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去了一次四川宜賓,一定還想來。這應該是來過宜賓的游客最真實感受。
宜賓有“中國竹都”之稱,在去往蜀南竹海的道路上,需要穿越十幾公里長的竹林大道,如同歡迎游客的最高禮節。蜀南竹海萬里碧波隨風搖曳,這里是竹的海洋,讓人心馳神往。文人雅士愛竹,他們把竹子高潔、挺拔、俊朗視為君子的象征。鄭板橋一生愛竹畫竹,最知名的是《竹石》名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蘇軾為了竹子,寧可放棄美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竹與石,宜賓都齊全了。從宜賓機場出來,寬闊的道路兩側種植不少綠竹,整潔清爽。在宜賓大街小巷隨處可見竹子,竹子與一個城市結合地恰到好處。這樣的城市如何不惹人喜歡?
宜賓還是萬里長江第一城,地處云貴川三省結合部,金沙江、岷江、長江三江交匯處,千里長江由此發源地,滋養華夏大地。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水是智慧之源,也是財富聚集之地。宜賓人好客,他們從來不排外。在三合廣場,修復的夾鏡樓成為宜賓網紅打卡地。夜晚燈光璀璨,市民在廣場跳舞,遠處江水滔滔,一幅和諧畫面。
宜賓還是中國酒都,這是喝酒人士津津樂道之地。有酒就必須有菜。李莊白肉聞名遐邇,何三刀師傅一手舉著調料托盤,一手拿著幾斤重的刀片肉。一片肉薄如紙片,蘸上調料,而調料當中的生蒜與辣椒均勻調配,直擊味蕾,大快朵頤也不會覺得油膩。宜賓燒烤精致、味道層次豐富,也是宜賓餐飲亮點之一。四川人講究巴適,宜賓作為三省交界之地,吸收各地之所長,將一個宜居城市的亮點展現到極致。
宜賓還在迅速發展,各處都在呈現不同亮點。這一次,我跟隨“網眼看宜賓”網絡達人采風團走訪了宜賓一區兩縣,深入體驗宜賓在生態保護、特色農業、數字賦能等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對宜賓的理解又加深了不少。
01
宜人宜賓不是一句空話
距離上一次來宜賓,過去了五年多,宜賓發生的變化讓人稱贊。
南溪區距離宜賓40公里左右,在南溪長江第一生態園,映入眼簾是南溪·長江第一灣,長江三江匯流形成第一個大回轉,江水清波蕩漾,江面薄霧籠罩,對岸金黃色油菜花點綴。
生態園沿江修建一條幾十公里的跑道,沿岸種植了各種綠植,各種精心造型的花圃,每一步都有景致。正值春天,花紅樹綠,鳥聲啾啾,樹林里還有為小鳥精心營造的鳥巢。在這里,散步或者跑步,都會讓人心曠神怡。
第一灣也是水中大熊貓白鱘等珍貴魚類的主要產卵地。每年的11月,成千上萬的鴛鴦、紅嘴鷗等鳥類都會在第一灣休憩。這些改變來自南溪對第一灣流域范圍內的資源保護的好。
南溪釀酒專用糧現代農業產業園油菜花飄香,站著棧道遠眺花海,遠處村莊炊煙裊裊,構成了和諧農村生態圖景。五糧液專用糧基地,喀斯特地貌,梯田落差大,視覺沖擊強。這里成為近郊游客打卡的網紅點,遠處的農家樂食客滿堂。一地油菜花種植與地域品牌結合,這是南溪農業種植的一大創意。
江安竹島是一個以竹為主題的休閑公園,沿江有一條3.5公里的活力環線,4.5公里的親水漫步帶。島上散養的孔雀悠閑踱步,心情舒暢的時候它們會對游客開屏。江安打造竹島,既保護了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也進一步提升城市品位,一舉多得。
不管是南溪,還是安江、長寧,我們走過這些地方,無疑不在以生態環境保護為前提,建立結合優勢產業,踐行生態保護與綠色產業協調發展。生態的改變,提升了市民幸福感和農民收入。作為長江首城,宜賓搭建生態屏障,體現一地之責任。
此外,宜賓環境保護其中一大亮色就是“文化打撈”。宜賓是古城,2200多年的歷史,修復古城古建筑也就是其中一項重要工作。主城區也在對古街進行修復,李莊古鎮煥發活力,江邊的籃球場與足球場為市民運動提供了便捷,李莊也開發了名人故居,這里有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記者、作家楊瀟在《重走:在公路、河流和驛道上尋找西南聯大》》有經典描述,當年一群西南聯大教授團在宜賓碼頭打撈古籍,曬書,都在宜賓留下精彩的一頁。如今看著江水奔流而下,站在宜賓總能感慨萬千。
宜賓文化深度遠不止如此,僰人文化留下了未解之謎。宜賓還有千年早茶文化。更何況,文化的內涵還可以不斷延伸,如今竹文化、酒文化同樣在煥發光彩。
“宜人宜賓”不是一句空話。晚上到宜賓街頭走一走,晚上十點依舊摩肩擦踵。夜經濟如此繁榮,足可見一個城市的活力。
02
現代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宜賓的農業沒有落后。走進了萬里長江第一縣——江安,在下長鎮晚熟柑橘現代農業園區,不同品種的橘子,紅彤彤壓彎了綠樹枝頭,一片豐收的景象。摘一顆品嘗,水果滋多甜度高,這里的產品遠銷全國各地。
江安抓住了晚熟柑橘這個大品牌,打造了柑橘博物館,奠定了自身的行業地位。這里的果園聯動村集體經濟,以農業、文化、旅游三產融合,進一步提升產區品牌形象。
距離蜀南竹海景區有長寧縣生態養殖示范觀光園,連?的標準化稻漁養殖良田映入眼簾。天氣回暖,農戶正在養殖稻田倒蝦籠,活水養殖,小龍蝦通體干凈。早春的竹海小龍蝦從這里出發,走進了消費者餐桌。
長寧龍蝦基地設施配套齊全,交通便利,長寧“稻漁種養、綜合循環”的農業產業體系日趨成熟,靈活多變的方式不斷吸收農民養殖。長寧保住“米袋子”又鼓起“錢袋子”,讓農戶快速駛向了致富之路,成為名副其實的魚米之鄉。
長寧縣九牛食品為農業產業龍頭企業,建立專業合作社與家庭農場等等多種養殖模式,與種植戶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合作共贏,目前已經成為西南最大的萬頭生態肉牛育肥基地、5萬頭肉牛屠宰和冷鏈物流基地兩個核心區,示范帶動全縣肉牛養殖戶達131戶。九牛食品在省內率先搭建“生態牧業數字經濟運營管理平臺”,利用可穿戴設備和無線數據傳送,通過數據采集、分析、監管等功能,實時在線監測肉牛健康情況等,實現園區肉牛產業智能化管理、數字化分析。
從稻田龍蝦養殖,到牧場養牛,長寧縣在綠色農業,科技賦能這條路越走越有心得。在農業方面,宜賓很多市縣都搭建了智慧農業應用平臺,提升農業種植效率,提高病蟲害預防能力,充分實現了科技賦能農業現代化發展。在宜賓,大學城、科技城越來越多,配套的人才政策不斷吸引人才落戶,為新興產業輸送源源不斷的科技和智力支撐。
宜賓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重要產業從“一黑一白”(煤炭與白酒)轉向數字經濟新藍海和綠色新能源“一藍一綠”產業。宜賓推動高質量發展,正在加快建設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全球一流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國家級晶硅光伏產業集群和全國同類城市領先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這樣的宜賓代表未來產業方向,未來可期。
03
宜賓的第一
在宜賓行走,隨處可見“第一”。萬里長江第一城,萬里長江第一古鎮,長江第一縣等等,占據地理優勢讓宜賓處于領先地位,“第一”植入到市民日常生活當中。如今隨著宜賓發展駛入快車道,不落人后的干勁更加明顯。
宜賓正在變的更好。很多人參觀了市縣之后,由衷感嘆,這里都不像區,不像一個縣城,而更像一個大城市。宜賓具備了大城市的格局,格局決定了發展高度。
宜賓的天氣多變,上午大霧迷城,很快云撥霧散,太陽出來,氣溫很快升高,也有可能大霧再次迷城,讓人琢磨不透。但是宜賓重視人才引進,重視生態產業融合,走綠色產業發展之路,脈絡已經非常清晰。
2022年7月,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在宜賓召開,全世界的目光投向宜賓。宜賓向全球發出邀請:一輩子,總要來一趟宜賓吧。2023年6月,宜賓將會再次會向世界發出邀請。宜賓只會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