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這些年來,越南改革成效明顯,經濟發展速度很快。2022年,在全球動蕩的大環境下,越南經濟逆勢而上,經濟增速超過8%,創10年來最高,越南成為全亞洲甚至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國家之一。
樂觀的人認為,按照現在的發展勢頭,越南會成為發達國家;悲觀的人則相反,認為越南的改革有很多問題,不是流于表面,就是“離經叛道”、向西方靠攏,同時越南經濟也存在諸多深層次問題,因此對越南的發展前景并不看好。
越南的未來會如何,誰也無法確定,只能拭目以待。
但越南的改革,斷不能解讀為流于表面或離經叛道。
作為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越南的改革,尤其是政治方面的改革舉措,很多都開了社會主義國家歷史之先河。這些改革舉措沒有現成的經驗可以借鑒,只能自己去探索。
可以確定的是,越南在政治上的改革不會很順利,不會一蹴而就,很多東西需要時間來完善。
雖然某些舉措看來不成熟,或者貫徹得不徹底,但要明白,它代表了方向和趨勢,表明越共在與時俱進,有強烈的改革意愿和很大的勇氣,這是很難得的。
須知,火車剛發明的時候,被馬車超越并嘲笑。所以,不妨對新生事物多點寬容。
至于離經叛道之說,不值一駁。沒有人比越南人更了解越南的實際情況,越南怎么改是它自己的事,更何況改革哪有什么金科玉律和固定的模式。
言歸正傳,回到主題:越南改革步子為什么能這么猛?
這得從歷史上找原因。
02
1986年7月,黎筍去世。
黎筍是一個政治強人,作為胡志明的接班人,他在越南民族解放和國家統一進程中,發揮過巨大作用,立下了不朽功勛。
另一方面,越南統一后,黎筍的一系列內政外交給越南帶來了巨大災難。
1978年12月越南出兵占領柬埔寨,1979年2月與中國爆發邊境戰爭,80年代越界打擊柬埔寨抵抗力量時與泰國發生邊境沖突。
越南的好戰行為,激起了周邊國家的反感,引發了西方世界對越南的經濟制裁。
而越南背后的金主蘇聯,因經濟發展陷入困境,在1981年結束了對越南的無償援助,改為通過貿易和借貸的方式,進行有償援助。
越南在國際社會上日趨孤立,巨額戰爭開支拖垮了經濟,又得不到蘇聯集團強有力的輸血,陷入了空前的政治和經濟危機之中。
黎筍死后,留下了一個爛攤子,同時他的死也為越南改弦易張提供了契機。
繼黎筍之后,長征被推舉為書記。
長征的資歷不亞于黎筍,他1951年就是越南勞動黨書記了,因在1956年土改中犯了左傾錯誤,被黎筍一派搞下臺,開始靠邊站。
長征目睹了黎筍大權獨攬造成了災難,對強人政治的危害刻骨銘心,這次王者歸來,他力主改革,并拿自己開刀。
僅當了半年書記之后,他以年事已高為由請辭,把改革派健將、胡志明市市委書記阮文靈推上了書記的位子。
1986年12月,越共召開六大。在這次大會上,阮文靈正式接替長征出任書記;更重要的是,這次大會開啟了越南的革新開放,是越南歷史的轉折點。
傳統蘇聯模式已經走不通了,好在越南癥狀不重,可以借鑒鄰居的經驗,跟在巨人后面過河。
阮文靈決定給越南體制動手術,在全國推進革新政策,然而這激起了越共黨內保守派的抵制和反對,革新舉步維艱。
為了稀釋保守派的力量,阮文靈對中央委員會進行了改革,原來只有河內市和胡志明市的黨政領導才能進中央委員會,改革后所有省級領導在改革中獲益最大,地方領導人多支持革新開放。
與此同時,阮文靈還擴大了中央委員會的權力,規定重大政策、重要人事任免、大型工程計劃,都需要在中央委員會集體民主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無記名投票表決。
越共的最高決策機構逐漸轉移到了中央委員會,中央委員會半年開一次會,可以否決政治局的重大決議。
經過改革,阮文靈暫時壓住了保守派,他的政策和主張在黨內獲得了更多的支持,越南革新開放得以繼續向前。
03
1991年6月,越共召開十大。
此時東歐已經劇變,蘇聯即將走進墳墓,保守派擔心繼續革新會動搖國本,加之革新時間不長、效果還不顯著,質疑、反對革新的聲音越來越大,雙方的斗爭日趨激烈。
七大前夕,越共內部逐漸形成了三股勢力:一是保守派,強調意識形態,強調國有;二是改革派,主張發展私有經濟,繼續深化改革;三是軍方勢力,強調軍隊在經濟和政治中的作用,要求維護軍隊利益。
1992年,越南制定了九二憲法。越共內部三股勢力的斗爭結果,體現在七大的人事安排和九二憲法上。
人事方面,保守派代表人物杜梅當選書記,改革派代表人物武文杰被任命為總理,軍方代表人物黎德英當選國家主席。
九二憲法承認非國有經濟的法律地位,強調各種經濟成分,都是社會主義定向的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無疑是改革派舉雙手支持的。
此外,九二憲法對上述三個重要職務,都賦予了相應的實權,三個職位各管一塊,相互制衡,誰也不能徹底壓過誰,沒有誰是權力中心,由此形成了三駕馬車的格局。
再往后,隨著國會主席在立法和監督方面權力上升,演變成了四架馬車的格局。
可以看出,從黎筍一人獨大到三駕馬車再到四駕馬車格局,越共最高權力越來越分散。
越南總理一般由南方出身的、有豐富經濟管理經驗的改革派擔任,他本身就是權力的一極,擁有充分的行政人事權力,在自己的權力范圍內可以說一不二,進而大刀闊斧地推行改革。
當然,這也不是說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他不掌握黨權和軍權,行政權也受到國會制約。
一個很典型的例子,2010年,越南總理阮晉勇想修河內市到胡志明市的高鐵,溝通越南南北兩大城市,結果這個議案被國會投票否決了。
04
有一個問題:越南步子邁的這么大,不擔心扯到蛋么——被西方和平演變。
擔心肯定是有的,同時辦法也是有的。
越共的統治地位,是在抗日、抗法、抗美等一系列對外戰爭中打出來的,越共在領導民眾反抗外來侵略、建立獨立國家的過程中,樹立了極高的威信。
這些貢獻經得起歷史檢驗。越共可以利用民族主義,喚醒這段火與血的記憶,凝聚人心。
在越南民眾看來,歷史上越共除了在北越搞土改和在南越搞國有化有點過火之外,沒有太大的槽點,而且這兩個小槽點是同類型國家共性的東西,非越南獨有,持續的時間也不長,后來都得到了糾正。
之前說過,越共雖有龍爭虎斗,但不曾血雨腥風,權斗失敗者會靠邊站,不會肉體消滅,斗爭手段比較文明,這是越南特色。黨內的這種風氣,自然會擴散到社會上,越南沒有各種殘酷的政治運動,沒有大規模文攻武斗。
這兩點合起來,可以說明一點——越共沒有歷史包袱。
沒有包袱,就會自信,自信的國家更開放。
最后一點,越南這些年改革成效顯著,經濟發展長期保持高速增長,民眾生活水平持續改善,這無疑會增強民眾對越共的認可,強化越共統治的合法性。同時,越南民眾經過多年戰亂,分外珍惜和平與穩定的局面,改革又讓民眾逐步過上了好日子,民眾沒必要折騰。
越南的改革舉措,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釋壓的作用,消解了民眾的不滿。民眾有問題和訴求,可以通過正常的渠道溝通、協商,沒必要對抗。
今年,越南政府制定的發展目標是:2030年人均收入達到1.8萬美元,2035年成為中上收入國家,2045年成為高收入國家。
越南能否為同類型國家躍升高收入國家,貢獻越南智慧和越南路徑,只能讓時間來驗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