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鎮(zhèn)江,你首先會想到什么,是白娘子施法水淹的金山寺,還是劉備招親的北固山,亦或是王安石筆下的“京口瓜洲一水間”呢?鎮(zhèn)江是一座歷史底蘊非常深厚的城市,自古以來,無數(shù)文人墨客賦詩于此,無數(shù)才子佳人在此粉墨登場,不得不說,這是一座讓人羨慕到吃醋的城市,當然,在鎮(zhèn)江,香醋也是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鎮(zhèn)江的景點很多,最出名的莫過于由金山、焦山風景區(qū)和北固山組成的“鎮(zhèn)江三山”,而今天我們要去的地方,不是最出名的“三山”,而是鎮(zhèn)江歷史文化名城的“文脈”所在——西津渡。
宋熙寧元年 (1068年) 春,王安石應召赴京,正是從西津渡揚帆北上,舟至瓜洲時,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shù)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西津渡古街是鎮(zhèn)江文物古跡保存最多、最集中、最完好的地區(qū),一片小小的街區(qū)里,就有文物保護單位38處,其中國家級3處,省級6處。
走在西津渡的石板路上,雖然如今這里已經(jīng)修繕,但每一寸土地,每一幢房屋,都有著歷史的底蘊。
西津渡是一個可以一眼看千年的地方,這個一眼看千年既是泛指西津渡的歷史悠久,也是實實在在的古跡遺存。
在西津渡的地下,可見從唐朝以前,一直到明清時期的路面,層層疊疊,一眼看千年。
一千年來,李白、孟浩然、張祜、王安石、蘇軾、秦觀、米芾、陸游、馬可波羅等人都曾在此候船或登岸,并留下許多為后人傳誦的詩篇和文章。
走在西津渡斑駁的石板路上,耳畔似乎能回響那些著名的詩句,或許是張祜的“潮落夜江斜月里,兩三星火是瓜州”,又或許是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西津渡有文物保護單位38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除了西津渡古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京杭大運河的一部分外,還有就是位于古街中心位置的昭關石塔。
昭關石塔是一座非常特別的塔,首先它是一座江南地區(qū)鮮有的元代喇嘛塔,其次塔的下半部用塊石壘砌,成四根石柱,頂部鋪滿條石,筑成一個框架形的臺座,石塔即建于這個臺座上,立在街中上方,下面可以通行人馬,所以也是一種形式獨特的過街石塔。
昭關石塔全部石構,塔高4.69米,塔分為塔座、塔身、塔頸、十三天、塔頂五部分,不僅渲染佛家教義,也有著風水塔的意義。
昭關石塔旁邊就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救生會舊址,西津渡是渡口嘛,所以這里是位于江邊,江中時常會有船只遇險、人員溺水,這個救生會就是一個民間的慈善救生機構。
救生會的歷史悠久,早在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京口蔣元鼐、朱用載、蔣尚忠等人就捐白金若干,在西津渡觀音閣成立“京口救生會”。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救生會購得西津渡昭關晏公廟舊址,建屋三間作為會址,即現(xiàn)址。
救生會在歷史上共救過多少人我們不知道,但該會比世界創(chuàng)設最早的美國馬薩諸塞州救生組織還要早84年,,成立后持續(xù)活動時間長達200年之久,且影響遍及大江南北,江西、湖北、安徽各省紛紛仿效京口救生會,打造救生紅船,實施救生事宜。
200多年的歷史相對千年不算長,但你要記住這里是世界上最早的救生組織,救過無數(shù)人的性命。
而西津渡一帶的第三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就是鎮(zhèn)江英國領事館舊址,1858年6月26日清政府與英國簽訂了《中英天津條約》,鎮(zhèn)江辟為通商口岸,1864年英國開始在云臺山上建筑領事館。
1888年初,鎮(zhèn)江洋捕毆斃華人,群眾憤怒焚毀了領事館及巡捕房等。清政府卑躬屈節(jié),1889年償款重建,于1890年竣工,現(xiàn)存的舊址就是當時重建的建筑。
西津渡古街不算大,但難得的是在繁華的城市中心,這里完整地保存了千年來的歷史印跡。
盡管周邊已經(jīng)發(fā)生了滄海桑田的變化,西津渡也不用再作為渡口,但這里的一磚一瓦都承載著歷史,還有很多故事等待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
作為鎮(zhèn)江最著名的古街區(qū),西津渡也是鎮(zhèn)江特色美食的匯聚地,鎮(zhèn)江三怪:香醋擺不壞、面鍋里煮鍋蓋、肴肉不當菜,哪個都不能錯過。
面鍋里飄鍋蓋,說的就是鍋蓋面,關于鍋蓋面的典故不少,不管為啥要漂個鍋蓋,總之這鎮(zhèn)江鍋蓋面就是鎮(zhèn)江一大特色。
叫上一碗蘇南人最愛的長魚面,那更是特色中的特色,煮過鍋蓋的長魚面貌似更有一番風味。
不當菜的肴肉,更是淮揚菜系中的代表,肴肉制作必須精選豬前蹄為主料,經(jīng)特殊的工藝加硝腌制后加工而成。開國大典四味冷碟,周恩來總理欽定鎮(zhèn)江肴肉,讓肴肉聲名遠揚。
香醋、肴肉、鍋蓋面,這是游客到西津渡乃至鎮(zhèn)江都不能錯過的“鎮(zhèn)江三怪”。
唐代詩人張祜來到西津渡,寫下一首《題金陵渡》,“金陵津渡小山樓, 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 兩三星火是瓜洲。”200多年后,蘇東坡的弟子秦觀也路過西津渡,想起張祜這首詩,便模仿其意境寫下一首《金山晚眺》,“西津江口月初弦,水氣昏昏上接天。清渚白沙茫不辨,只應燈火是漁船。”歷朝歷代,無數(shù)文人墨客經(jīng)過這里,觸景生情,留下了很多流傳千古的詩句。到鎮(zhèn)江,必到西津渡,到西津渡,必嘗“鎮(zhèn)江三怪”。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