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雪貝財經第318篇原創文章】
作者:昔檐
策劃:老胡
但凡在浮夸吹噓與業績畫餅上留有基本的理智,奧聯電子很可能已經又一次成功。畢竟,套路屢試不爽:宣布投資熱門業務,券商跟風炒作題材,游資進場哄抬股價;韭菜進,募資出,套現離場,一地雞毛。
我們不是憑空指控,不妨先看看這家主業為生產汽車電子零部件的上市公司,僅僅在過去兩年曾宣稱過要投資多少受二級市場炒作的熱門業務:疫苗、新能源汽車、大健康、鋰礦、機器人,以及如今的鈣鈦礦。
來源:公告及公開數據 制表:雪貝財經
每一次大張旗鼓的鼓噪帶來股價上揚后,卻從始至終未能給投資者一份能夠展現相關業績的財務報表。
這一次,如果不是一群監管與學術機構的聯手拆穿,他們能夠玩得更大,割得更多。
事情起于2022年12月9日,奧聯電子發布公告稱旗下全資子公司海南奧聯投資有限公司與一位名為胥明軍的自然人已共同出資設立一家合資公司,5000萬元的總出資中,奧聯電子占股95%,這位自然人占股5%。這家新公司要進軍的業務是要研發生產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鈣鈦礦電池是什么概念呢?當前行業主流使用的晶硅電池已接近材料理論極限,而鈣鈦礦電池因具有更優異的提效降本等性能特性,被業內認為是下一代光伏技術的有力候選者。
但是,對此高端技術業界至今甚至未能摸到從0到1的里程碑。
當然,技術細節并不重要,重要得是這種技術概念在過去的幾個月正在被二級市場熱炒。于是,當奧聯電子披露要進軍這一技術,并宣稱年內主要工作就是將50MW的中試線投產時,在二級市場就如平地驚雷。
奧聯電子股價在公告后的第一個交易日即20%封死漲停板,并在隨后一路上揚,僅僅38個交易日從13.94元漲到45.24元,市值從不到20億元左右上漲到超過70億元。
當奧聯電子股價筆直向上、氣勢長虹時,沒有多少人去深究那位名為胥明軍究竟是何方技術“大神”?而時至當時,有關這位“大神”的所有履歷背書都是來自于奧聯電子的公告:
“長期從事軍工/科技型企業運營管理,專注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技術研究和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制備工藝裝備的國產化、自主化和體系化,對鈣鈦礦電池研發進程和產業化過程有獨到的理解與實踐能力。”
當然,多家券商的研報中也隨后一再強化了這位“大神”為專家,強調其“技術積累深厚”。
但是,這世間的幸運就是總有一群實事求是的人。
第一個對“偷獵者”舉起獵槍的人是深交所,這家過去多年因縝密專業的問詢能力而備受贊譽的監管機構在2023年2月10日向奧聯電子下發了關注函,矛頭直指董監高是否存在炒作股價的嫌疑、跨行鈣鈦礦的可行性以及合作方胥明軍的履歷、背景、既往工作研究成果等。
如果對這家機構的風格稍有了解的人應該已經知曉,它的所有問詢都是在給出答案。
但是,與以往每一次都不同,在我們看來,深交所的這份關注函最有意思的地方恰恰在于少見地對業務合伙人問到了“履歷”問題,因為此前這類問題都是面向董監高人選的恰當性才會問及。
深交所的監管,一向以專業的突襲性而著稱。比如,此前對國聯股份問詢為何客戶、供應商具體注冊地址一樣,即是經典案例。當然,我們猜測,對于奧聯電子的這份問詢函中,深交所之所以特意要求披露胥明軍的履歷問題,并非是深交所專業的突襲性,而是收到了涉事公司利益相關方的舉報。
是的,對于偷獵者的圍毆,不止是深交所的戰斗。
這份關注函,成為奧聯電子此后股價暴跌厄運的源頭。奧聯電子在收到關注函后沒有拖延,在3天后就對3個方面的問題進行了回復。僅就這份回復函而言,最為關鍵的是關于胥明軍履歷問題,奧聯電子的回復非常細致入微。
可問題恰恰就出現在細致入微方面,這家公司浮夸毛病的暴露終究成為其致命軟肋。
比如,在回復函中,關于胥明軍的履歷,其描述為:1975年9月出生,本科學歷。2018年之前,他在軍工、科技型企業工作。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他在眾能光電光電科技有限公司擔任顧問,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在無錫眾能光儲科技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2022年3月至2022年9月,在浙江眾能光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任職生產總監。
這份回復函發出8天后,第二桿獵槍出現了:
2023年2月21日上午,國企華能清潔能源研究院在官網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關于針對奧聯電子發布失實公告的澄清聲明》,目標直指奧聯電子回復關注函中關于胥明軍履歷造假問題。其指責胥某簡歷中有關華能清能院的描述嚴重不實,稱胥某不存在“指導華能清能院 550×650mm 鈣鈦礦電池組件中試線效率驗收達標,最高認證效率達到16.8%”等相關事實。
緊接著,深交所向奧聯電子發出了第二份關注函,突出詢問了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華能清潔能源研究院的聲明與回復關注函中披露的履歷存在矛盾,請上市公司進一步核實;第二,針對胥明軍此前出現破產又跨行鈣鈦礦項目是否涉及競業禁止問題(破產法)。
此后第二天,第三桿獵槍也到了:
2月22日,杭州眾能光電發布針對奧聯電子的澄清聲明,稱奧聯電子《關注函回復》涉及的胥明軍主要業績內容有夸大或失實,公司保留追究相關方法律責任的權利。
這些胥明軍的前東家,用直言不諱且響亮子彈擊穿了奧聯電子的市夢率。
2月23日晚,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奧聯電子被中國證監會正式下發了立案告知書和調查通知書。
截止到2月24日收盤,短短數日之內,奧聯電子的股價從新年最高點45.24元下跌到22.34元,近乎腰斬,下跌趨勢能否止住亦并不明朗。在股價高點涌入其中而損失慘重的投資者甚至已經出現眾多的微信維權群。
在核準制邁向注冊制的過程中,很多上市公司的管理層還在守著陳舊的劇本,尚未認識到信披的重要性,也認識不到監管的風格在發生深刻變化。
比如,2022年海天味業因為添加劑問題懟人,即是一次非常糟糕的公關失敗案例。奧聯電子的公關負責人反映遲鈍,也存在這樣的問題。
回到奧聯電子,問詢函與履歷浮夸還不足以刺破謊言。歸根結底是要確認公告中的鈣鈦礦電池項目究竟是否靠譜。我們認為,相比于胥明軍的履歷虛實,這是監管層更想知道的答案。
要想投產,必然要土地、廠房、設備、人員等等。作為這一項目的實施主體是南京奧聯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東善橋工業集中區1棟。而奧聯電子的控股子公司南京奧聯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時間為2022年12月5日,也就是剛成立不久。
奧聯電子在回復關注函中大膽承諾“年內將50MW的中試線投產”。
要上馬一個技術并不被認為成熟,商業更是從未被驗證、甚至被論證過的項目。這不是一個組裝兒童玩具的小項目,即便是環評,包括樓宇工廠設計,只要到現場去觀察過目前秣陵街道東善橋工業集中區1棟的投資者,應當都會得到根本不現實的答案。
奧聯光能廠區,拍攝者:第一財經
那可能有投資者會反問,興許上市公司不是用南京奧聯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實施主體呢?
我們想說,這樣自我安慰的問題就很有新意。因為,既然要轉型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上市公司一定會在最新的定期報告中留下痕跡。
奧聯電子的營收分為三大塊,分別是低溫啟動裝置、電子油門踏板總成、換擋控制器。它于2016年12月29日登陸深交所創業板,自上市以來,就是汽車零部件,營收構成并未發生變化。上市至今,其業績也不值不慍不火,營收在3.26—4.70億元之間,凈利潤0.21—0.59億之間,見下圖:
奧聯電子第一任實控人是劉軍勝、劉愛群兄妹,他們在股份解除限售后于2020年2月7日通過與瑞盈資產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后,讓出控制權,實控人也就變成了如今的錢明飛,后者通過定增進一步控股了控制權。
錢明飛是誰?他所掌舵的盈科資本的故事遠比在奧聯電子引出來的故事要多,往后可另敘。
錢明飛
劉氏兄妹幾乎是踩點精準轉讓退出,滿足新股上市控股股東3年禁售期,對上市公司毫無留戀。他們作為實控人期間,多次變更首發募資項目,將資金用于永久補流。從上表中可以發現,2016—2019年度,營收基本處于停滯狀態;而2019年度凈利潤腰斬;在2020、2021年度雖然營收低速增長,但是凈利潤水平始終在兩三千萬的水平。
面對這樣的業績困境,錢明飛想到的第一點就是帶領上市公司轉型。2020年最火的股票莫過于疫苗股。這一年,奧聯電子就在2020年9月3日以股權受讓方式耗資5600萬收購廣西一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的股權,轉型動物疫苗。
那一次,奧聯電子蹭成了疫苗概念股。
當時收購的時候,廣西一曜生物的主要產品為“狂犬病滅活疫苗”。但該產品線處于調試過程中,尚未正式投產。當時廣西一曜生物凈資產為6639.83萬元,按照20%比例計算=6639.83x20%=1327.97萬元,溢價率達3.22倍。
2022年4月26日,奧聯電子又發布公告稱,與寧淮智能產業園管委會簽訂合作協議,預投資 1 億元,在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投資建設新能源動力系統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后實現年開票銷售約 2 億元左右,稅收約 500 萬元。
是的,奧聯電子成功躋身為新能源汽車概念股。
2022年4月29日,奧聯電子再又發布公告稱,收購實控人錢明飛自己旗下的淄博盈科陽光藍一號創業投資合伙企業24.2799%份額,耗資2500萬元,當時標的凈資產只有6002.19萬元,凈利潤0.67萬,按照凈資產乘以份額比例計算:6002.19x24.2799%=1457.33萬,實際上奧聯電子此次交易溢價71.55%。
這是一只投資基金,主要圍繞創新醫藥、醫療器械、精準醫療、醫學診斷、新興醫療科技與服務等生物醫藥及醫療大健康產業,以及擁有關鍵核心技術的新興產業的非上市企業或項目。
于是,奧聯電子又躋身生物醫藥概念股。
2022年4月29日,奧聯電子又又發布公告稱,擬出資7500萬收購平江縣鴻源礦業有限公司15%的股權。鴻源礦業擁有平江縣傳梓源礦區 0.1254 平方公里鉭、鈮、鋰輝石的采礦權及 4.8758 平方公里的硅石、鉭、鋰礦產的探礦權。
沒錯,奧聯電子躋身的是鋰礦概念股。
而當我們稍微細查一下,當時鴻源礦業的凈資產只有3685.60萬元,15%對應的凈資產為3685.60x15%=552.84萬元,按照7500收購15%計算,這筆交易溢價率高達12.57倍。
2022年6月15日,奧聯電子又又又發布公告稱,與北京洛必德科技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布局未來三年內聯合生產10萬臺商用智能服務機器人和未來五年內聯合進軍百萬臺級別家庭服務機器人市場。
好了,這一次是機器人概念股。
這只是我們僅僅是通過對過去兩年之內的種種收購事項的梳理。
回到本文最開始的那張表格,我們可能會發現,錢明飛先生唯一“安靜”的是2021年。然而,他那年并沒有閑著,他在忙著通過上市公司定增募資。
回到這兩年,奧聯電子所發起的涉獵廣泛的股權收購類,全部是極高溢價,最低的溢價率就高達71%,最夸張的是收購擁有鋰礦的宏源礦業,溢價率更是高達12.57倍。
錢明飛入主奧聯電子后,上述的收購或事項無一例外,均實現股價的飛速上漲。公司的多元化更加令人眼花繚亂,涉及的概念有動物疫苗、新能源汽車、大健康、鋰礦、機器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等。
試想一下,如果此次不是證監會立案調查,2023年及其以后的歲月,奧聯電子能夠帶來的概念必然更加精彩。
最后,我們應該指出,當主業不振的時候,上市公司謀求轉型無可厚非,尤其是身處紅海領域殘酷競爭。
但是,如果只是大股東個人財富的增肥,而上市公司的報表依舊毫無起色,最終只會損害全體股東的利益。
對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以一種投機者的姿態盯著資本市場做熱門概念業務,會使得上市公司再也無法集中精力重視自身的問題,無法專注主業,而副業只會讓管理層更為短視,讓公司失去長期投資價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