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寶安區最火的一個“墟市”,莫過于新橋的清平墟。這個曾經旺盛一時又幾近荒廢之地,近年搖身變成“影視+文旅”的特色文化街區,并成為寶安的一個網紅景點。對于清平墟的歷史,大家了解多少呢?
永興橋與清平墟
清平墟位于新橋河和上寮河的交匯處,東接黃松岡、烏石巖諸路,西連云林、茅洲諸墟,地處古代交通往來要沖。清平墟誕生于清朝嘉慶年間,嘉慶《新安縣志》是最早記載此墟的史料。由于地處河海交匯之地,直到民國初年,此處一直是松崗、石巖、公明、沙井、福永等地的商品交易和集散地。
嘉慶《新安縣志》:清平墟,在新橋村側,新增
清平墟的建立與永興橋有著莫大的關系。古代的新橋河并不像現在這樣平靜,洶涌的河水讓新橋村的曾氏族人出入很不方便,建橋成為村民祖祖輩輩的心愿??滴跄觊g,監生曾橋川在此處建了一座橋,但此橋之后“日久傾頹”。乾隆五十年,新橋村武生曾大雄,欽賜翰林曾聯魁,貢生曾騰光和曾應中等帶頭,重修了永興橋。
俯拍永興橋
嘉慶《新安縣志》記載:“永興橋,在新橋村之西,鎖前溪而跨兩岸,當往來要沖,東接黃松岡烏石諸路,西連云林茅洲諸墟??滴跄觊g監生曾橋川建,日久傾頹。乾隆五十年武生曾大雄、欽賜翰林曾聯魁、貢生曾騰光、曾應中等倡捐重建。周圍俱以白石砌之闊三丈余、長十丈余、高五丈余。橋孔有三,上列欄桿,工程浩繁,頗為堅固。”
重修的永興橋為三拱石橋,橋身全用麻石砌成,全長有50米,寬3.4米,高約5米,是深圳保留至今唯一的一座三拱石橋(注意,不是唯一的石橋)。當時,永興橋設有“收費站”,往來的商販過此橋須繳納過路費。
永興橋現狀
永興橋重修完成后,往新橋村的通道兩邊陸續修建起兩層的店鋪,形成街市,這便是清平墟。由于清平墟位于永興橋頭,故而有不少人也稱其為“橋頭墟”,也有人以其位于新橋村而稱之為新橋墟。
清平墟的興衰
清平墟的正街稱清平街,長約100米,寬約3米,路面由長短不一的麻石鋪成。清平街街口原建有一座牌坊,寫著“清平街”三個字,牌坊木柱刻有楹聯一對:“絲帶繞橋雙玉樹,壁傘護壇一文塔”,相傳上聯是當年一位途經此地的堪輿大師詳細察看了清平墟的環境后而題寫,下聯為新橋文人曾文雄工整對。橫街長約60米,寬則與正街一樣,同樣為麻石路面。
新建的清平墟牌坊
清平墟鼎盛時有店鋪達百家,囊括了幾十個行業,有舂米鋪、織篾鋪、藥材鋪、缸瓦鋪、打鐵鋪、葵衣鋪、豬欄鋪、補衣鋪、打金鋪(手工飾物)、文紡鋪(專賣嫁妝的商店,有布匹、被單、首飾、藤箱等嫁女物品)、高樓(茶樓、飯店)、什貨鋪等。
清平墟的墟日為農歷一、四、七。每當墟日,商鋪門口還會擺放臨時攤檔,從墟外趕來投墟的附近居民,再加上墟上的原住民,墟市上人頭攢動,熙熙攘攘。
民國時期,清平墟依然很旺,墟前的碼頭每天都停著十幾艘船,貨船來回出入,有專門裝貨到太平和廣州的船,通過茅洲河駛向珠江口。而墟市則分上下晝,有挑米、菜、番薯、豬肉、海鮮來此擺賣,海鮮多數來自沙井,番薯則多數來自萬家蓢(即萬豐),有些人還會從石巖挑一些雜貨來此販賣。
70年代的清平墟衛星圖
日寇入侵華南之后,鬼子和偽軍連番來此搜刮,清平墟上的商家不斷受到盤剝,僅僅幾年時間,當鋪、金鋪、米鋪、文紡、香廠等商鋪的老板有的被打死,有的被搶劫一空,幸免于難的那些商家也不敢再開店了。大商戶如此,那些小攤販更加不敢來此擺攤。原本很興旺的清平墟,就這樣一日比一日冷清下來。
廣安當鋪與糧倉
如果說除了永興橋,清平墟還有哪些地標,那就非廣安當鋪和糧倉莫屬了。
廣安當鋪位于橫街的最南端,當地人稱其為當樓。廣安當鋪是深圳現存最大的當鋪舊址,共有5層,20多米高,長約28米,寬21米,主樓及附屬建筑占地達1000多平方米。
廣安當鋪
廣安當鋪始建于清末,繁榮于民初,當鋪的主人是石巖浪心人袁榮。當鋪是舊時社會一個非常重要的金融機構,一些沒錢的人用典當的方式換取錢財,以解燃眉之急。有時候,一些窮人嫁女、娶媳婦,為了風風光光辦喜事,就把家里面唯一值錢的物品拿去廣安當鋪,有的只是一個臉盆。
與其他商鋪一樣,日寇占領清平墟時,當鋪遭到了滅頂之災,袁氏也只得攜家帶口離開清平墟,遠赴海外。偽軍、惡霸、流氓輪番劫掠廣安當鋪,值錢的物品被洗劫一空。1949年之后,袁氏的后人至今一直沒有回來尋找祖業。
抗日戰爭結束后,廣東省在清平墟建立新橋集中倉,廣安當鋪等民房被政府租用,改作糧庫使用。1948年,寶安縣田糧科在這里設新橋田糧辦事處,負責寶安縣西部地區的田賦糧食征收。1949年初,清平墟上的米機廠重辦,不久之后,寶安縣解放。
1950年,米機廠改制,轉為公私合營。不久之后,米機廠旁邊又建立起了供銷社和糧站。土改后,米機廠和當鋪都成立存放糧食的場所。
70年代,隨著糧食產量的增加,在永興橋的另一側又建起了兩座兩座圓拱糧倉,用于存放村民上交的公糧。在越南戰爭時期,新橋糧倉的糧食還曾用于救助越南人民。橋頭搬運站的工人們把糧倉里的糧食往碼頭搬,從永興橋碼頭出發,經茅洲河駛向廣州,再將糧食由大型船只轉運到越南。
改革開放后,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糧倉漸漸退出歷史舞臺,不過直到現在,兩座糧倉依然坐落在清平墟上,并改造成階梯劇場(左倉)和電影藝術展覽館(右倉)。
消失的塔與廟
據新橋的老人講述,除了橋、當鋪、糧倉外,曾經的清平墟還有文昌塔、題橋書室、太祖廟以及上文提到的“清平街”牌坊。
文昌塔,又稱文塔,始建于清道光年間,其制式與福永鳳凰塔類似,座高二米,共有五層,塔身比鳳凰古塔更高更大??上г诮夥懦趿甏?,因松崗糖廠建設缺磚所需,拆除文塔取磚所用,甚為可惜。
民國地圖上的新橋墟
題橋書室位于文塔旁,與文塔同時興建,為三開間兩進格局。書室供奉至圣先師孔子,是新橋文人墨客聚合場所。書室門前種有一棵古榕,形如傘形,樹下設有石壇一座。
太祖古廟是舊時清平墟上的一個規模龐大的建筑,始建于清同治年間,為五開間五進建筑,占地約1000平方米。太祖古廟是一座供奉多位神祇的廟宇,第一進供奉雷公雷母,第二進供奉太祖,第三進供奉關圣帝君,第四進供奉紫薇大帝,第五進則供奉觀音菩薩。由于廟宇建于古河灘之上,民國年間,因地基下陷,不幸倒塌,一座為新橋鄉民所稱頌的廟宇就此消失。
古墟新生
清平古墟內現有樓房112棟,其中本地人住8棟,出租屋32棟,空置70棟。2016年,清平古墟及周邊環境整治工程正式立項,項目于2017年初開工建設,2017年12式完工。
清平墟現狀
2018年,此處又引入影業產業,著力打造“文化+旅游+影視”的特色文化街區。
如今,清平墟已成為寶安的一處網紅景點,吸引不少游客到此處參觀。
讓我們一起來談談深圳歷史
2023-02-22
2023-01-09
2022-12-24
參考資料:
《深圳風物志·地名密碼卷 》
《發現寶安》
《何處是家鄉—沙井墟鎮居民口述史》
部分內容由曾國祥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