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有一些俗語,同一類型的句子,意思則完全反過來了,似乎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本文要說的一句農村俗語就是這種類型。
此句俗語是“墳頭有草子孫稀少,墳頭塌陷家財萬貫”,而意思完全相反的俗語是“墳頭塌陷少子孫,墳頭有草家生金”。
這兩句俗語,為什么會出現兩種意思相反的說法呢?哪一些更符合農村民俗的大眾心理,讓人更容易接受呢?
從農村民俗角度來看,民眾普遍認同的是“墳頭塌陷少子孫,墳頭有草家生金”這句俗語。
一、墳頭長草到底好不好?
從農村風俗來說,墳頭立好后,兒孫希望三年內能夠長出草來,如果多年不長草,就不吉利。
通常來說,草的生殖能力很強,堆墳頭的時候,“熟土”(即地表長了草的泥土)就不用說,總要帶一些草根和草籽,一般一兩年就可長出茂盛的雜來。
就是堆上“生土”(處于地表層比較深的沒有植物生長過的泥土),也能飛籽長草,兩三年后,也能長出一些雜草來,即使不茂盛,也可覆蓋墳頭。
農村民眾通常的做法是,在“掛社”(又稱“攔社”)的三年內,在給新墳添土的時候,要給墳頭覆蓋草皮,或者種植一些四季常青的低矮草品種。
比如,我們家鄉民眾喜歡在墳頭種植一種常綠草,俗名叫藍珠草,結出的果子像藍色的珍珠。其主要原因是這類草一年四季常青,長得也不高,高出地面五公分左右,且密集地生長在一起,能起到保土作用。
再說,這種草比較“霸道”,種上它們后,其他的雜草和小樹木就無法生存。這對以后掃墓是一件省力的事。
農村民俗以為,墳頭上長草,說明墳墓有地氣,也有生氣,墳頭長草,意味墳墓后代將來人丁興旺。
清明節上墳祭祖,稱為“掃墓”,也稱“祭掃”、“掃祭”等。“掃”就是把墳頭及周圍一定范圍內的雜草、樹木清除。
但是,這種對墳墓清掃是有講究的,對墳頭的雜草只能砍掉,不能連根鏟掉,或拔掉。正因為如此,很多地方把“掃”的意思解釋為“砍青”。
現在一些年輕人為了圖力事,不想去砍雜草,用除草劑在墳頭灑一遍,雜草一片枯草。這種偷懶的辦法總是遭到老人的斥責。現在很少看到有人拿著除草劑去掃墓的了。
很多地方習俗,上墳時,一年之內只有清明期間清除一次雜草,其他的時候,只能任其自然。
以上這些風俗說明,墳頭生草是普遍現象,墳頭不生草才是特例。
農村有這樣一種習俗,凡是寸草不生的地方,既不能選擇為陰宅,也不能建陽宅。因此,農村習俗,并不喜歡這樣的特例。
由此,民間才普遍認可“墳頭有草家生金”。
實際上,這是與草木同生,與草木同腐的一種自然規律,只要是埋葬在土內,任何人都逃避不了這個結果。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來自大自然,回歸大自然。
那么“墳頭有草子孫稀少”又如何理解呢?
事實上,這句話并不是說墳頭不能長草,而是說墳頭上的草,每年都沒有人去“砍青”,也就是沒有人去祭掃,說明后人很少。
當然,這句話往往也是用來嘲諷那么多年不給先人掃墓的人,是一句反話。
二、墳頭塌陷是好事還是壞事?
按照農村說法,墳頭以“鼓鼓的”為好,說明后代興旺。而墳頭塌陷,說明這種墳頭沒有人照料,要么就是沒有后人,要么就是比較貧窮,連肚子都顧不上,哪里顧得上先人的墳是“鼓”還是“塌”。
事實上,墳頭塌陷也是一種自然規律。墳墓年代久遠后,就會塌陷,通常有三種情況:
一是墳頭的土會流失,變得越來越矮。
二是墳頭內的棺材會腐爛,在泥土的壓力下,會慢慢地塌陷下去。
三是外力的作用,比如一些穴居動物,像狐貍、穿山甲、獾等中型動物等,將墓穴中的土搬運出來,致使墳堆塌陷。另外,鄉村的牛踩,或者用頭頂,也能使墳堆塌陷。
有一些墳堆比較大,埋得比較深的墳墓,因有泥土支撐有力,不太明顯。一些墳堆比較小,埋得比較淺的,就比較明顯了。
正因為如此,按照農村風俗,對一些老墳,逢清明節這天,要進行整修添土。現在看到的一些年代久遠的老墳,早已不是原來的模樣,都是通過后人多次整修才是現在的模樣。
只不過,子孫后代越興旺,祖墳整修也就越頻繁。而子孫后代越稀少的,就越沒有人管,久而久之也就塌陷。
另外,一些舉家或舉族遷出的墓地,無人管理,也容易塌陷。
不過,話又說回來,對大多數家族來說,宛如一部歷史,其興旺和衰敗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俗語有“窮不過三代,富不過三代”之說。
我們從地方史志中發現,凡是能載入地方史志的人物,都是一些在地方有貢獻,或有名望的人。
一個家族的墳墓也是一樣,凡是為家族做出貢獻的人,比如始祖、名人等,他們的墳墓大多得以保存。
而那些默默無聞的先人,還能保存塌陷的墳墓,已是很不錯的了。大多數的先人墳墓早已蕩然無存,化為泥土,與大地同在。
我們現在的人,作為前人的后代,又有哪家沒有這種情況,能夠把自己嫡系祖先的墳找到?
試想,如果我們所有先人的墳墓都還保存,還有消失,都是千古不化,得占多少土地?
因此,“墳頭塌陷少子孫”雖為民俗認為,但并不完全有道理,也不科學。而“墳頭塌陷家財萬貫”這一句,過去雖然也是一句嘲諷人的話,同樣也是一句反話,除去迷信部分,還是有一定道理。
埋入土中,沒有永垂不杇的,墳頭塌陷,直到消失,與大地同存,也算是給子孫留下方寸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