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一共4668字1圖,閱讀大約需要10分鐘。
01 我的工廠回憶
02 產業升級的意義
又有點人生感悟想要抒發出來了,稍微有點嘮叨各位小伙伴見諒見諒。
起因是前幾天看到有博主在討論現在直播平臺招人入廠效果很不錯,結果底下有人回復互聯網上非常火的一句話:“你知道去工廠打工意味著什么嗎?”
其實就是想說工廠的工作實在是艱苦,錢也不多。
結果我腦海中就浮現出前段時間高考百日誓師,一大群人去網暴別人熱血女學霸的事。
這我就非常納悶了,如果大家明知道去工廠打工不是一個好出路,那又為什么要去嘲笑認認真真讀書的人呢?
我仔細思考了一下,為啥會出現這樣的撕裂感,恰恰是幾乎沒有人同時享受了讀書帶來的正向收益,同時又體驗過工廠里面的生活。
我算是享受過讀書帶來的收益的一撥人,曾經又有一段經歷讓我簡單感受了一下工廠里的生活,雖不算很有發言權,但還是想和大家聊聊天講個故事。
也是趁著離高考還有接近100來天,好好“勸學”一下,如果有人能因為我的描述從而改變自己,繼而改變人生,那就真的功德無量了。
01 我的工廠回憶
我記得我曾經說過,在我快要大學畢業的時候還是一個非常理想主義的人,覺得找工作不要老“向錢”看齊,一定要找一個自己真正喜歡的。
所以當時在手握十幾個offer的時候,去了一個這其中工資最低的公司,因為那家公司是陪伴我從小長大的玩具公司,我覺得未來工作和玩具打交道應該會非常有意思。
當然并不是真去,因為那時離我畢業還早得很,只不過是先遞交了三方,然后準備提前去他們公司進行為期兩周的實習活動。
這家公司在業內名頭很大,坐落在廣州,去了以后發現其實人還挺多,有來自全國五湖四海的應屆畢業生,大概3、40個人。
其實畢業前實習還比較普遍,很多企業都會要求應屆畢業生提前來,就是希望他們能早點熟悉業務,等畢業后就可以快速上手。
但這家公司還不太一樣,并不是真正的實習,從我后來步入社會懂得多了后才知道,其實當時我們參加的叫做“人力資源培訓”
主要包含的項目有素質拓展、業務實踐、團隊競爭、工廠體驗和產品培訓。
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這個素質拓展,相信很多人一聽這個名字就知道是干嘛,就是前些年非常火的那種增加團隊凝聚力用的那種訓練。
過程就是把大家拉到一片素質拓展中心,每天開展各種團隊性的活動,然后比拼評優。
但我們當時去的地方還比較高端,場地還非常大,在一片海邊,在那里住了好幾個晚上,并不是那種當天去當天回的簡單素質拓展。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個非常高的墻,需要想辦法讓所有人都翻過去,不得不說這還是挺需要技巧的。
當時是真的在所有人的努力下我們成功完成了這項任務,后面大家哭得嘩啦嘩啦的,也是真的非常有成就感。
現在想起來不得不說這個項目還真有點“洗腦”,普通人拉出去走上這么一圈后,還真能產生集體榮譽感,甚至想要為公司鞠躬盡瘁。
也怪不得前些年這玩意非常火,特別是那種小公司還有服務業,最喜歡搞這種。
但真的步入社會,被社會錘煉后,回想起來還是覺得挺惡心人的,現在要是還搞這種名堂,我可能當場就離職了。
但這不是我要說的重點,重點在于工廠體驗的那些天。
剛進工廠園區的時候,其實我還是非常稀奇的,也感覺非常興奮,雖說以前總聽說工廠打工,但還真不知道實際感受是啥樣。
這家工廠的廠區非常大,我印象中有好幾個廠房,但園區好像是封閉式管理,也就是說不能隨便出去,出去得有事請假。
當然工人們好像也沒有出去的必要,一方面是這個地方還挺偏遠的,出園區也沒什么好玩的;另一個方面園區啥都有:宿舍、食堂、小賣部、活動場,儼然一個小社會。
第一天去剛分完宿舍我們就被投訴了,說我們太鬧了,別人有的宿舍工人剛下了夜班,正在補覺呢,于是什么叫“三班倒”,我算是真正知道了。
第二天的活動就很簡單,帶著我們所有人去參觀了園區所有的產線,還有一個園區內的負責人當了一天的導游加解說。
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每一層樓的進門處,居然是把這一個車間的工資,用那種塑料牌給掛出來的,非常醒目。
我至今都還記得,有一層樓上寫的是普通工人每個月3846元,組長4200多。反正這個數字有零有整的,精確到個位數。
那時的我其實還沒意識到這個數的大小,但因為在廣東省,冥冥中也覺得確實不太高。
然后第三天就需要我們真的親身參與到流水線上去了。
我們這群人被隨機劃分到不同的流水線上,讓對應的組長給我們安排任務。
但實際上我們也沒有被分配什么重要的活,數量呢也非常少。
一方面是我們一群新手,本來也不敢讓我們介入比較核心的流程,萬一影響了整個產線就得不償失。
另一個方面,后來聊天才知道,原來大家都把我們當成什么領導又來體驗生活,順便視察一下工廠,可不敢把任務加重了。
我當時就做了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一個人在旁邊,默默地把一堆很小的金屬棒子,用一個手動下壓裝置,插入另一個小塑料零件中。
做了大概半個小時吧,我手上的活干完了,然后就主動要求再給我安排點其他的事,結果就被分配另一個管線上,去給玩具貼貼紙。
我算是從小喜歡做手工的那種,還有點完美主義,剛開始貼的時候,基本上要求貼紙完全對齊玩具凹槽,然后左右也不能歪。
當我看到旁邊一個年輕的女工人那種快速的隨手貼,甚至貼歪了的時候,內心還有一種極其不爽的感覺。
但沒過多久,參與流水線的興奮就被無聊的重復動作磨平了。
我該怎么來形容一下這種感覺呢,一開始還覺得挺有意思,畢竟工作簡單嘛,還不需要動腦。
但當我貼了1個多小時的時候,就已經感覺有點焦躁了,覺得做這事好無聊。
當我再過了一段時間后,就已經覺得這不是人做的事,我發現我只有完全放空自己,什么都不要去思考,才能對抗重復動作給我帶來的那種恍惚感。
但如果我真的這樣做了,就很容易進入到另一個大家經常說的狀態——麻木。
幸好的是我們這群人其實沒有真正的任務指標,基本上就是幫某個環節的人分擔一點東西。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身邊這些工人每天都是8小時的高度重復勞動,確實很能理解現在工廠留不住人是為什么。
當時同時和我一起貼貼紙的還有另一個同事,這個環節畢竟增加了2個人,所以實際上旁邊那個女工要做的事情就變少了,為了緩解無聊于是我們邊做邊和她們聊了起來。
首先就是我們非常關心的工作時長問題,按照她的說法來說,主要是每天的量非常大,就光貼貼紙這一件事就需要馬不停蹄地做,不然規定時間根本做不完,一般都還要加班
這期間基本上也沒什么休息時間,普遍來說就只有中午吃飯還有上廁所的時候能休息下,但時間也不長,次數也不能多。
當我們問到對進廠打工的態度時,絕大多數人還是感到一種無奈,畢竟自己什么也不會,只能走這條路。
至于錢肯定也還是覺得不多的,但和外面做學徒打雜工相比,又顯得幸福了許多。
基本上稍微年輕點的工人,不管男女,都認為工廠打工決不能是自己一輩子的歸宿,都想的是自己好好干幾年,多攢點錢,然后出去做點小生意。
又或者是自己現在沒事的時候學點其他技術,出去后也可以換個行業。
話里話外,他們還是挺羨慕我們這群人,進工廠也就是參觀體驗的,并不是真的進來干活。
第四天,我們這群人又開了個活動,就是每個人上臺去講一下前一天在工廠工作的感悟和收獲,現場還有營銷部的老總準備聽我們的匯報。。
說句實話我是很清楚這個環節實際想要表達什么的,多年的小鎮做題家,在猜出題人的目的這方面,簡直不要太簡單。
其實就是希望我們能上臺抒發一下工人們多么辛苦,那我們未來為了回報他們的辛苦,應該更加努力工作把玩具賣出去,等等話術。
結果當時很搞笑的是有個人上臺演講的內容是說:他覺得公司不講人權,工資又低、工作強度又大,我們應該怎么去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怎么去提高他們的收益。
然后就把我們的幾個負責人弄得挺尷尬,那個營銷部的老總臉一下子就垮下來了,最后磕磕巴巴地解釋了一通。
我們剩下的人當時笑得挺開心,但更多的是發現有人真的把心里話講出來了,反正當天晚上寢室夜話的時候,我們宿舍一群人最后達成了一致的感慨——讀書確實能改變命運。
再后面的事也不多說了,這個工廠體驗環節結束后,那個當時讓老總下不了臺的同學,就被淘汰了,這時我們才知道真有淘汰環節,這期間也陸陸續續有其他人主動離開。
當時也沒想這么多,但到實習活動最后一天時,有一個錄取面談,我們才知道,原來活動參與完了,其實最終是會淘汰大量人的。
更可惡的是,十幾個女生,最終其實只要1個女生,相當于是另外的都是在陪跑。
問題就在于這種比例的淘汰一開始根本就沒有告知,很多人都是此前手上握有好幾個offer,如果早知道會這么玩,那從一開始就不會來的。
結果參與完了才說,當時的時間也進入了校招的末尾,要想再找工作確實就非常難了。
我當時是沒有被淘汰留下來的一員,說實話我也對這種“欺騙”行為感到憤怒,再加上這些天體驗的工作內容不是我想象的那樣。
最后也是主動離開了,立馬投入到新一輪的找工作中,運氣也比較好,后來進入了互聯網行業,現在看來那個時候的決定確實是足夠明智。
02 產業升級的意義
說完曾經工廠的體驗后,還是要聊一下讀書能帶來的正向收益。
大學豐富多彩的生活和各種知識學習應該沒必要多講,我們還是俗一點,要做對比就直接對比畢業后的工作薪資情況。
我畢業的大學是一個普通985大學,當年剛畢業的時候我身邊就有好多同學月薪過萬,甚至已經是按照年薪去計算。
我的一個舍友,剛畢業的時候就拿到每個月1.8W的工資,一年能給到16個月,對,同樣在廣東省。
即便就是說我,我是我們班上畢業后混得最差的人,現在在成都也能拿到一份遠超普通白領的薪水,而我們公司招人的硬性要求就是學歷必須是985、211畢業。
看到這里肯定有小伙伴要問了,那如果高學歷就能畢業拿高工資,那為什么我們大學不多招點人呢,為什么現在還會有初中、高中分流的問題?
這是因為我們每年大學生招生數量,從來都不是根據我們學生人數的多少來定的,從來都是根據社會面上所擁有的可供高學歷人才發揮能力的崗位來定的。
意味著市場上有多少碗,我們才下多少餃子,不然下多了社會承載不了,最終還是變成了畢業即失業的狀態,他還沒有一技之長、面子又拉不下去,想就業就很困難。
其實最近這些年,大學生擴招多多少少也還是出了點問題,每年畢業即失業的學生非常多,當然也跟大的經濟環境不太好有一定關系。
那有另外的小伙伴肯定就要質問了,那難道剩下被分流的人,就只能一輩子進工廠打工,辛苦地賺血汗錢嗎?
所以這就是我們現在想要繼續產業升級的意義。
說白了,我們當下不得不維持相當大規模的低端制造業,本身也是跟我們勞動力數量多、工業水平不夠高有關。
雖然看上去我們已經從最早只能做低端制造,慢慢發展進入中端、甚至高端,我們能做手機、汽車、甚至大飛機。
但實際上有相當多產業的利潤大頭并不在我們這里,比如蘋果手機一臺就是1萬塊,可能怒賺幾千元;一臺小米手機幾千塊,只能賺個幾百元。
產品利潤不高,那相關產品供應鏈上各個環節的利潤也就不高,那對應相關環節的工人們的收益那肯定也不高。
同理,就算是要進工廠打螺絲,你到底是給玩具打螺絲,還是給手機打螺絲;你到底是給汽車打螺絲,還是給飛機打螺絲。
不同產業的利潤有高低,自然對應工人的收入也有高低。
而我們想要繼續產業升級的意義就在于:想要努力把不同產業的利潤大頭逐漸抓在自己手里;同時進軍更高端收益更大的產業,創造更多高收益的崗位。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一步步去提高工人的收益,才能去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
而你想繼續產業升級,就勢必會動到其他國家的利益,分割他們當前所占有的利潤。
也是因此,我們和發達國家的矛盾就不可調和,也就是最近這么些年外部環境如此惡劣的根本原因。
最后,年輕小伙伴們還是要努力學習,因為讀書不僅能改變你自己的命運,可能還能改變別人的命運!
我是Marx乖巧,為您送上時政熱點的思考。
如果您覺得寫得還行的話,那就請點個關注點個贊吧,謝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