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中沙伊在北京發表了聯合聲明,沙特和伊朗達成了一份協議,雙方同意恢復到2016年的外交關系。
這個新聞我們當時談論過,但是我們覺得它背后的意義更大。不只是我們之前所認為的范疇。因為,中國將從此前進中東地區,并且是在經貿之外,在經濟建設基礎建設之外,走向了大國的政治領域,走向了中東的政治的整合。
我們先看一下,整個事件的背景是怎么發生的?
去年1月,海灣六國中的四國外長訪問中國。然后兩天之后,埃及與土耳其的外長也到中國訪問。當時的外長王毅曾經跟這些國家這么說,如果要發展經濟要發展建設,那么大家只有坐下來談,好好地談把一些紛爭爭端給解決了。
不要老是在那邊爭論,紛爭都已經千年了,還在那斗,沒有什么意思。
從那時候起就因為這句話,我們在文章中說,我們有這樣的期待,中國最終會前進中東。
但是當時的說法有一些網友有不同的意見,比說沙特和伊朗分別是遜尼派,還有什葉派的領袖,這是伊斯蘭世界的教派。但是他們雙方的恩怨很深,矛盾很深,不是容易解決,因此中國不應該牽扯其中。
不過,人在江湖有些地方是身不由己。如果中國要突破,在外交上,在國際政治領域,在地緣政治上要有所突破,就要趟這個渾水。所以中東地區中國一定是要前進的。
只是怎么弄,那是一個外交上的藝術,一個國家的戰略。我們說,如果中國要打通世界島,打通這個通路,把歐亞大陸連接起來,因為畢竟,在世界島的另外一端就是在歐洲。它是一個繁榮富裕的地方,唯有把世界島打通了歐亞大陸才能夠繁榮昌盛起來。
而美國可以看成是海島型國家,算是一個大號的英國,美國會被孤立。如果恢復到世界島的歷史地位,歐亞非三大洲的通路給連接起來。這個世界島上的大國人民,必然會繁榮富裕,興旺起來。
所以中國一定要進取中東,我們等了一年多,終于看到沙特和伊朗恢復邦交關系。有些人覺得事態的發展并無預警,其實是有的。去年這些國家的外長到中國的時候,就已經觸及過和解的事。
我們再回頭看看戰略上。2021年8月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當時拜登要從阿富汗撤軍的理由也很簡單,就是抽取在阿富汗的資源,不要在中東地區浪費這么多美國的兵力,浪費美國的資源,美國的財政。然后可以集中兵力、資源,還有財力到西太平洋來,對付中國。
從那一次,甚至更早時期,也就是2020年7月的時候,伊朗曾經把美國的無人機給打下來。每當我們在談中東戰略的時候,都會提到這一點,美國的戰略就是在西太平洋擠兌中國、圍堵中國、壓制中國。但是中國的戰略不一定要在西太平洋跟美軍死耗。中國的戰略在軍事上足以自保,能夠抵御美軍。當然如果是有關臺灣問題,中國的戰略就不是抵御了。
中國的戰略是在西太平洋只要能夠擋住美軍,守住就可以了。憑現在中國的軍事實力,足以守得住。在第一島鏈中國有足夠的優勢,在西太平洋能夠守住美軍,守住美國的壓力,中國就可以西進大中東地區。
我們說的大中東地區是一個概括的名詞,包括了中亞還有西亞。這就是2021年8月美國撤軍從阿富汗撤軍的時候我們說,這是你(美)撤,我就進。你退,我進。一退一進之間,到底是誰占了便宜呢?因為中國在西太平洋我是守,你推進一步,但是在中東地區、在中亞地區我(中國)可以前進。自然是中國在戰略上的收獲多于美國。
這時候又回到了我們去年1月時候的講法。2022年第一件大事是1月1日,RCEP正式上路。但是在1月初又發生了哈薩克動亂,哈薩克總統請求普京派兵幫助哈薩克平息動亂。
普京那時候帶領歐亞經濟聯盟的軍隊進入哈薩克,如預期很快地平定動亂。然后在1月中的時候,中東六國的四國外長到中國訪問,大約2天之后,埃及土耳其的外長也到中國訪問。我們因而看到了大亞洲經濟圈將浮現,這是1月16日的內容。
再回到更早一點的時候,2021年3月,美國帶頭讓歐洲國家攻擊中國的新疆人權議題。然后3月下旬,王毅到中東地區訪問六國。這是典型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因為中國對中東地區已經布局好了,按計劃行事。表面上看起來,這幾年中國在中東地區比較被動,這是因為還沒有布局好。
為何大中東地區如此重要?看一看歐亞非三大洲的地圖,中東地區就在中間地帶,處于關鍵的位置。中東地區連接歐洲跟東亞,西邊是地中海,西北邊是歐洲大陸,北邊是俄羅斯與西伯利亞,東邊是中國和印度。中東地區在樞紐位置上。
歷史上,所謂的強權、帝國,都要在進取中東地區,只要掌握中東地區,就會是一個橫跨亞歐,或亞非大陸的帝國,甚至于是橫跨歐亞非三州的大帝國。
舉一些例子,亞述帝國是第一個橫跨(亞非)兩大洲的帝國,亞述帝國在當時是全球最大的帝國。還有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再看看近代史,或者是現代歷史,只要自認為是大國的,一定會插手中東地區的事務,得混出點名堂來。
好比說美國和上世紀的蘇聯。美國是中東地區影響力最大的。英國、法國、德國也是一樣,雖然英法德只是跟著美國后面混,但是能夠混總是不錯,可以位在大國之列。
中國在中東地區是后起之秀,最近20年才冒出來的。當中國國力增長到某種程度,影響力自然會往外擴散。
從2015年的伊朗核協議我們就可以看到當今世界的大國有哪些?當初簽訂伊朗核協議的六個國家,就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六個大國,總計有中、美、俄,加上英、法、德六個大國。
古代中國對這片區域的影響呢?古代中國有所謂的經略西域。漢朝的時候設立了西域督護府,管理、掌理西域。
到了唐朝的時候,總共設立了9個督護府,其中的安西督護府是最大的一個。安西督府的面積大約是300萬平方公里。地圖上,安西督府的西北角到達咸海。西邊鄰近波斯,也就是今日的伊朗。南邊是阿富汗的南部。
唐朝經營的安西都護府有多少馬兵馬,多少的部隊?總計24,000人,馬匹是2,700匹。安西都護府300萬平方公里,加上其他的都護府,這是很大一塊區域。但是大唐24,000人就可以節制整個西域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區域。這顯示大唐除了是當時最富裕的國家,在軍事與外交上,也是非常有能力。
這就表示,中國人是有國際外交的手腕和能力,也有這樣的經驗,24,000部隊統領了幾百萬平方公里,節制許多的國家與部落,這是非常不容易的。這是大唐在當時對西域的經略。
由于古時候的交通運輸不方便,幾乎沒有強強或帝國能夠跨越中東地區,也就是說從東亞跨越到歐洲,或是反過來從歐洲跨越到東亞。蒙古帝國算是一個例外。只不過,蒙古帝國也是由東亞的元朝,加上四個汗國分別統領。
從這個角度來看,王毅在當時是非常杰出的。2021年新疆議題被美歐熱炒的時候,他跑去中東地區跟阿拉伯國家會談,穩固了阿拉伯國家,以至于有了后來所謂的中伊戰略協議,也有了兩個星期前的沙特和伊朗恢復邦交關系。
所謂的唐朝經略西域的“經略”兩字,這是歷史課本上約略的用法,實際上是統合了經濟、貿易,軍事安全與政治,這是今天強權在國際政治上的體現。
如果中國“一帶一路”的計劃上的努力成功了,將能夠打通歐亞大陸,那就是另外一種形式的經略中東地區,至少是在經濟、貿易,與政治上。達到這個地步,今日中國的成就將更勝于漢唐時期。
大家不要小看了2013年中國國家領導人提出一帶一路計劃的倡議,那時候很多人以為這只是經濟貿易,或是基礎建設而已,只是為了要做生意。后來又推出了亞投行,這是在金融方面。再加上得要在國際外交上經過多年的折沖,才能夠一步步完成。這是一個非常宏大的計劃,可以說是中國經略大中東地區的一個開始。
因此,一帶一路計劃是一個媒介,但也是最終的打通亞歐非大陸,以及聯通全球的目標。目的是要整合世界島,甚至于是全球的經濟、貿易、金融。這些領域整合起來了,國際外交與區域安全自然也在某種程度上進行了整合。
總之,中國在國家上,不能夠只停留在經濟、貿易與基礎建設的層面,一定要走進政治領域。
今天中國在中東地區的布局,上合組織是一個絕佳的平臺,一帶一路計劃像是一個動脈,打通世界島的任督二脈。透過上合與一帶一路經略大中東地區。當然,一帶一路計劃的范圍還涵蓋了美洲,這是通達全世界的計劃。到了那時候,中國的一帶一路將打通亞歐非三大洲,以及全世界。
這是中國經略全球,在全球打開新局的宏圖計劃。從一帶一路計劃開始,透過亞投行的貸款等金融措施,推向上合與東南亞地區,然后打開中東地區,再往外推廣。最終將完成聯通世界島,打通全球的宏愿。
今天的分析和推理就到這里,我們下期再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