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人,才算是智者?明是非、懂道理的人嗎?我認為,除了這一點之外,還要具備一種能力,那就是能夠解決人生問題的能力。
- 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說過這樣一段話:如果一個好方法能夠解決某個個體所遇到的困難,那么,它一定也可以為其他人解決相似的問題,這樣的科學方法對于整個人類都是有相同意義的。
阿德勒所說的這段話,是解釋的“生活意義”的標準。阿德勒認為,生活意義的標準是,它們是所有人都能夠共同享有的,是共同的意義,是能夠被群體確定為有效的意義。
什么意思呢?群體認知雖然對個體而言有一定的誤導性,但是,群體都認可且接受的人生道理,對個體而言,是有一定價值意義的。
前文我提到的阿德勒所說的那段話,那段話便是對群體認知的一種詮釋。也就是一個好方法能夠解決大部分人生難題,而我們若能夠借助群體認可的好方法,我們就能夠解決自身遇到的難題。
然而,現實生活之中,有很多人不懂“群體認識”力量的強大之處,過于關注自身,過于自我。
好比一位咨詢我的男性朋友,他的妻子背叛了他,他問我為什么他的妻子會背叛他這件事。他的關注點不應該在為什么背叛他,應該在如何解決這件事。
或許你們會說:“不知道背叛的原因,怎么解決呢?”
知道了背叛的真相,你們會相信嗎?你們會以半信半疑的態度看待背叛者講的背叛的真相,你們會以半信半疑的態度看待別人的分析、建議。
從這一點來講,愛人為什么背叛這個問題,并不重要,重要的事情是,面對愛人的背叛,自身該如何做抉擇,做完抉擇之后,該如何把人生經營好。
關于這兩件事,涉及到了群體認知。
大多數人認為,不知錯的背叛者是不可能悔改的,因此,如果我們能夠借助“群體認知”的力量,應對愛人的背叛這個問題,就能夠做出真正貼合自身利益的抉擇。
大多數人認為,與不知錯的背叛者生活在一起,不應該把再心思放在背叛自己的人身上,應該把心思放在自身的成長之中。如果我們能夠接受“大多數人存在的這種認知”,我們是不是就能夠在自愛、自強之中,把生活再次經營好呢?
被愛人背叛這個問題好解決嗎?只要朋友們能夠借助“群體認知”的力量,就很好解決。
可惜的事情是,不是所有人都是智者,很多人都會被顧慮、憂慮的事情影響,所以,在面對人生問題時,難以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抉擇,難以在做出抉擇之后,以“活好為目的”經營自己的人生。
那位男性朋友便是如此,他為了孩子選擇了妥協、將就,而在將就之中,又因為忍受不了愛人的再次背叛,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團糟。
作為一名情感咨詢師,我能夠理解他的苦悶、焦慮、悲憤、不甘,可是,若是站在他妥協的根源這件事上,我并不認可他的行為。
他的目的是為給孩子營造一個健康、健全的家庭生活環境,然而,他的行為卻與他的期望背道而馳,對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傷害。
期望沒有達成,無法忍受的事情持續發生,豈不是活得更加憋屈、痛苦?這不是一個智者的行為體現,這是一個被情感傷透心的人,失去理智的表現。
若他能夠時刻謹記自己的目的,把心思放在孩子、工作、自身的興趣愛好之中,他就能夠從痛苦之中汲取力量,令自己變得更為優秀、強大。若他能夠堅持去做這3件事,他就能夠在越發獨立之中,逐漸擺脫對婚姻、背叛者的依賴,憑借自身的能力把生活經營好,把孩子教育好。
朋友們,什么是智者?你們明白了嗎?
智者是能夠借助“群體認知”力量的人,智者是能夠根據群體的認知,找到解決自身所遇困難的人。而想要成為一名智者,需要做到兩件事。
第一件事:審視自身所遇到的問題,大部分人持有的觀念以及大部分人認可的解決方案。
第二件事:謹記自己的初心,并嚴格按照群體認可的觀念、方法,盡自己所能把自己的人生經營好。
堅持以這兩件事為人生經營法則的人,哪怕“當下”不是智者,早晚有一天,也能夠成為智者。因為,我們自身的能力,會因為我們經常做對自己而言最為正確的事情,逐漸提升,我們自身的認知,會因為我們經常借助“群體認知”的力量,逐漸增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