赳赳赴國難,存志報國魂。中國抗日戰爭的第一次全面會戰淞滬會戰,昭示著中華民族儼然到了危難關頭,退一步是亡國,進一步是希望,無數的先烈在這次戰爭中壯烈犧牲,為中國重工業內遷取得了寶貴的時間,同時也打破了日軍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荒謬計劃。
1937 年 8 月 9 日,兩名日本官兵的挑釁儼然掀起了這次大會戰的號角,然而當時我國的武器裝備遠不及日軍。十三日,日軍以租界和黃浦江一帶向著上海中央市區發動炮轟。要知道,當時日軍手里的重武器要先進于我們數倍,在炮轟之下,中央市區很快的變成了一團火海。正式拉開會戰。中日之間的對決也不宣而戰,正式地開始雙方的交戰。
在蔣介石的派遣下,國民黨駐軍第九集團軍在張治中將軍的指揮下,14 日開始發起了對上海的總攻,中國空軍協同作戰,在人數的優勢下,很快日軍便不是敵手,然而,這只是一小股日軍,真正的大部隊還沒有來。
15 日,日軍方面便開始以松井石根大將為司令官,率領兩個師團的兵力開始向著上海增員,想要進一步擴大對于中國的侵略,面對日軍的支援,我軍依舊死守陣地,在日軍的強攻之下,炮火不斷地擊打在陣地之上,好不殘虐,現代的戰場上只會出現血肉橫飛的情況,上戰場的中國好兒郎,每個都一心守國,進一步是希望,退一步,便會是無底深淵。
面對日軍鐵蹄的踐踏,中國軍人從未退縮一步,士兵們的身旁可能剛才戰友還好好的,下一秒卻只剩下了一只手臂。
而這種情況在淞滬會戰中并非一件兩件就可以細數完。
上海市的華德路口應當是一個要被記住的路口,在那里,中國軍隊第三十六師第二一五團第二營的 300 多名官兵,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面對著日軍,毅然決然拿出了手中的刺刀,沖向了日軍的部隊,以白刃戰的方式以身殉國,在他們的眼中,多殺一個鬼子也是賺到,真正詮釋了那句話,若是進我華夏之門,先從我身上走過去!
這三百多人的犧牲確實是片刻之間,死亡,在戰爭中確實微不足道。
然而中國軍人的向心力是所有人都不能匹敵的,面對倭寇,中國軍人即使知道死亡的可怕,可是為了我們的國家,毅然決然的用身體去堵住日軍進攻的路線,用身體去保衛我們心心念念的祖國。
8 月 14 日到 8 月 16 日,短短兩天,中國空軍在面對對方強自己數倍的日軍空軍部隊,毅然決然的駕駛著為數不多的戰機迎面對敵日軍的空軍部隊,光是這兩天,我軍的空軍隊伍便擊落了日軍的 45 架敵機,堪稱奇跡。
據統計,在淞滬會戰中的整個空軍的作戰能力也是堪稱頂級的,在對上武器裝備精良的日軍,猶于中國軍人的頑強,致使我軍在這場幾乎沒有勝負懸疑的戰斗中依舊能殲滅日軍數架敵機。
8 月 23 日,日軍在川沙河還有獅子林、吳淞一帶想要強行登陸,然而當時即便是中國守軍拼死抵抗,可是裝備的懸殊導致這場戰斗沒有任何懸念,日本登陸以后,主力便直撲吳淞羅店等地區。這幾個地區若是失守,中國的門戶將會被強行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