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安元年,曹操曾采用韓浩等人建議,實行了屯田政策,由典農(nóng)官募民耕種,最后獲得大豐收,再推廣到各州郡,對于恢復戰(zhàn)亂中被破壞的農(nóng)業(yè),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同時為晉統(tǒng)一全國打下了豐厚的物質(zhì)基礎(chǔ)。
毛主席對此極其重視,在《魏書》中就有這方面的記載,毛主席閱讀時,逐句都畫了著重線,甚至天頭上還畫著圈。
坦言說,毛主席對曹操是很推崇的。
在這里,首先要為曹操正名。
大概是1957年,毛主席在和秘書胡喬木談論三國時問:“諸葛亮和曹操誰更厲害?”
在常人眼中,諸葛亮必定是正義的一方,但毛主席笑著說:“古書里,唱戲里,都把曹操說成大白臉,奸詐陰險,實際上曹操足智多謀,是很了不起的。”
毛主席之所以為曹操翻案,其實不僅僅是因為曹操才華出眾,而且功績無數(shù)。
為什么說曹操地位高,身份低
東漢末年,漢獻帝之前的皇帝,大多數(shù)都十分年幼,最大的只有15歲。所以當時干涉政務的大臣很多,相互爭斗,整個朝廷血雨腥風。
曹操的家族其實就和這些大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
有人曾說,曹操的父親就是一個宦官家族的養(yǎng)子,一直被人欺負,所以曹操從小養(yǎng)成的性格就是不受人欺負。
黃巾起義后,漢靈帝駕崩,年僅33歲,那一年年幼的劉辯登基,但是由于何太后的涉政,他基本是有實無權(quán)。
直到董卓進京后,才改變了這個局面,漢獻帝的登基,讓董卓掀起了驚濤巨浪。
此時董卓在全國上下的名聲一敗涂地,曹操也和別人商量,決定刺殺董卓,不料刺殺失敗,從洛陽逃走。
一個月后,董卓脅迫漢獻帝來到長安,臨走時還燒毀了宮殿,曹操就曾寫過一首詩來揭露這些罪行:
賊臣持國柄,殺主滅宇京。
說的就是董卓。
這首詩全詩有8句,十分傷感,這也體現(xiàn)了曹操的才華,他是真的為這個時代所悲哀。
實質(zhì)上,董卓“挾天子令諸侯”后,曹操聯(lián)合各路人馬開始討伐董卓,但真正可以明刀明槍地開打,沒有幾個人。
在京劇中,曹操是白臉的奸雄,但是在《三國演義》中,曹操又是亂世梟雄。
其實曹操的貢獻才剛剛開始。
這一年,曹操帶著漢獻帝回到許昌,成為了繼董卓后,第二個“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
但他短短四年,就使勢力擴張到了黃河以北,曹操的建功也由此開來。
“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影響三國的重大事件,曹操的做法,明顯是智者的做法。
當時漢朝明顯已經(jīng)不可重振,甚至也是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曹操認定皇帝還有存在的價值,所以他“幫助”皇帝出臺了一系列改進的措施,成為了他日后稱霸的基礎(chǔ)。
官渡之戰(zhàn)后,袁紹的兒子曾派人和馬騰等人一起對付曹操,有人對馬騰說:
古人都說,順道者昌,逆德者亡。曹操奉天子制止暴亂,有義必賞,可謂順道者也。
從他的話就可以看出,其實大家都明白曹操為什么要這么做,但人家就是這樣做了。
相比而下,董卓只是一個莽夫,沒有政治頭腦,更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智慧,這就是他和曹操的最大區(qū)別。
當年劉備率軍出京,董承發(fā)動政變的有生力量被釜底抽薪,而曹操的步步緊逼,他們被曹操殲滅是必然的。
毛主席曾在1954年在北戴河時,專門說過:
曹操統(tǒng)一了中國北方,創(chuàng)立了魏國,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發(fā)展生產(chǎn),而且督促開荒,提倡節(jié)儉,這都是他的功勞。
那么,毛主席為何如此喜歡曹操呢?為什么對曹操如此推崇?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