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克劍
綠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態環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礎、人民共同的期盼。近年來,通過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在各個領域推進綠色發展,努力實現“雙碳”目標,我國生態環境治理取得耀眼成就,美麗中國建設開創新局面,百姓盡享生態福祉,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
目前,“綠色發展”“降碳”“減污”等熱詞在地方政府工作報告中頻頻被提及。在今年全國兩會即將啟幕之際,回望我國綠色發展之路的成就與經驗,展望綠色發展帶來的生態利好與民生福祉,探討當前綠色發展所遇問題與瓶頸,找到相應解決方式與辦法,繼續算好“生態賬”,將為今后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提供相應支撐。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
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指出,2022年我國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順利完成,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美好生態來之不易,要趁勢而為,繼續推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實現“雙碳”目標,我國仍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其中最大的困難就是產業結構不合理,這就需要多行業、多領域的合作轉型。通過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力度、重點發展新興技術、持續壯大綠色產業規模等方式,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通過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化解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堅決遏制“兩高一低”項目盲目發展、優化生產力布局、深化區域間分工協作,引導資源型產業有序發展,增強區域發展的平衡性和協調性,實現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
廣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
如今,我國的發展已經從求“量變”轉變為求“質變”,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綠色發展,是新時代賦予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時代課題。
通過將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工業、農業、服務業全鏈條各環節,積極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以節能、減排、增效為目標,大力推進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標準創新,全面提升傳統產業綠色化水平;通過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不斷提高化石能源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推動能源綠色低碳發展;通過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推進交通運輸工具綠色轉型,提升交通基礎設施綠色化水平,構建綠色交通運輸體系;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科學利用海洋資源、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推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推動重點區域綠色發展
城鄉是人們聚居活動的主要空間,把綠色發展理念融入城鄉建設活動,在不同區域也要有所協調、側重。與城市相比,綠色發展在鄉村尚存在一些瓶頸問題。要將鄉村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相融合,算好城鄉“生態賬”,不斷深化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通過將綠色發展作為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探索鄉村綠色發展新路徑,積極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推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目標不斷實現;通過深化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在嚴格落實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責任的前提下,允許跨區異地造林增匯降碳、異地購買抵扣一定比例考核目標等方式,逐步拓展新增碳匯抵扣、生態產品總值考核目標等標的物,進而引導廣大鄉村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進而為美麗鄉村建設提供動力。(作者王克劍:城市建設雜志社社長、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鄉村發展協會特聘副會長、歐美同學會東南亞和南亞分會副會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