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花報春成片生長,宛如花海 攝影/何曉安
報春花是春天的信使,當大地還未完全復蘇,眾芳凋零、霜雪未盡,它已悄悄開出花朵,在林緣、溪畔、草地上,或成叢或成片,或濃艷或淡雅,生機盎然地昭示著春天的到來。報春花的屬名“ Primula”,即為早春開花之意。
全球約有500余種報春花,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溫帶的高山地區。分布于我國的約有290余種,喜馬拉雅山脈和橫斷山脈區域是報春花的現代分布中心。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橫斷山區的邛崍山脈腹地,生長于此的報春花科植物種類十分豐富,可謂多姿多彩、異彩紛呈。
鐘花報春,挺立在高山草甸之上 攝影/何曉安
風暖花報春,雅淡妝山野
春節過后,海拔1500米左右的落葉林枝條上的嫩芽都還沒有抽出,鄂報春、甘南報春、等梗報春等草本植物就在田邊地角、林緣空地,或溪畔崖壁上悄悄地開出粉嫩的花朵,用生機盎然的姿態,迫不及待地告訴人們春天即將來臨。
鄂報春 攝影/何曉安
甘南報春 攝影/何曉安
等梗報春 攝影/何曉安
鄂報春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生長于林下、水溝邊和濕潤巖石上,每年3月開始開花,傘形花序,花冠玫瑰紅,少有淡紫色,配上長橢圓形的叢生葉片,甚是美觀,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相比而言,相鄰生長的甘南報春植株就稍顯瘦小一些,花色以淡紫色居多。
稍晚開放的等梗報春,尤其喜歡生長在溪流兩岸那些相對潮濕的崖壁之上。等梗報春體型矮小,一般也就5—6厘米左右,常常一叢叢生長在石灰巖上。隨海拔的升高,等梗報春的花期也逐漸延續,在海拔3500米左右的高山崖壁上,6月下旬依然可以欣賞到它粉紅色的容顏。
通常情況下,3月中旬過后,四川特有的寶興報春會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溝谷和山坡灌木林下的泥土中成片地綻放。作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寶興報春在頭一年枯葉滿地的秋季,著地生根的小植株就已經緊貼著地面長出了翠綠的葉片,等到次年,林間的春雪開始消融之際,借著溫暖的陽光,蓄勢待發的它們迅速出頭,傲然綻放。寶興報春是傘形花序,一般會開出5—16朵淡玫瑰紅色或略帶淡藍色的花朵,花冠較大。寶興報春葉子寬大,且邊緣長有不整齊的齒狀或淺裂,仿佛“牙齒”一樣。
寶興報春 攝影/何曉安
與此同時,在海拔2000—3000米向陽的林緣或腐殖土較多的田邊、山坡、草地、灌叢中,常常會見到滇北球花報春尤為獨特的身影。滇北球花報春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花葶高5—30厘米,花序近乎為頭狀,花冠多為紫色、紫紅色或粉紫色,十幾朵小花聚合成一個艷麗的“花球”,在野外很容易辨識。
滇北球花報春 攝影/何曉安
進入5月下旬,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河谷兩岸,掌葉報春開始在林下空地上或是山石隙縫中開出粉紅色的花朵。掌葉報春,因其葉子狀如手掌分裂的樣子而得名。
掌葉報春 攝影/何曉安
再往海拔高處走,多脈報春和獨花報春屬的報春花就會次第開放。多脈報春的葉子形狀跟別的報春花不同,葉片是掌形的,葉子上還有一層絨毛,由于它花葶較高,被報春花迷住的攝影愛好者總是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距離,才能把花和葉子以合適的比例拍進同一個畫面之中。
多脈報春 攝影/何曉安
每年5月中旬至6月初,在海拔3400米的高山灌叢與高山草甸交匯之處,獨花報春以其獨特的姿態,在山地草坡之上,形成一片紫色的花海。它們每一棵植株上,只會開一朵花,一枝獨秀,這在報春花的大家族里可是極為罕見的。
獨花報春 攝影/何曉安
臥龍報春:報春花家族里的新成員
臥龍報春( Primula wolongensis), 顧名思義,模式標本產自臥龍,并且是2023年1月10日在線發表于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Keys上的報春花科新成員。它們生長在四川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海拔3400米左右的高山灌叢與草甸交界區域,喜生于陡峭巖壁上。
臥龍報春 攝影/林紅強
臥龍報春的野外發現和科學命名,得益于臥龍保護區管理局科研人員程躍紅、林紅強與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植物多樣性研究團隊的密切合作。2021年5月下旬,程躍紅在蹉磨山的陡峭崖壁上發現并采集到一種正開著乳黃色花朵的報春花植物標本。這株從未見過的報春花引起了程躍紅的興趣。2021年8月,他采集到果期標本,2022年5月和6月又完成野外補充調查。在中科院成都生物所植物多樣性研究團隊(徐波副研究員課題組)的大力幫助下,經野外觀察、形態對比及分子系統學研究,大家最終確認該植物為報春花科新物種,因其模式產地在臥龍保護區,故命名為“臥龍報春”。
臥龍報春 攝影/林紅強
臥龍報春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期5—6月,果期8—9月,目前僅發現1個分布居群,其種群數量、分布范圍、受干擾情況等還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
高山之巔,柔弱勝剛強
相比于低海拔的川西平原,臥龍海拔42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和高山流石灘植被帶的春天,卻要等到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才會姍姍來遲。這個時節,正是鐘花報春、雅江報春、穗花報春、石巖報春、尖齒紫晶報春等各種高山報春花們開得最盛的時候。
雅江報春 攝影/何曉安
然而,不能忘記的是,早在4月中旬,腺毛小報春就已經在高山流石灘稀疏植被帶上緊緊貼著地面,倔強地綻放了粉紅色的花朵,它們是一年之中這個區域里最早開花的植物,在破冰之際就提前宣告春天即將來臨。
腺毛小報春 攝影/何曉安
腺毛小報春的植株極其低矮,細小的葉子長著腺毛,而且總是十幾個植株密密麻麻緊挨著、簇擁著抱團生長。要拍攝清楚它們的生長狀態,只能借助微距鏡頭。等到6月中旬,高山之巔的春天正式來臨,完成“報春”使命的它們,也都凋謝殆盡了。
乳黃色的鐘花報春成群地生長在小溪邊濕潤的草地和亂石堆上,在盛花期會形成一小片一小片的黃色花海。這是少數擁有芳香氣息的報春花品種,它喇叭狀的花序倒垂,像是一個個倒吊著的小鐘。鐘花報春能讓蜜蜂遠遠地就識別出它們的香味,這讓它們在與其他植物混居時占盡了授粉的優勢。鐘花報春的模式標本采自錫金,所以也叫錫金報春。
鐘花報春 攝影/何曉安
同域分布的穗花報春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花葶高30—60厘米,且花序通常呈短穗狀,深藍色或玫瑰紫色的花朵緊密地排列在花葶的頂端,花朵通常斜著下垂。其獨特的形態和花色,在野外很容易辨識。
穗花報春 攝影/何曉安
雅江報春習慣成群生長在濕潤的草坡和沼澤地的周圍,它的花冠通常是藍紫色或紫紅色的。但也不全是這樣,也有花冠呈現出乳白色的雅江報春,極為罕見的,筆者有幸在巴朗山埡口拍攝到過一株。
雅江報春 攝影/何曉安
罕見的雅江報春白花個體 攝影/何曉安
在土壤貧瘠的高山流石灘稀疏植被帶里,石巖報春簇擁著生長在巖石縫中,它們的花朵直徑不到3厘米。為了抵御變幻莫測的寒風,越往高處生長,它們的植株越低矮。遠遠望去,那盛開在灰色的高山流石灘環境中的粉紅色或藍紫色的小花,十分耀眼。
石巖報春 攝影/何曉安
在流石灘稍微平緩的草甸上,低矮和纖細的尖齒紫晶報春開著紫水晶色和深紫藍色的花朵,它們也有淡淡的香氣,葉子邊緣呈現尖突的齒狀。因為海拔高,花期也更晚一些,通常在7月中旬之后才會進入盛花期??梢姡谒拇ㄅP龍,海拔越高的地方,春天的腳步也會遲來一些,高山的花期也要來得稍晚一些。
尖齒紫晶報春 攝影/何曉安
自然饋贈, 值得倍加呵護
報春花開花早、花朵嬌艷動人,是非常受人們歡迎的觀賞花卉,可惜目前很多種類仍然未能進行人工馴化。生長在四川臥龍的報春花雖然種類繁多、艷麗可愛,但大多數還是喜歡涼爽濕潤的環境,也只分布于狹小的區域。目前,只有鄂報春等少數種類已經園藝馴化,栽培出人工品種,絕大多數報春花依然散落在山野林間和高山荒原之上,盛開于人跡罕至之處,接續點綴著臥龍從山谷到山巔的春天。
形態各異的報春花也有一些容易識別的共同特征:它們的生活環境陰冷潮濕,這讓它們演化出適應環境的緊湊低矮的蓮座形植株。它們開花的時候才會長出高高的花葶,吸引昆蟲前來授粉。
尤其在高山流石灘,植物的生存環境極其嚴酷,它們不但要抵御寒冷的氣候,還要抵抗強烈的紫外線,在短暫的生長期里吸收養分,積蓄熱量,就只在當年的花期盛開一次。它們的花朵顏色都極其鮮艷,以飽滿的藍色、黃色、紫色、紅色居多。比起“溫室里的花朵”,野生的報春花頑強的生命力令人欽佩。
種類繁多的報春花,作為植物學界和花卉園藝界的寵兒,也是世界著名的野生觀賞花卉,與綠絨蒿、龍膽和杜鵑并列為四大高山觀賞花卉。它們深得攝影愛好者的喜愛,人們常常組團從城市來到偏遠的山野,只為一睹它們在原生環境下的芳顏,流連忘返地欣賞和記錄它們的美麗。
作為野生花卉攝影愛好者,我希望人們在欣賞野花的美麗時,不要隨意采摘。唯有如此,才能呵護大自然極其脆弱的生態,也讓自然的饋贈世世代代傳遞下去。
本文選自《森林與人類》雜志2023年第2期。購買雜志請點擊閱讀原文直通雜志微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