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團結+文旅融合”浸潤“花海”——百里杜鵑普底鄉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工作側記
被譽為"地球彩帶、世界花園、養生福地、避暑天堂"的貴州畢節市百里杜鵑管理區,近年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緊圍繞“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三項行動,通過“民族團結+文旅融合”的模式,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各民族為全面建設現代化國家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助推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工作,營造出良好的社會氛,譜寫了一曲曲浸潤“花海”的民族團結進步示范新篇。
依托“一張網”
夯實基層基礎
普底鄉穎川村過去面臨著很多治理難題,大家法治觀念弱,居住環境亂,經營秩序競爭嚴重等問題突出存在。穎川村黨支部在治理實踐中探索出“一一五”工作模式,通過建強一個堡壘,搭建一個平臺,開展“五大活動”,如今的穎川村成了民族團結進步示范的典型標桿。走進農戶的院子里,家家都變了嶄新的面貌。
普底鄉黨委副書記張玲說,截止目前,全村帶動從事旅游從業人員達到300余人,年接待游客15萬人次,實現旅游年綜合收入2000萬余元,通過村委會的積極帶動,組建了“旅游聯盟”,形成了抱團發展共同致富的共識,民族團結進步的意識,“寫”進了各家各戶的心里。
百里杜鵑普底鄉堅持黨建引領,將民族宗教工作納入“一中心一張網十聯戶”基層社會治理工作機制,層層壓實鄉、村和其他各方責任。組建10支鄉村振興工作隊,開展政策宣傳強化“五個認同”。培養民族黨員300余名,占全鄉黨員的84%。以換屆為契機,把65位有能力、有知識的各類人才充實到村“兩委”班子中,村“兩委”班子凝聚力、向心力、戰斗力明顯提升。
守好“一方土”
促進和諧穩定
沈光海是百里杜鵑普底鄉永興村民,也是守好“一方土”,帶動一方勤勞致富的典型。現年57歲的沈光海不僅對未來的發展充滿著希望,更是在產業發展的計劃中談起來滔滔不絕。
他說,永興村得到了黨委、政府的關懷,村民們都在經營著超市、民宿、餐館。現在自己一年僅民宿、餐館、燒烤生意收入達到60余萬。
“現在政策好,百里杜鵑旅游帶動,大家致富的積極性都很高”沈光海說道。
永興村駐村第一書記王啟華說,永興村守好“一方土”,促進和諧穩定,帶動村民發展的例子有很多,民宿、餐館就有14家,大型停車場1個,超市有七八家,帶動務工人員上百人,村委會還專門建立了積分超市,惠顧旅客。特別是200余萬民宗資金整合起來的花間別苑,過去是一所閑置小學校舍,通過改造,成為了集住宿、餐飲、會議于一體的村集體標志性綜合經營場所。
“這是民宗局成功打造的樣板,不僅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元素齊全,而且帶動村民致富,是地方最具影響的鄉村經濟實踐模式”。民宗局副局長左林說。
百里杜鵑管理區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堅持統籌“花區之外、花期之外”兩個大局,積極打造百里杜鵑“民族團結+文旅融合”新格局,開創景區體旅融合發展新局面。在各鄉村發展中,形成了強大的合力,“齊眾心、匯眾力、聚眾智”,繪寫出守好“一方土”,促進和諧穩定的良好氛圍。
緊扣“一條線”
促進民族團結
作為百里杜鵑中心城區的普底鄉,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以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為抓手,人們的幸福感越來越明顯。
普底鄉黨委書記陳百文說,全鄉以抓好示范創建、強化感恩教育、促進文旅融合為抓手。依托轄區內的黃家壩阻擊戰遺址,塑造“紅色地標”、搭起民族團結“連心橋”,以紅色文化教育,引導干部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和鄉村彝語夜校、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等平臺,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運用“群眾會+”工作模式推進村級事務村民議、村民管,大小事務充分聽取群眾意見。黨政班子成員集體到各村與群眾代表座談,聽取群眾心聲,調整決策思路,著力解決群眾揪心事。指導制定村規民約,推動農村移風易俗,鄉風文明持續向好。組織群眾走出去,看產業發展、比村容村貌、談致富體會,在思想碰撞,比學趕超中增進團結、共同發展。將文旅產業發展、民族團結進步全面融合,以文彰旅,以旅塑文,先后培育打造國家、省、市各類文旅品牌和示范點30余個,探索出一條鄉村旅游帶動下的民族團結、鄉村聚合發展的共同富裕之路。
陳百文還說,依托“民族團結+文旅融合”。打造了以苗族文化為代表命名的“跳花坡”景區;以彝族為代表的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沙嘎寨”;以知青文化為代表的“知青苑”;以自然風光為代表的“萬卷天書”景點;以千年古樹為代表的“紫薇園”等,以串珠成線,拼點成圖的方式,發揮融合發展促進民族團結,推進高質量發展。
畫好“一個圓”
凝聚發展合力
普底鄉鄉長黃凱說,“充分發揮大統戰制度優勢,凝聚多方力量,為助推和美鄉村建設凝聚蓬勃力量。畫好‘一個圓’凝聚發展合力,在百里杜鵑更是非常明顯。”
百里杜鵑普底鄉充分利用優勢資源,聯引民革貴州省委幫助將紅豐村云上烏蒙天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納入藥食同源試點企業并在該公司建立社會服務實踐基地;在迎豐村建立中國華僑國際文化交流基地;在貴州天成農業有限公司等建立統戰聯絡站,為當地群眾提供宣傳、就業、技能、服務等平臺,有效發揮統戰人士助力鄉村振興作用;配合上級部門在轄區建立中國民主同盟傳統教育基地,為黨盟共建提供教育平臺;依托避暑旅居游客,建成全市第一個“候鳥人才工作站”,為鄉村振興發展建言獻策,添磚加瓦。
在普底鄉,目前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現有17家企業與10個村結成對子,在產業、金融、文化、旅游等方面深度合作,合力共促鄉村高質量發展。云上烏蒙天麻科技有限公司充分發揮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在紅豐村發展天麻產業,從研發、生產、加工到銷售,帶動群眾參與種植天麻1000余畝,固定解決周邊村寨用工40余人。
從2022年以來,各結對企業在普底鄉累計贊助資金20余萬元,幫助完善和提升鄉村基礎設施。御景酒店出資6.7萬元,幫助永豐村安裝太陽能路燈69盞,照亮了村民幸福路。與中華思源工程基金會、畢節同心社會工作發展中心聯合,籌集資金66萬元,啟動紅豐村仡佬大寨同心美麗鄉村建設,補齊鄉村基礎設施短板。
百里杜鵑管理區文體廣播電視局(民族宗教事務局)黨組書記、局長陳健這樣說道:“像普底鄉一樣,企業幫扶助推,是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創建的強大力量,大家共同發展、共同繁榮、共有精神,一直以來在百里杜鵑各鄉鎮都有非常明顯的特征。借助百里杜鵑的特殊優勢,各鄉鎮民族團結示范創建精品都很多,豐富的文旅內涵,以‘民族團結+文旅融合’助推地方發展,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百里杜鵑一定會浸潤‘花海’,抒寫嶄新的發展篇章”。(郭翰)
責任編輯:石勇
來源:中國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