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越秀地產的權益銷售金額真實性,是投資者熱議的話題。
有投資者公開質疑,越秀地產通過第三方榜單數據,將今年1至2月的權益銷售額占比由60%多提升到90%以上。
包括克而瑞在內的多家機構顯示,越秀地產全口徑銷售金額為224億元,權益銷售金額為211.3億元,占比達到了95%。
其中,克爾瑞數據顯示,廣州地區全口徑銷售額123.43億元,權益金額70.48億元,均位于廣州第一位,有多達140億元權益金額來源于廣州之外的地區。
顯示,數據的真實性難以支撐。
無邏輯觀察統計2018年至2022年克爾瑞披露的房企銷售數據,其中2018年越秀地產實現了權益銷售占比達105.27%,排名每年逐前、權益銷售比也在逐增,2022年終于靠著權益銷售金額進入了全國房企前十名,權益比達99.33%。
不過,越秀地產也否認了投資者的質疑,表示,公司從未向第三方行業機構提供過權益銷售金額數據。
從合規披露的消息來看,關于權益銷售額和權益土地儲備,翻到越秀地產2019年年報,就已發現沒有披露公開數據。
越秀地產權益土儲、權益銷售金額,成為了“迷一樣存在”。只不過,需要投資人和公眾依靠其他方式進行佐證。
盡管這兩項數據難以知道具體數額,但有兩項數據可以很直接說明越秀地產權益銷售額:新增土地儲備、非控股權益收入。
我們統計2019年至2022年中的新增土儲數據(經審計),權益比分別為58.48%、67.61%、58.78%、63.14%。
2022年下半年,越秀地產披露公告中,自身拿下20宗地塊,總建面約338.75萬㎡,權益比為47.2%;綜合上半年拿地情況,全年新增土儲為684.31萬㎡,權益比為52.9%。
同時,全年拿下的36宗地塊,權益比超過50%的僅有14宗,占總額不到40%。
4年權益新增土儲占比在53%到67%之間;如何將不到7成權益土儲,賣出90%及以上,是個好問題。
非控股權益收入中,2018年至2022年中期,越秀地產對應占總收入比例分別為10.27%、26.36%、9.29%、33.91%、31.95%,處于波動向上趨勢。
合營、聯營操盤項目存在諸多不確定性,特別是大量房企爆雷之后,也會給合作方開工、銷售收入造成不小的阻力。但卻是規模擴大的“利器”。
拋開越秀地產來看,第三方機構排行,向來有很大的水分,與真實銷售往往存在不小的差距。
房企愿意花錢買榜單,主要是為了拿到融資或更加便宜的資金,因為金融機構融資評估的主要參考之一,就是:第三方機構排名。
2016年左右幾年,泰禾、福晟、佳源等閩系房企通過“沖榜”方式,打開了融資渠道和降低融資成本。
后來,我們都知道,渡過2020年房地產融資“最好”的一年之后,“三道紅線”等陸續出臺,第三方機構的排名水分,也被擠了出來,“鬼故事”也紛紛上演。
過去,“買榜單”這個事,基本很少有國央企參與,原因也很簡單,它們本身自帶“融資成本低”的技能。
作為廣州國企,越秀地產并不需要擔心融資問題,借貸成本也在逐年下降,由2019年的4.93降到了2022年中期的4.11%。
翻看越秀地產最近兩年的積極拿地動作,也可以看出一二。
以2022年拿地情況來看,除了廣深市場外,以上海、杭州、合肥、南京為主地華東市場,以重慶、成都為主西南市場、以鄭州、長沙為主的華中市場,都是越秀地產重要發展市場。
進一步看權益比,也能發現大部分是50%以下,2021年新增土儲情況同樣如此。
想要扎根新城市或發展更多城市,通過提高第三方機構排名打響知名度,不失為一種好的方式。
與合規披露的銷售相比,“謎一樣”的權益銷售額顯然更有操作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