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與開發,似乎是一種天生的矛盾,這也是一個沉重的,且在發展過程中又回避不了的話題。這個問題在神龍灣村的不斷發展過程中也同樣不可避免地遇到了,碰撞得還很激烈,社會上的聲音也是褒貶不一,甚至更多的是詬病。
多數人到穽底旅游是沖著穽底村自然淳樸以及掛壁公路的艱險去的,而神龍灣更想讓你感受到穽底自然風光依然條件下人民生活大進步,旅游安全舒適度大增強。
如果你是第一次到神龍灣旅游,你肯定會覺得:嗨,真不錯!掛壁公路夠險,天瀑峽夠秀,穽底莊夠舊,歐亞小鎮住下來夠舒服……
但如果你是數次之后又到神龍灣的,有可能每一次給你心靈的沖擊都在減少。一是你的審美在逐漸疲勞,一是你第一印象中滿臉土氣的穽底正在蛻變,突地變出了你的想象,使你一時半會兒還愣不過神來,感覺不太適應。
穽底變了!穽底的改變卻被許多人不認同。我就是絕不認同的那一批人里之一,直到有一天遇到了一個杠精。杠精是專門抬杠的,但是這一次與杠精針對穽底村的對話,卻讓我有了新的認識。
(一)
我:穽底村改名為神龍灣村,好像本來超世脫俗的名字改成了市井庸俗的翠花,怎不叫個上酸菜。
杠精:有點情緒化了,這種態度要不得。穽底改成神龍灣,改的好,必須贊成。
穽底的“穽”字,過于生僻,多數人不認識,人們對于不認識的字會選擇性忽略掉,這不利于宣傳推廣;其二是穽與阱意思相同,就是陷阱,人們外出旅游,人生地不熟,最怕的是各種陷阱,防不勝防。所以穽底村的名字在初期宣傳推廣上十分不利,改名是十分正確的事。
神龍灣,大氣磅礴,也與穽底風光非常契合。天瀑峽曲徑通幽,神龍擺尾;祥云湖碧水一汪,龍頭吐水;四季常有云霧繚繞,云從龍,何俗之有?山高水深,山清水秀,有仙有龍,神龍灣恰如其分。
(二)
我:好好的掛壁公路中增加了許多鋼筋砼柱,破壞了原來掛壁公路粗獷豪放卻令人驚心動魄的感覺,且占了部分道路,造成交通不暢。這個雖是為了做好保護措施,但影響了開發利用。
杠精:安全第一,安全第一,安全第一,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掛壁公路是穽底全體村民在上世紀末用手在懸崖峭壁間摳出的一條求生路,過程中的艱險只有穽底人清楚。游客來走掛壁公路,多為新奇,感受驚險而已,但不能冒生命的風險。
在山間開鑿隧道,不是大型機械施工,還動用了炸藥,本來就破壞了山體應力結構,事后也沒有對隧道內壁作加固處理,看上去粗獷豪放,對游人的視覺和心靈都有一種沖擊感,正是這種沖擊感刺激眾多游人來此獵奇、探險,也恰恰是這種粗獷的背后存在著諸多安全隱患。
隧道內壁松動的碎石時常掉落,開在懸崖間的窗口也有坍塌的風險。游人要新奇,景區卻必須保證安全。別以為山石堅固不摧,是你沒見過山塌下來的危險。穽底莊對面的山頭在兩年前的一個秋夜就突然倒塌了,現在還能看到狼藉一片。
掛壁公路經過合理論證設計,增加鋼筋水泥柱支撐,在盡最大程度努力保留原始風貌基礎上力求保護游客人身財產安全。雖然改造后,稍有些占用道路,但是安全是有了。從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來說,神龍灣村做得好。
(三)
我:穽底莊上多數老百姓把住房改造成了酒店或農家樂,破壞了原有的自然樸實的農村風貌。再一個是把原來兩三戶人家的小山莊改造成了現代化的歐亞小鎮,與穽底古樸的氣質一點也不契合,更沒有做好環境保護,有破壞自然,過度開發的嫌疑。
杠精:這個其實涉及到兩方面的問題,首先是農村發展振興的問題,二才是保護和開發的問題。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我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農村要發展,不能一直住著破房子不變。記得小時候寫文章,就非常流行的一句話是“變了,變了,全變了,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三間草房不見了。”
農民富裕起來,最明顯的改善首先就應是物質生活條件的改善。農村不應是老破舊和臟亂差,農民在富起來之后,追求更好的物質條件生活是應當的,也是必須支持和鼓勵的。
就像安徽小崗村,過去人們都住著茅草屋,現在都是小樓房。只保留了一座茅草屋,作為歷史見證,讓人們參觀,而不是說全村都還住著茅草屋,就是守住初心。初心應當是不斷追求進步,而不是固有守舊。
穽底莊近些年富裕起來了,主要就是農民適應形勢,不等不靠不要,自力更生打通掛壁公路,搞旅游開發,發展小旅館、農家樂,一為方便游客,一為發展經濟。如果二十年間穽底村沒有一點變化,還是低矮破舊不堪的老房子,那肯定早就沒人去穽底旅游了。
關于保護環境和過度開發的矛盾,其實在神龍灣村也見不到。穽底莊基本上原貌保留,只在對面山坡上建了些住宅樓,那是原來分散居住偏遠的村民追求美好的生活來到了穽底莊。歐亞旅游小鎮是一個高質量旅游景區必要的配套,并且也是在有限的地方建設了必要的設施,沒有破壞景區整體規劃。
若說只要有改變自然原貌就是破壞的話,那只能怨穽底的老祖先了,他們元明間來到這里建第一間房、開第一塊地,就是在破壞自然。還有后來在山崖上搞出了井谷筒、哈樓梯古道,也是對自然原貌的破壞,更甚者就是開辟了掛壁公路,對自然山體造成了嚴重的破壞。
如果認可這些都不是破壞自然,那么神龍灣村后來所做的這些工作就不能算作破壞。天瀑峽景區完全保留著自然風光,而井谷筒、哈樓梯、掛壁公路等人文景觀又為多數人所接受,為了滿足游客需要,在不破壞自然環境的條件下建造旅游配套設施,實為上上之舉。
重要的是,穽底村老百姓端起了“旅游碗”、吃上了“旅游飯”、掙上了“旅游錢”之后,綠水青山藍天依然,百姓幸福空前,因此感染著空氣都更加甜美了,讓人不禁想做一只穽底的蛙。
杠精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穽底的發展完全符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文明理念,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相輔相成。
穽底(神龍灣)村于2005年在法國世界自然風光評選中榮獲金獎,2008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評為“山西省旅游名村”,2014入選中國傳統名村。2017年11月,神龍灣村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村鎮。2021年6月,神龍灣村支部委員會被授予山西省“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2021年11月12日,入選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公布的2010-2017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監測合格名單。
穽底的天依然很藍,穽底的山依舊很青,穽底的水仍然很綠。綠水青山藍天,穽底一直在這里等你。
小編微信:jdn0355,歡迎添加,探討晉東南地區有關問題,或添加關注本公眾號投稿郵箱:jdn0355@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