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發現最近網友似乎和“擺攤”杠上了。
近日,在浙江義烏擺攤的“豆腐西施土豆郎”日收入9184元的視頻走紅網絡。視頻中,忙活完一天的小兩口盤算當晚營業收入,興奮地說出一天賺了9184元的鏡頭令人印象深刻。喜歡算賬的網友認為,單日營業額能達到9000元不太現實,建議有關部門來查查稅務。
新聞晨報
無獨有偶,這邊是小夫妻擺攤日入9000,那邊是小姑娘擺攤還清100萬負債。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加入“擺地攤”的行列,然而擺地攤能否實現人人“月入過萬”?紅利釋放,究竟誰在賺錢?靠3500元起家的樂樂告訴中新財經,自己在自媒體上分享的擺攤經歷吸引了一大批粉絲,不少人希望和樂樂一樣擺地攤賺錢,這使樂樂發現了新商機:“一開始我直接將貨源推給了他們,后來發現找我拿貨的人越來越多,所以我就開始慢慢走向供應商這條路。”如今,樂樂早已還清負債,去年擺地攤凈賺約25萬,而供應商收入則超百萬,再加上正常上班薪水,整體年收入近200萬。在她看來,擺地攤賺的都是“有數”的錢,因此年輕人單純“跟風”擺地攤并不值得鼓勵。
中國新聞網
先說前者,有網友表示怎么算日入9000都不太現實。
對于這樣的質疑,攤主是這么回應的——
簡單概括一下就是:
1、攤位上除了夫妻倆還有兩個熟練員工,無論備料還是出餐都不在話下;
2、平時日營業額六七千是常態,報道當天因為人多就達到了九千多;
3、營業額9000多刨除食材成本、員工工資、攤位年費純利潤5000左右;
4、他們夫妻倆已經通過做鐵板生意買了車但還沒買房,會提前應變。
他既然都這么說了,我想姑且就相信一下,反正一年到頭到手多少錢只有他們自己心里清楚;但即便如此,他們的操作也是屬于難以復制的那種。
你想想看,前期投入要多少錢?好的地段你能否占得住?隱性成本有沒有考慮過?我們只看到了攤主夫婦人前賺了這么多,他們人后受的罪又有多少人知道?
因此,我覺得網友提議有關部門查他們的稅有點過分了,最應該被查稅的應該是那些日入208萬的明星,而不是這倆曝出日入9000的小老百姓。
如果說這日入9000的還面前有點說頭,那另外這個小姑娘兼職擺攤還清百萬欠款可就讓人摸不著頭腦了。
原來她本職工作年薪40萬,靠3500塊錢起家,擺地攤賣玩具一年下來凈賺25萬,而靠自媒體吸粉當供應商出貨年收入超過100萬,一年下來收入超200萬,還清了100萬負債。這怎么看都有點魔幻現實主義,這可比上面那日入9000的“玄妙”多了。
這擱一般人,有40萬年薪了,誰還有興趣擺攤啊?就算有興趣,你也得有這個時間和精力呀,下班后這點時間哪夠?
既要擺攤,又要當供貨商,又要做自媒體,擺攤前的準備是怎么做的?難道占用上班時間做?一個年薪40萬的工作能夠允許你肆意挪用上班時間?
年利潤25萬,一個月2萬多,就算全年無休一天也要將近1000的利潤,擺地攤賣玩具能夠天天晚上都是旺季?那她到底是占據了一個什么超大人流量的地段呀?再說了,這樣的地段難道不要交高額攤位費的么?你看上面那燒烤攤一年攤位費就34萬。
而且這個和上面那個賣燒烤的沒法比,畢竟人家是全職,準備工作都是白天做好的;并且燒烤你是可以天天去吃的,回頭客和新客人數總能撐起來。
但玩具可不是這樣,就算是地攤玩具總得有點質量保障吧,你總不可能昨晚買的玩具今天就壞了然后再去買吧?那樣你生意沒口碑沒幾天就歇菜了。也就是說,玩具并不是一種短期消耗品,不可能說有回頭客每天都來買玩具(每天都來的只怕另有所圖)。
而新客也頂多圖個新鮮,他能在你這個地攤買,為什么不能在其他地攤那買?玩具又不是燒烤可以比味道。你這和其他攤位的玩具相比優勢在哪?難不成靠降價?那價格大戰一旦打起來,地攤主根本不會有贏家,只能虧本了事。
所以說,這條報道實在是讓人相信不起來。另外我好奇的是,她之前因為什么而負債百萬啊?
當然,全文也并不是只講了這一個女孩的擺攤故事,還有其他一些相對正常一點的,只不過這篇成了標題而已(你懂的)。
說起來,最近這個關于副業尤其是擺地攤的報道真是越來越多了,而且曝出來的幾乎都是那些高收入的佼佼者。什么賣盒飯月入4萬、麻將館保潔月入3萬、收破爛月入過萬……
怎么說呢?我個人認為這樣的情況是存在的,不至于每一條都是夸大其詞。但是,這種存在大概率是特例,也就是幸存者偏差造成的。你能看到其中1個月入過萬的,那么就有100個月入稀爛的你看不到。
而我以上舉的3個例子,賣盒飯、做保潔、收破爛,加上前面的擺攤,你想想平時都是些什么人在做?是不是中老年人居多?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這些都是屬于門檻極低的活計,很多中老年人沒有其他的生存技能,不是他們就想干這些,而是他們只能干這些。
而現在,年輕人涌入了進來,憑借他們的聰明才智和背靠互聯網這個大寶庫,無疑在這些低門檻行業內進行了大洗牌,對那些只能依靠老經驗的中老年從業者形成了“降維打擊”。長久這么下去,到底是年輕人靠這個賺到了錢,還是只是擠壓了原本屬于中老年人的生存空間呢?
更何況,能被曝光出來讓大家知道的都是光鮮亮麗的那部分年輕人,在他們身后還有很多同樣辛辛苦苦卻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而只能勉強糊口的同齡人在默默掙扎。因此我覺得,媒體這樣集中連片報道“副業高收入”從各方面看都是不妥的。
以上說了這么多,就是要告訴大家無論選擇做什么副業都要謹慎,不要聽風就是雨,看到這么多媒體報道自己也心里癢癢。你知道這年頭什么最賺錢嗎?——教人賺錢最賺錢。
還有就是,當一個商機被大范圍曝光,那大概率已經成為紅海了,你再擠進去恐怕也很難出頭,不妨想想別的方式。比如下面這個老掉牙的經典故事《別人淘金我賣水》——
“19世紀中葉,不少人聽說美國加州有金礦,紛紛前去淘金。17歲的小農夫亞默爾也加入了淘金者的隊伍中。然而,加州氣候干燥,水源奇缺,不少人被饑渴折磨得半死。許多人抱怨:誰要是給我一壺水喝,我就給他一枚金幣。亞默爾想:我肯定弄不過這些強勁的淘金者,這里不是缺水嗎?于是,他退出了淘金隊伍,開始挖渠引水,過濾成為飲用水,并裝進桶里,挑到山谷里賣給淘金者。結果,當許多淘金者空手而歸的時候,他卻靠賣水賺到了一筆可觀的收入。”
網絡老段子
最后,用經典老電影《黃飛鴻》臺詞結個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