連接。對于觀者而言,這變成了像電影?般的沉浸式體驗,身臨其境,模糊了物質與精神間的界限,營造當下與過去的對話。
從拍攝手法上,「山外」攝影李捷表示,這次沒有用到過多的創新,而是模擬了幾個鏡像,營造了一種好萊塢電影劇場的感覺。在將“藝術的意境”運用在載體場景中,觀者不再是客觀的第三視角,藝術的精神傳承無疑是被實質化的,這是造境團隊對于當代藝術空間的理解。
Part_2
造一個境/
中式慕古書房
“美日寸影,忽爾空過,所見萬品,與時并流。”
上圖:郭葆昌在其北京秦老胡同里的“愛吾廬”
下圖:「一間屋」重現的中式書房場景
中式書房的造境靈感來自一張老照片。
這張照片是民國收藏大家郭葆昌在其北京秦老胡同里的“愛吾廬”留影。
郭葆昌是誰?
這個聽起來似乎是個陌生的名字,卻是民國一位與張伯駒齊名的收藏大家。他在瓷器上的精深造詣,后被任命為故宮博物院的瓷器館館長。郭葆昌利用其在故宮任職之便,查閱了大量清宮舊檔,并以此編纂了《唐俊公先生陶務紀年表》,翔實考訂了唐英這位雍乾兩朝官窯瓷器總監的一生貢獻,是清官窯瓷器研究的開拓之作。期間,還著有《宋廣窯琴考》。
與瓷器收藏相比,郭葆昌的字畫收藏有過之而無不及。作為書畫收藏家,郭葆昌當時與民國四大公子之一的張伯駒齊名,其收藏多為清宮流傳有緒的舊藏。其著錄于《觶齋書畫錄》中的書畫,均為歷代之名跡。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乾隆“三希堂”中的“二希”:王珣的《伯遠帖》和王獻之的《中秋帖》,直到上世紀50年代方歸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中式書房場景,向東方致意
為什么要向郭葆昌致敬完成中式書房?
明軒告訴「退藏」:“在民國,郭葆昌和他收藏的瓷器被稱為‘郭瓷’,代表著一種行業標桿和偉大的成就。那么今年「一間屋」的瓷器,有不少是跟這個清三代以及部分明代官窯瓷器有關系的。所以在立意的時候,我們找到這張照片作為母本,在上海衍生出一個空間,跟它有遙相呼應的感覺,同時向郭老致敬。”
為了盡可能高度還原民國風情,山外攝影用上了上個世紀制造的木制大畫幅相機,拍攝了大量黑白老照片。黑白老照片式的那種運鏡,以及鏡頭風格和語言,遙想之下,仿佛有種時空錯位、恍若隔世的感覺。
黑白膠片的意鏡,有時光倒轉、恍若隔世的錯位感
為了還原造境,中式書房提前一年依著老照片里的家具形制,明軒邀請了知名中式家具供應商“區氏”定制了一批清式家具,最后搭配上本季征集到的清三代及明代官窯瓷器,用「一間屋」自己的方式,從空間陳列、到家具陳列以及拍攝手法上,三位一體地去向郭葆昌、向東方經典表達致敬。
Part_3
結語/
白日光天無不曜
江左一隅獨未照
以上的「兩間屋」,最終除了表達對東西方經典以及經典人物的致敬之外,其實明軒也想在今天的時代語境下,表達一種對“傳承”的呼吁和敬意。
地球終歸是圓的,中國并非世界的唯一中心,在天朝上國之外,還有一個更加廣袤、璀璨的星空。過往的東西方經典,沉淀在這一件件的藝術品之中,一代代先人的智慧就這樣傳承下來。但每一代人,都會有自己的思考和書寫。
幕后花絮
回歸起點,藝術是時代中最具前瞻性的代表,這讓明軒「一間屋」在這場展覽的籌備過程中,始終報以敬意去思考,先賢大師對于自身藝術理論此時此地和彼時彼地進行了何種深度的規劃和構想,因此這場“傳承之行”,迫切而熱烈。藝術不應總被束之高閣,以可見的形態探究其過去、現在、未來的意義,才能激發當下與它的連接,才能真正的傳承有序。
這里的傳承,有藝術與藝術的傳承,藝術與時代的傳承,更有時代與時代的傳承。
特別鳴謝
拍攝場地:明軒
場景構思:山外
設計團隊:十二造物
搭建團隊:三重藝
場景攝影:山外
中式家具:區氏家具
西式家具:回到二十世紀
拍賣日程
上海明軒十周年慶典
一間屋
拍賣:4月27日
預展:4月25- 26日
地點:上海龍之夢大酒店6樓龍宴會廳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