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狂飆》上線,算是在春節期間刮起大風,引起巨大關注,而俞敏洪在接受采訪時卻說不太喜歡,原因是:《狂飆》中民營企業家沒一個好人,他希望未來此類型作品,民營企業家中至少有一半要是好的,否則沒法看。
俞敏洪的這番言論,看上去有點吹毛求疵,實際上,理性的看待問題,又覺得他說的似乎也沒有錯,價值觀的導向,有時候就是在這不經意之間。
要知道《狂飆》里面,算是有點知名度的民營企業家代表:高啟強(建工集團、強盛集團)、陳泰(建工集團)、徐江(白金瀚)、蔣天(沙海集團)包括后面村委會成立的房地產公司,有一個算一個,都沒好人。
這也就是為什么俞敏洪說希望未來能夠增加一些正面民營企業家形象的原因。
不過雖然是希望,可在一定程度上很難實現,畢竟像這類作品,一般劇中出現的人物、企業都會與劇情息息相關,貿然的加入一些正面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很難把控,會被認為是注水。
所以,導演其實也很難。
不過從以往很多影視劇作品中還是能夠得到很好的例子,以目前的影視劇角度來看,很多作品似乎都走進了一個誤區。
那就是必須關聯到劇情,最好是對立面,產生強大的對立感。
而實際上,還是有很多解決的辦法:
01
刻意弱化正面形象的危害
正如俞敏洪擔心的一樣,刻意將一些正面的民營企業家(公司)形象淡化,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加有看點,增加對立感。
可實際上,弱化了民營企業家的正面形象,最終導致的后果就是引起很多人對民營企業家都是“黑心鬼”,都是“反面人物”的觀感。
雖然這種觀感,有時候大家都能分清楚,長此以往,當一部作品這樣描繪不會有什么后果,可當所有的作品都這樣,后果就很嚴重。
所謂三人成虎、人云亦云就是這樣。
就像當年“小鮮肉、流量”崛起一般,最開始誰也沒有想到后來會發展成如今這樣的局面,可隨著資本的加碼,如今內娛環境,在小鮮肉的加持下,已經混亂不堪。
所以,不要以為這是小事,有時候小事經過積累,最終真的會影響到最終的大環境,不得不警惕。
02
如何在加碼的情況下,依舊維系劇情發展?
其實,我們以《狂飆》為例,其實也可以塑造出正面形象,而不影響劇情發展,就像蔣天,完全可以用正面形象進行塑造。
第一,蔣天是趙立冬拉過來對抗高啟強的。其實這里并沒有必要塑造對立面,蔣天的入場,可以是另一種方式。
之后的劇情發展,其實也沒有說蔣天做了什么傷天害理的事情,之后的對白,過山峰在某種程度上可以加給李有田。
為什么這么改變?李有田的兒子被高啟盛殺害,李有田被老莫殺害,那么過山峰可以有一個很好的背景入場,那就是曾經接受過李有田的救命恩情,得知消息后,回來復仇。
這樣,蔣天的黑背景可以逐步洗去,包括給督導組徐忠送錢也一樣。
第二,塑造出蔣天這樣一個正面形象其實更好一點。
那就是京海在高啟強的籠罩之下,蔣天這樣的正面入場的企業家,寸步難行,面前是對手,遠處是趙立冬的打壓等等。
沒必要一桿子打死,將所有人都塑造成反面人物。
有句話說得好:再黑暗的地方,也有光明!
我覺得《狂飆》從這樣的角度去塑造,其實也很不錯,當然,從劇情的角度來說,更多的黑暗,更多的對立面,更加能夠影響觀眾對作品的評價。
俞敏洪對《狂飆》的看法,雖然有點極端,可也點明的目前“主旋律”角度下,有些作品的角度確實走偏了,在追求對立快感的時候,將現實中正與邪的劃分抹去了正面,過度刻畫了反面。
增加了看點的同時,也弱化的正面角度。
當然,作為一部作品,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也會有失敗的地方,不過在出現問題之后,得到的應該是去反思而不是對發現問題的進行攻擊。
俞敏洪發現了問題,并指出來,那么未來的導演在進行拍攝的時候,進行一定不影響劇情發展的改動,其實才是最好的。
否則,未來的很多年后,“抗戰神劇、流量神劇”的模式將會將“主旋律”作品毀掉,曾幾何時“抗戰”作品,也是很好的,直到某一次的改動,才走到如今的地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