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魁正 | 韻彩華彰,中國近現代畫名家大紅袍作品集
李魁正 | 韻彩華彰,中國近現代畫名家大紅袍作品集
幾年前,當我又翻開老子道德經第二十一章時,甚覺心會,于是欣然命筆記寫所得:“惚兮恍兮象自生,恍兮惚兮物自成,窈兮冥兮精自微,誠兮真兮信自必。天道乎,地道乎,人道乎,藝道乎,終歸自然大道乎。嗚呼哉!悟其道成之,迷其道毀之。形神趣境繪事道,盡在方尺天地中?!庇钪嬷急居跓o,而無中生有也,故渾沌中乃象出,黑暗中乃光現。凡修道有成者,亦會感悟此境。其實繪畫有如修道,當以“無為”之心真正“入定”后,便會進入“無我”和“真我”之境。
李魁正 | 韻彩華彰,中國近現代畫名家大紅袍作品集
歷經坎坷和飽經滄桑,會使我以超然心態坦然面對現實。將真誠祈愿與美好希望演化為回歸生命本源,展示大千玄秘之奧,盡現生命萬物真善性靈,從而得以靈魂凈化、境界升華。這就是我提出“回歸大自然的宇宙意識”的本意所在——宇宙之奧,生命之源。它渾然幻化、撲朔迷離、朦朧蒼茫;它變幻莫測、捉摸不清、飄忽不定……。我畫沒骨與潑繪,常有感于這種沖撞與和諧、律動與虛靜之體驗中。如果說境界的話,這是我的一個基點。
李魁正 | 韻彩華彰,中國近現代畫名家大紅袍作品集
“宇宙之光,大千之氣,天地之靈,生命之態。吐納造化,沐浴圣光,安住本覺,化入涅槃?!贝四俗鳟嬮g歇,興悟記寫。無光不顯象也,一切生命狀態與生命意識皆有色光(身光)與慧光(心光),在大光明的宇宙時空里,也就是在畫家所馳騁的天地中,顯現可視形象之光色本性,是回歸性德的追求。以平光表現物象凹凸結構是中國畫的傳統手法,但是以逆光、側光、側逆光或者高調、透疊、光輪等手法表現物象的自身光與心光,則是我嘗試的一種用光語言。營造畫面的光感效果是光明普照,亦是萬物沐浴圣光之象征,這種光感獨具魅力而引人入勝,故光是我畫面視覺中心的穿引線,光是我畫面不可缺少的視覺元素。將這種光色效應作為新的視覺因素和思維理念納入沒骨與潑繪作品中,是我繪畫語言質素的一個重要探索課題。
“大象無形氣韻生,大音希聲節奏明,大潑大繪寫氣象,交魂見魄造化中?!弊鳟嬋刖常写擞抻洝V袊糯苋藢Α皻狻敝玖x多有論述:“太始生虛廊,虛廊生宇宙,宇宙生元氣……”“元者,氣也?!薄胺部蔂罱杂幸?,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氣也?!薄皻獗局?,則湛一無形;感而生,則聚而有象?!彼裕邢蠊淌菤?,無象亦有氣存也。就繪畫而言,畫家所造之象乃是氣聚之形象,屬有形之象,然其必具氣質。而畫家所造之境,或是非氣聚之空白,亦或是無形之象的肌理,均屬無形之象,然其必具氣場。所謂氣韻生動否,則是指有形之象與無形之象組合而成的畫面總體感覺而已。
李魁正 | 韻彩華彰,中國近現代畫名家大紅袍作品集
一幅畫有氣則活,無氣則死,有韻則動,無韻則滯。在中國傳統文化和哲學思想中,氣是根本根和生命的支撐點,故中國畫歷來講氣勢、講氣韻、講畫氣、講貫氣……。我十分強調畫面中要有氣場,這種氣場是營造一種意象想象空間或氛圍的抽象之虛境(場),這種虛境或許是空白,或許只是由某種狀態的點、線、面組成的具有方向性的肌理而已。聚精會神全靠氣,有精而氣聚,氣聚才能神合,所以氣是本根。故有形之象要講氣質(神),無形之象要講氣場(韻)。以氣貫形寫象和營造無形氣場,是我沒骨與潑繪語言的重要內核。
佛家講修道法門有八萬四千種,無論修哪種法門,只要能不斷精進、禪定,就能生出智慧,修得正果。然而繪畫之道的法門又何止八萬四千種呢!繪畫的道路、風格與技法是與畫家心性相一致的。我的現代沒骨畫,不受線的約束,捕捉燦爛輝煌、朦朧幻化、輕松自然的視覺效果與感受,這較為適合我的理想、象征、自由、超然的心理境界。
在技法上我運用的是有一定難度的“混撞沖漬法”和“交錯點彩法”?!盎熳矝_漬法”來源于撞水、撞色和積墨、積色的中國傳統沒骨技法,只不過我將其發展,而試用以調過適度白粉或適量墨的多種不同顏色,多遍而有序的沖撞、互滲、互融,使之成為適合現代色彩構成觀念需要的新著染技法而已。這種技法能使畫面形成豐富的色墨肌理,從而完成畫面色調與色彩構成關系的審美要求。
李魁正 | 韻彩華彰,中國近現代畫名家大紅袍作品集
“交錯點彩法”源于西方印象主義、后印象主義和表現主義繪畫點彩派大師的技法,只不過我將其移植改造,而試用以不同狀態、不同色相、不同明度與不同純度的透明色,多遍而帶有方向性交錯積點而成的新的點彩技法而已。這種技法能使物象及背景襯托之色彩肌理變化過渡自然和取得朦朧效果。根據需要,有時我還試用一種“吹流法”,以表現逆光或側逆光中的花葉陰影,制造一種光感效果和浮雕效果。此外,現代攝影藝術的前虛后實、透疊等手法,也是我常試用并實踐的表現技法。無疑,傳統工筆畫的分染、統染、罩染、提染、暈染、渲染、漬染、立粉等技法亦是必不可少的。如此新老技法的混合使用和反復實施,便能確保我在畫面上不同的視覺需要,展現我所追求的線色融一、靜穆高雅和清逸幽深的新沒骨畫風。
我的大寫潑繪,是我為推進工寫結合沒骨畫風格的一個產物,更是多年學習傳統寫意潑墨花鳥畫的演變,從某種意義上講也是我對現代沒骨畫的放逸和延伸。在我的印章中,有一方石印刻的是“大沒骨潑繪”,其意了然。
我的這種潑繪寫意,意在體悟前輩潑墨寫意大師哲學精神及藝術表現上的優良傳統與現代因素,同時努力摒棄舊文人畫的陋習與弊病。為了建構我所追求的黑白互動、陰陽轉換和以黑襯白的審美圖式,我力求以點線團塊的力度鑄造一種新的水墨旋律和陽剛之氣,以色墨交融的光感效果體現一種新的水墨韻致和陰柔之美。
在技法上我運用的是“沒骨潑積法”和“點線積疊法”?!皼]骨潑積法”是不刻意強調畫面一筆一墨的局部效果,而是以大面積團塊筆墨為鋪陳,并通過多遍色墨潑積,強化色墨、水墨、水色渾成的整體力度感,然后再通過頗見筆意的筆線疊加,構成畫面有序的旋律與節奏。“點線積疊法”是通過干濕濃淡不同、色相不同的色墨的點或線多遍重疊積寫,以加強物象的立體感與厚重感和背景肌理的豐富感與迷茫感,從而使色墨層次豐富、韻味十足。此二法是我把黃賓虹、李可染山水畫的積墨法實用于我的潑繪寫意中嘗試、總結而成的。
石濤大師在畫語錄中有精辟論述:“所以一畫之法,乃自我立。立一畫之法者,蓋以無法生有法,以有法貫眾法也。夫畫者,從于心者也?!薄胺菬o法也,無法之法,乃為至法?!薄翱v使筆不筆,墨不墨,畫不畫,自有我在?!笔瘽划嬛ǖ膫ゴ笾?,在于創造能表達畫家獨特感受的畫法,換言之就是貴在創造,也就是說要有自己的表現特色。學習、繼承必要循法,創造、發展則必有我法。故法隨心性,法從于境,法由需要生,法隨意趣變。新的思維會產生新的理念,新的意識會增加新的膽量,而新的追求就會產生新的表現技法。因此,法是在心之體悟和不斷創造中發展的。
藝海無涯,藝道深遠。道取心性,道法自然。努力精進,誠信悟覺。完成使命,不負時代。
——2010年2月18日修訂于京西骨法正香堂
李魁正 | 韻彩華彰,中國近現代畫名家大紅袍作品集
李魁正:
中央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博士生導師,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線描藝術研究會會長;國務院授予“作出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中國工筆畫學會藝術顧問;北京工筆重彩畫會藝術顧問。
李魁正 | 韻彩華彰,中國近現代畫名家大紅袍作品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