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對于土地的熱愛是與生俱來的。他們對于耕地里出現的石頭雜草,從來都像眼里揉不進沙子一般,必須立即清理掉。但在農村還一直流傳著一句話“一塊石頭二兩油”,所以就很不理解。
勤勞不輟,自強不息,這是一種農民精神。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我真切地感受過這種農民精神,也能理解農民對土地的眷戀、不舍與熱愛。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土地下放,包產到戶。每年立春到雨水時節,天還很冷,但父親早早的就把豬圈里漚了多半年的糞一擔子一擔子挑到了地里,一小堆一小堆的排開,等驚蟄一過,地開了,定一犋牲口來犁地前,把糞均勻揚開,地一犁,糞就翻到了下邊,成為種莊稼的底肥。
挑完糞,犁完地,春分還不會過,太行山深處褶皺里的氣候還不適合種地,但是農民是不會閑的。山里多是梯田,每年夏秋時節雨多,常常會有梯田堤岸的塌毀。春分時節,地已開了,但還不能種莊稼,農民就利用這段時間整修堤岸,去年塌毀的今年壘起來,看到不太牢固的堤岸,一就加固了,以防下雨時再塌毀。
我家在山里,我家分得的土地邊上就是荒坡。糞挑完了,能用牲口犁的已經犁完,窄小地塊不能用牲口犁的,也人工一镢頭一镢頭翻完了,堤岸也整修好了,便是在坡上開荒地的好時機。
在山坡上開荒地也不是一下子就要整修成梯田那樣平整的樣子,完全就是隨山就勢,用镢頭一下一下地開成一塊坡地,在下邊也是象征性的壘個一兩層石頭作堤岸。經過多年以后,堤岸會越來越高,地也就變得越來越平。
開荒坡地,首先要把荒草根須挖完,扔到一邊去,大部分荒草根須的生命力都很頑強,挖不完,坡地就像給荒草松了松土一般,就等于白開。其次,要把地面大致隨坡勢平整了,大致看起來要像一塊地。
開荒地,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把大一點的石頭撿拾出去,不然的話這地沒法種。大一點的石頭指多大?大約就雞蛋大小以上的吧,像鵪鶉蛋那么大小的太多了,一般也就不撿了。父親常說:一個石頭二兩油,有這些小石頭,地才好種好長莊稼。
“一塊石頭二兩油”,我是不信的,我只認為這是不想撿石頭的借口。一次開完坡地,父親回家去挑肥,我就認認真真地將坡地里的小石頭撿了一遍,在地邊坡上堆了幾小堆。心想父親來了一定會夸夸我。
看到揀出去一堆一堆的小石頭,父親說了句:你用的這和牛一樣的工夫。如果父親不再說下邊的話,我想他一定是看到我付出的辛苦,在夸我的。他接下來說:和牛一樣不動腦子,出力不一定就辦了好事。
撿了大半天小石頭,還被批評,一直覺得很委屈。大約幾年前,看到一本農業科學方面的書籍,專門介紹了關于“一塊石頭二兩油”這種說法的科學道理,心里才略略平衡一些了。
第一,地面上有一層小石塊,可以減少地里水分蒸發,免得莊稼干死;第二,在下雨時,地面上有了一層小石塊,泥土不容易被沖走,還可以保持肥料;第三,地面上有一層小石塊遮住,底下的泥土冷熱變化就比較小,在早春下種時,幼苗不容易被凍死。
小時候不懂道理,等懂得道理時,講道理的人已經不在了。父親已離開我們快二十年了,就是在即將播種的春天卻擺脫不掉纏著他的病魔,無奈離去的。
想起了那句歌詞: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小編微信:jdn0355,歡迎添加,探討晉東南地區有關問題,或添加關注本公眾號投稿郵箱:jdn0355@126.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