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靜之家是什么組織?
傅岳:安靜之家不是一個實體組織,它只是一個網絡賬號。在安靜之家建立之初,我的想法是建立一個全國性的反噪音聯盟(最初名字叫鄰里噪音聯盟),后來我曾向民政部門申請注冊反噪音協會,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通過。在安靜之家第一年的年終總結中,我有講過這些事。(參考:成功擺脫噪音的一年里我在做這些事)
2.安靜之家能為大家解決噪音問題嗎?
傅岳:不能。自安靜之家建立以來,我沒有宣傳過安靜之家能為大家解決噪音問題。老朋友應該知道安靜之家最初主要發布聲學和住宅噪聲科普內容,并致力于宣傳居家安靜觀念。后來隨著關注人數的增長,我試圖給大家分享更多有價值內容,包括溝通建議、降噪措施、噪聲排查、隔音裝修、司法維權、心理咨詢等方面,發布這些內容的目的不是為誰解決噪音問題,而是作為建議參考,至于每個人能否解決實際問題,全靠大家自己的智慧和實踐魄力。我只是淋過雨,想為大家撐把傘,來到安靜之家不是意味著你就能擺脫噪音,這次下雨我幫你撐過傘了,下次你得自己帶傘。
3.全國有多少鄰里噪音受害人群?
傅岳:我不知道具體數據。2020年我做過一次問卷調查,收到4000多份回復,后來基于調查結果我撰寫了《中國鄰里噪音調查報告:近八成城市居民受到影響》一文,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主要是地產行業)。我當初的措辭也許是很尖銳的,特別是劍指開發商時。但我必須承認,近八成的人數是不真實的數據,而是受訪人群中受不同程度噪音影響的人數占比80%。在后來多年的調查研究中,我對全國受鄰里噪音影響的人數始終無法做出客觀評估。對于這個問題,我還要說明一點,立場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比如有的人需要把問題突出嚴重性,他們的回答就有幾千萬人,如果要弱化噪音問題,他們的回答則可能只有幾十萬人。其實都是口若懸河,沒有任何數據來源,僅僅都是說說而已。
4.為什么鄰里噪音問題一直無法立法?
傅岳:安靜之家一直呼吁全社會關注鄰里噪音,宣傳住宅噪音防治觀念,自2020年起,每年的兩會我都會有相關的提案呈報給政協委員或人大代表,還有定期組織群友集中性的政府留言。立法是一個很復雜漫長的工作,新噪音法頒布之后,對于鄰里噪音方面的管理工作雖然還有很大難度的,但我們也看到了一些地方法院的司法實踐,比如要求噪音侵害方停止噪音的訴前禁止令,最高法也有相關文件強調,噪音分貝不超標,但實際產生擾民影響的聲音,也歸納于噪音治理范疇。今年生態環境部聯合多部委發布《十四五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不斷完善噪聲防治管理體系,推進建設寧靜小區等正面引導。雖然我們無法立刻訂立專項的鄰里噪聲法案,但根據我們已有法律和相關政策,只要能實實在在落實到位,我認為已經足夠解決很大一部分問題了。
5.解決鄰里噪音問題最快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傅岳:沒有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如果有人說他能解決噪音問題,然后給出的句式是“只要......就能......”這種說辭存在很大的認知障礙。舉例:甲通過反復溝通,解決了噪音矛盾,然后甲跟乙說只要溝通就能安靜了。乙去溝通之后沒用,但是反擊有效,然后乙跟丙說,溝通是沒用的,你必須反擊。丙試著反擊了,結果矛盾升級,陷入僵局,最后只能選擇搬家。丙告訴丁,溝通和反擊都不行,鄰里噪音是無解的,只有搬家才能解脫。如此看來,什么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呢?是適合你的辦法才是最好的辦法,但是前提是你得清楚自己需要走完哪些流程,對于第一次經歷鄰里噪音的人來說,一定需要跳出此時此刻的思維局限,先站在宏觀角度了解整個過程,千萬不要在前期給自己挖坑,到后期路就越走越窄了。(建議參考:鄰里噪音污染解決攻略全文)
6.如何理解噪音敏感和脫敏?
傅岳:噪音敏感,在臨床醫學和心理學上有一個特定的名詞——對聲音耐受性下降。簡而言之,就是對聲音的承受能力下降了,或者是對聲音的敏感度提高了。噪音敏感只是屬于其中一種情況,另外還有厭聲癥、恐聲癥兩類情況。我在去年給網友上課時提到,我們理解噪音敏感不是為了去對抗它的。如果你把脫敏當成是跟噪音對抗,那你一定很難實現。我不止一次說過,噪音脫敏不是讓人聽不到聲音,而是讓你不在聲音中情緒崩潰,脫敏不是目標,而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將會伴隨很漫長的時間,有的人搬家后開始脫敏,但是花了一年多才開始走上脫敏之路,有的人在噪音環境中,竟然也可以慢慢脫敏,真正做到內心的平靜,執著于自己的事業生活,不被外界擾亂自己的情緒。(建議參考:噪音脫敏線上課程免費分享)
7.怎么判斷是自己太敏感還是噪音擾民?
傅岳:每個人的感受不同,我們不要糾結于到底誰對誰錯,先從自己的感受出發,如果你察覺自己已經對常人并不在意的聲音感到十分困擾了,那你肯定需要開始關注自己的心理和情緒問題;如果你認為有一些噪音是對你產生了影響,你當然也需要去努力改善,包括了溝通、投訴、報警、反擊、搬家等等。我認為判斷自己是比較容易的,但改變他人是很困難了,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以自己感受為主,理性思考,然后付諸行動。
8.安靜之家建立至今有多少人擺脫了噪音問題?
傅岳:我沒有做過這項統計,但是每天都有人擺脫噪音問題。我認為這跟安靜之家沒有多大關系,在沒有安靜之家之前,鄰里噪音或是更廣泛的住宅噪音問題早就存在,前人們各自摸索解決思路,留下了許多寶貴經驗,我們現在不過是在經驗基礎上不斷嘗試和總結,尋找適合自己的方法。我希望越多人擺脫噪音,我更希望沒有人需要擺脫噪音困擾。
9.使用震樓器或者艾丁違法嗎?
傅岳:違不違法不是看你用了什么工具,而是看造成了什么后果。正常情況下,使用這些工具反擊不會構成違法,警察不會因為你用了震樓器就給你罰款或者拘留,最多是沒收,然后找你談話。前提是你反擊過程中沒有對他人造成嚴重的后果,我說的嚴重后果,包括但不限于:多戶受影響,且被多人持續投訴報警,或者是出現嚴重擾民情況,造成人身傷害和財產損失的。這些都是比較極端的案例,一旦出現類似情況,必須停止反擊,蠻干沒有好結果。
10.鄰里噪音糾紛如何去法院起訴?
傅岳:首先是起訴材料的收集,對方的姓名、家庭地址、身份證號碼、聯系方式等等。然后是要準備噪音的視頻錄音文件,這里不必拘泥于第三方檢測結果,生活類噪音很難檢測,檢測機構也不會來做。鄰里噪音擾民,從擾民實質出發,而不是從分貝數值去界定。目前已經有類似的案件,跳過噪音鑒定環節,直接由法院介入的。如果你們之前有過溝通和投訴,還需要自己整理好相關的書面材料,包括你們溝通的文字語音信息,投訴報警的處理結果等等,這些整理工作也可以由律師協助完成。(建議參考:鄰里噪聲污染維權難,訴前禁止令有用嗎?)
11.傅岳老師是專職從事安靜之家的工作嗎?
傅岳:不是。我有自己的工作。
12.為什么安靜之家不做短視頻?
傅岳:我本人不看短視頻,我也不懂如何拍短視頻,加上工作原因,無暇去再增加短視頻的工作。我認為在沒有短視頻之前,大家獲取信息的方式已經很豐富。在沒有短視頻之前,我們靜下心來讀一本書,看一部電影能獲得的快樂與滿足要比現在高不少。
13.為什么安靜之家不能商業化運轉?
傅岳:如果安靜之家做解決噪音問題的咨詢服務,從目前的規模來計算,一年做到十幾萬收入不會太困難。首先每個人進群收費,然后我寫一套攻略售賣,把一套攻略分成二十章,一章一課,每課啰嗦半小時,對外宣傳都是純干貨,再偽造一些評價截圖一片好評。一課收費五十一百的,這些對我來說很容易做到,一定會有很多人沖著解決噪音問題來買單。我還可以組建全國范圍的同城互助群,為同一個城市的噪音困擾人群找到更多的安全感,只要你有欲望,我就能給你營造滿足欲望的產品和服務,你掏錢就行了。我再給自己包裝一下,把央視和各大主流媒體采訪我的內容作為背書,很多人會上鉤的,趨之若鶩,趕都趕不走。然后我只要負責持續開發噪音受害者就行了,越多受害者,我就能賺越多。我這是有多缺錢才會賺這種缺德事呢?
我在知乎開通了咨詢服務,早期是以聲學和隔音相關為主,后來偏向于心理咨詢,因為我本人十年前就考過心理咨詢師二級,但并未從事相關工作,正是這幾年在安靜之家遇到一些焦慮癥、抑郁癥的網友,所以我才想到試水為這部分人群提供一些付費服務,但畢竟我不是專業從事心理咨詢工作的,時間精力都非常有限,所以現在已經停止這些付費咨詢,如果有需要咨詢的,可以直接發我郵箱,或者聯系我個人微信,只要我能收到的一定會給回復(不排除因為工作原因導致回復較慢或個別遺漏)。我希望能把自己知道的內容分享給大家,大家看到后能夠收獲屬于自己的一些思考,啟迪智慧,并且愿意去實踐的,這樣就已經非常滿足了。另外,我去年注冊了一家安靜之家的公司,公司的目的只是為了保留安靜之家這個名號,可能以后會從事心理咨詢和旅游民宿開發業務,但目前我沒有資金投入,也不需要任何人給我投資。
14.隔音裝修是智商稅嗎?
傅岳:隔音裝修有沒有用不能一概而論,你要明白什么聲音能通過隔音裝修來處理,什么聲音不能通過隔音裝修減弱,這是至關重要的。我前幾年就一直在給大家做科普,現在市面上做隔音裝修的商家魚龍混雜,動不動就是從業十年,為2000多戶家庭送去了安靜。就拿北京舉例,在北京有十年以上隔音施工經驗的公司屈指可數,而且都以工裝為主,家裝隔音只占業務很小一部分,能做2000多戶家裝隔音的公司,在業內一定已經有很高的知名度。
所以有的網友接觸到一些短視頻網站上的隔音裝修內容,被忽悠得分不清真假。真正有能力做隔音裝修,并且能起到效果的專業公司,拿的都是實際案例說話,而不是表面吹噓自己多么厲害。我認識一些從業很多年的聲裝公司老板和工程經理,他們在接家裝隔音時,都會跟客戶把注意事項聊透,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都是事先說清楚的,然后讓客戶自己選擇,而不是所有家庭噪音都一概而論,做完后沒效果連人都聯系不上了,這才是智商稅。
15.國外有鄰里噪音問題嗎?
傅岳:有的,但不如國內這么普遍。第一,國外居住模式與國內不同,我所去過的一些歐美國家,大多數城市沒有過分密集的住宅樓,高層住宅很少看到。國外現有的公寓樓也有不隔音的,只是相對來說居住的人員沒有國內多。第二,國外發達國家城市化進程較早,地毯和隔音產品的普及率較高,人們對家庭邊界感意識較強,對城市生活噪音的理解和接受度較高,這些因素降低了鄰里噪音發生的概率,但并不是完全沒有。在國外的超大城市,比如紐約、洛杉磯、東京、首爾、新加坡等地方,高樓住宅比例也較高的,發生住宅噪音問題的概率與國內相差無幾。
16.因為噪音影響選擇搬家的人群應該如何選擇新房?
傅岳:有能力就換獨棟別墅,能力有限就換頂樓邊戶。都換不了的話,暫時租房,可以考慮先租一個頂樓體驗下。通常而言,高層住宅容積率最高的,居住密度大,所以出現噪音問題的概率也很大。
文字:傅岳
編輯:鹿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