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劇照
01
1927年,上海,年輕學者潘光旦,搞了一個婚姻家庭方面的問卷調查。
在征集到的317張問卷中,有一張問卷的末尾,寫了這么一段有趣的話:
“我是根本反對家庭制度的人。我主張不但不要中國式的大家庭,且不愿需要西洋式的小家族制。
家庭的壞處,使我們自私,使我們個性不能發展,使我們社會中多添許多的罪惡事實。我認為根本不必要家庭。
準此,我們更不要什么一夫一妻制,我們主張廢除婚姻制度,男女自由結合,(我不說結婚!)以戀愛為基礎的自由結合,提倡自由性交。
至于父母奉養和兒童養育,可設公共養老院及兒童公育機關處理之,不一定要有家庭才可以維持也。”
寫這段話的人,猜測有可能是一個受過西方自由主義或蘇俄杯水主義影響的文藝青年,反對傳統,蔑視權威,排斥家庭責任,崇尚個人自由。
潘光旦
潘光旦在美國留學四年,對歐美open社會風氣頗有研究,是見過大世面的人。
據他自己講,他在美國留學時曾聽說美國西部某大學風氣很壞,該學校的教授對人說,學校女生75%已非處女,學生則認為教授在胡扯,遠不止75%,至少95%。
饒是如此,當潘光旦看到這段話時也有點震驚,認為此觀點嚴重脫離中國現實,有點匪夷所思,是極端個人主義。
96年后的今天,再看這個觀點,相信很多人仍會覺得激進前衛、離經叛道、嘩眾取寵。
再過96年,到了2109年,人們還會認為這話過分嗎?
我想不會了。
所謂離經叛道、不合常理,不能說明觀點錯了,很有可能是觀點超越了時代,不為當時所容。
家庭、婚姻是歷史的產物,不是從來就有的,時代發展,觀念進步,它們總有一天會退出歷史舞臺。
02
問卷調查的地點在上海,中國社會經濟最發達的地方,引領全國風氣。
而填寫問卷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最起碼得識文斷字。
這兩點,意味著這次調查,反映的是在魔都奮斗的知識階層的家庭婚姻觀。
從調查結果看,這群人的家庭婚姻觀念很先進了,幾乎與當時國際接軌了。
擇偶標準。
男人選擇女人的十大因素中,排第一位的是性情,其次是健康、教育造詣、治家能力、相貌體態、性道德、家世清白、經濟能力、母性、妝奩。
女人選擇男人的十大因素中,排第一的也是性情,其次是健康、辦事能力、教育造詣、性道德、相貌體態、經濟能力、家世清白、父性、家產。
解釋一下。性道德,指感情專一與否;父性母性,指養育孩子的責任意識;經濟能力,指賺錢能力;妝奩與家產,指對方能提供的物質(財力)。
結婚目的。
大多數男人結婚的首要目的是良善之子女養育,其次是浪漫生活與伴侶、父母之侍奉、性欲之滿足。
大多數女人結婚的首要目的是良善之子女養育,其次是父母之侍奉、浪漫生活與伴侶、性欲之滿足。
生育孩子。
76%的人主張少生子女或者限制生育,認為生幾個孩子,取決于個人經濟能力和父母智力。
他們認為,教育是家庭對子女的唯一重大責任,也是子女的 唯一重大權利,生了孩子又不能給他提供好的教育環境,不如不生。好的教育環境,取決于家庭經濟能力和父母智力。
03
潘光旦對調查結果不滿意,尤其在結婚目的這一塊,他認為“浪漫生活”太受重視了。
“浪漫生活”是個人主義的產物,都追求浪漫生活,逃避家庭責任,婚姻容易破裂,進而導致男女濫情,社會風氣和秩序變得不可控。
通過分析,潘光旦還發現,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對婚姻中的“浪漫生活及伴侶”越重視,大學程度的人,48%認為這是結婚最重要的目的,而小學程度的人,無人把它排在第一位。
也就是說,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越追求浪漫生活,越講求個人主義,對養育子女看得越淡。
潘光旦對此憂心忡忡,他認為當時的教育制度不利于家庭的存在,也不利于種族的延續。
能上大學的人,智力和體力超越一般人(攜帶優秀基因),如果這些人只顧自己幸福,輕視養育子女,長此以往,華夏后代數量和質量都將受到損耗,不利于民族復興。
內憂外患的動蕩年代,社會達爾文主義大行其道,潘光旦作為一個有家國情懷的社會學家,將社會現象與民族興衰聯系起來研究,批評“無后主義”,呼吁優秀的人(社會價值大的人)多生孩子,提升民種品質,無可厚非。
然而,民族太宏大,個人太渺小。對個人而言,優秀的人沒有義務為多災多難的民族多生孩子。
畢竟,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你生再多的孩子,民族也不會給你分擔一丁點養孩子的成本。
一個健康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論他是否是優秀的人,他應當有選擇的權利,選擇結不結婚,生不生孩子,生幾個孩子。至于能不能通過個人努力實現這些選擇,那是另一回事。
人的一生,應當追求個人幸福(這與責任并不沖突),把“浪漫生活”視為結婚的首要目的沒有任何不妥,選擇不生或少生孩子也沒有任何不妥。
人不是工具,而是目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