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三位徒步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的探險家和負責后勤保障的同事們告別后,我們準備從米蘭出發經235省道原路返回羅中鎮,去羅布泊無人區深處看望幾位老朋友。吃完早飯準備出發前,馬揮老師把我叫到一邊:小劉,你去幫我買四瓶酒,這個錢算我個人的,別算到公賬里,也別開發票了,到時候到了老哥幾個墓前,我陪他們好好喝幾杯。
余純順墓碑
馬揮老師退休前是中央電視臺的導演,以總導演的身份參加了國慶七十年大閱兵,現為中國探險協會的理事,相對于這些,更為他津津樂道的是年輕時以隨隊記者的身份參加了黃河漂流以及這些年來與中國第一批探險家們的共同交集。
四十年前的黃河漂流
我答應著往飯店外走,卻被宗同昌宗老爺子一下叫住,宗老爺子囑咐我:一定要買高度的本地酒,他們都不愛喝低度的。聽聞此,我不知為何眼圈就給紅了。如果一切順利,我們將前往羅布泊腹地深處的四座墓碑(其中一座為失蹤紀念地的衣冠冢),分別是彭加木失蹤紀念地、余純順墓地、陳宗器墓地、趙子允墓碑。作為國內知名的西藏阿里和西域考古探險專家,今年已經74歲高齡的宗同昌老爺子,與這四人都有些淵源,故人見面,難免傷感。
彭加木,廣東省番禺市人,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副院長,多次前往新疆羅布泊地區進行科學考察,最后一次進入羅布泊地區考察時,為了給國家節省經費,于1980年6月17日只身離開隊伍外出尋找水源后離奇失蹤,后雖經多次搜尋,依然沒有找到其下落,其失蹤紀念地位于羅布泊無人區東部八一泉附近。
余純順,上海人,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批成長起來的探險家,有當代徐霞客之稱,1988年開始獨自徒步全國,成為國內第一名徒步走完川藏線、青藏線、新藏線、滇藏線、中尼公路的探險家,徒步行程累計四萬多公里,在1996年6月即將完成獨自穿越羅布泊無人區(此次活動向導為趙子允)時,不幸遇難,后尸骨埋葬于羅布泊無人區西側靠近樓蘭古城附近。
陳宗器,浙江新昌人,中國近現代著名地理學家、氣象學家,中國地磁學奠基人,師從瑞典籍科學、探險家斯文赫定,后經斯文赫定資助前往柏林大學求學,建國后,為新中國地理學做出了卓越貢獻,一生情系西北,女兒因此起名為陳雅丹,1960年逝世于北京,部分遺孤埋葬于其測定的羅布泊湖心處,立有陳宗器墓碑。
趙子允,山東曹縣人,畢業于西安地質學院,新疆地礦局地質高級工程師,國內著名地質工作者、特種旅行向導、探險家,人稱趙工、沙漠活地圖,為國家完成大量空白地區的填圖工作,尋找出大量有價值礦產資源,退休后利用自己的工作經驗開始從事特種旅游工作,參與完成大量科考、探險帶隊任務,于2004年9月探礦歸程途中不幸遭遇車禍遇難。趙子允與我們此次同行的宗同昌老爺子私交甚厚,兩人多次共同參與西部探險活動,睡一個房間或帳篷。趙子允去世后,在宗同昌等人的倡議和操持下,將部分遺骨埋葬于其生前工作與深愛的羅布泊湖心處,與陳宗器墓碑相鄰。
我們此次拍攝團隊,除了央視的隨隊主持人和記者之外,還有幾位特殊的嘉賓,除了上文提到的馬揮老師和宗同昌老爺子之外,還有一位來自新疆本地迪坎兒村的白克力老先生,老先生可以說是祖傳旅游從業者,現在也主要從事沙漠特種旅行的帶隊工作,其祖父當年曾作為斯文赫定的向導參與了樓蘭古城的發現與羅布泊游移之謎的測定。
這幾座羅布泊無人區深處的墓碑,因為工作的關系,我都曾經多次前往,但是之前的前往更多是商業因素在支持,這次突然上升到了追思故人的層面,我情緒上多少還是受到了一些渲染。一路上開車略有些亢奮,幸虧我是收尾車,要不然車隊大概率是要超速。因為此次活動有官方加持,我們走的路線也凈是挑好走的路段走。五六個小時就從米蘭鎮到達了余純順的墓地前,此時夕陽西下,太陽的余暉直直的照射在廣袤的羅布泊無人區。
夕陽西下
宗老爺子和馬揮老師站在余純順墓碑前,訴說著他們曾經的生前過往,我們站在旁邊驀然靜聽,思緒仿佛一下拉回到了二三十年前那個崢嶸歲月,情到深處,我們也不禁潸然淚下。由于余純順生前沒有留下子女,我們也就沒與其家人聯系,祭拜后直接走近路前往羅布泊湖心方向的趙工墓和陳宗器墓碑。
陳宗器墓碑
在趙工墓前,宗老爺子想起了自己與趙工的點滴過往,幾次探險和穿越塔克拉瑪干沙漠的場景,以及2004年中日聯合穿越塔克拉瑪干活動時,兩人在克里雅河畔達里雅布依分別的最后一面,沒想到那一面之后,兩人就再也沒機會并肩戰斗了。又說起了趙公墓和陳宗器墓的不同,當年為趙工立碑之時,宗老爺子他們考慮到羅布泊地區的氣候和風向等問題,將趙工墓碑立在了背風面,與相隔不遠的陳宗器墓碑相比,趙公墓受自然風蝕的程度確實小了很多。
我們拿出隨車攜帶的衛星電話,撥通了趙工愛人以及陳宗器老先生女兒陳雅丹的電話,告訴他們老朋友來羅布泊無人區看望他們的家人了。最后我們把墓碑附近做了簡單的打掃,通過鞠躬或者叩頭的方式分別表達對老朋友/老前輩的敬意與思念,把提前買好的酒倒在墓碑前。此時天色已晚,再趕往彭加木失蹤紀念地已不現實,我們決定先趕回羅中鎮住宿。
撥通衛星電話
左至右:宗同昌、白克力、馬揮、領隊
瑪吉阿米藏地旅行,專注于小眾旅行線路,更多藏區旅行小眾線路、無人區穿越、藏區旅行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川藏線 (就川藏線 這三個字,加黃V認證,與本訂閱號頭像相同),我們一起出發,去看別人看不到的中國西部之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