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影記】魯中訪古村16:章丘朱家峪之三
人說朱家峪的成名,緣于《闖關東》這部電視??;劇中主人公朱開山的故事實際也取自這里,它濃縮了中國古代農民的一段艱苦創業歷史。其實,朱家峪的歷史文化遠不止如此,這個有著600多年歷史的古村蘊含的故事還有很多,不然也不會有山東省第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稱。
為了留存悠久的歷史古跡和豐富的鄉土文化,朱家峪特意建立了多處鄉村博物館。除了前面提到的近幾年建設的“闖關東文化展覽館”之外,村中還有幾處稍小型的博物館,如農耕博物館、古錢幣博物館、藝博展覽館等:
關于朱家峪古村一帶,據專家考證出土陶器,夏商時期有廬于此,距今3800年以上。而有明確記載的是自明代立村,雖經六百余年滄桑,朱家峪仍較完整地保存著原有的建筑格局,許多的古門、古橋、古道、古祠、古廟、古宅、古校、古泉、古哨,彰顯中國北方村莊特有建筑風貌的歷史遺存,凝聚著魯中一帶鄉土文化的豐富內涵。
朱家峪村子中心,有一處具有代表性意義的古代石橋——康熙雙橋。石橋分東西兩座,相距約十米。東橋建于康熙九年(1670),西橋建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距今三百余年。上下行人通車,十分方便。橋身全用青石砌成,雖不用灰泥,歷經風雨雪霜,依舊堅固,被專家譽為“現代立交橋的雛形”:
自康熙雙橋向東南方向,走過一道石頭巷道,是景區的另一片洞天,估計是許多游客沒有涉足。這里有農耕博物館、李精一故居、紅嫂飯店、長壽泉廣場,以及不少飯店、客棧式的宅院,一座座宅院精致,房舍工究,門第不凡,彰顯著朱家裕古村的文化內涵以及后期景區設計的獨特匠心:
而古村的東部,也就是康熙雙橋的上面的高處,可能更是游客不多到訪的地帶。這里的海拔明顯比進村的主干道高出一個層次,在這么一條山腳石道上的所觀望到的,是村中多數房舍的屋頂,連綿起伏的農舍,櫛次鱗比的房頂,構畫出了“齊魯第一古村,江北第一標本”不凡的建筑風貌,這是一幅幅山村畫卷:
白虎山下的這座哨門,是走出古村的標志,也是古時候村子通往外邊的又一道卡口了:
近些年,朱家峪景區一直在進行著改造提升工程,完善基礎設施,如打造了新時代闖關東精神展覽館等一批景點,修復了朱家峪老街五大景點(進士故居、朱氏北樓、朱氏家祠、女子學校、李精一故居)及破損房屋,恢復了八大傳統作坊......著眼長遠發展,目前朱家峪景區的改造提升工程仍在繼續, 其下一步目標是打造成集懷舊體驗、影視拍攝、書畫寫生、文化研究四大功能于一體的全國有重要影響的齊魯原生態山地古村落。
特別聲明:
本網媒“生眼觀景”凡是標注“原創”的作品,皆為本人原作、業經網編審核通過的原創作品,包括文字與圖片,其版權及使用權歸筆者本人所有。
近來發現有人竟然將本人原創整篇文章竊為己作,原封不動地照搬到別處發表,如在“網易號”已發現數次剽竊本人文章;還有人將本媒所發的圖片下載,用于自己的作品。對于這些侵權行為,將依法追究其侵權責任。
在此特意聲明:未經本人授權或許可,任何人不得將本媒所發圖、文用作己用!否則,將依法追究其侵權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