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太歲”這個名稱,人們非常熟悉,民間有諸如“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太歲頭上不能動土”、“太歲當頭坐,無喜恐有禍”之類的說法。
好像“太歲”是一種非常厲害的東西,有一種無窮的力量,誰也不敢去惹它,否則就會闖禍。
那么,“太歲”到底為何物,民間這樣害怕它呢?從古至今,眾說紛紜,誰也說法不了誰,只能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diào),沒有準確的答案。總的來說有以下兩種說法。
一、“太歲”由古代天文學中假設(shè)的星名演變而來
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話,“太歲”與我國古代星辰崇拜有關(guān),也是古代天文學中假設(shè)的星名。古人將“太歲”與歲星對應(yīng)。因此,“太歲”與歲星有密切的關(guān)系。
戰(zhàn)國時荀況撰寫的典籍《荀子·儒效》中就有了關(guān)于“太歲”的記載:
“武王之誅紂也,行之曰,以兵忌東南而迎太歲。”
顯然,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太歲”這一名稱,指的就是歲星,歲星就是現(xiàn)在天文學上的木星。
由此,古代堪輿家將太歲應(yīng)用于建筑,他們認為,太歲就對應(yīng)于天上歲星方位所在的地上的兇神,并以此占卜兇吉。他們根據(jù)歲星的位置,推測和確定地上太歲所在的方位。
如果在太歲的方位興工功土,就稱為觸犯“太歲”,會讓主事之人,或者主人遭災(zāi)。這也就是“太歲頭上不能動土”的來源。
后來,我國古代道教興起,道教將“太歲”列為“太歲神”,因此,“太歲”又是我國古代道教的神靈。
在道教中,“太歲神”實際上也是星宿,是一種神格化的星宿。按照道教的說法,天上有諸多星宿值班,一年一輪換,當輪到“太歲”值班的年份,稱之為“值年太歲”,或者“流年太歲”。
據(jù)宋代徐大升所著的《淵海子平》記載:“太歲乃年中之天子,故不可犯,犯之則兇”。
我們平時生活中,常常聽到有人說“流年不利”,就是由此而來。
實際上,此種說法在漢代的移居和建房的風俗之中,就已經(jīng)流傳了。無神論者、哲學家王充在《論衡·難歲》有記述:
“移徙法曰:‘徙抵太歲兇,負太歲變兇’。抵太歲名曰歲下,負太歲名曰破,故皆兇也。假太歲在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徙,起宅嫁娶變皆避之。”
王充對當時這種風俗是持批判態(tài)度的,并在他的著作中極力駁斥。
二、“太歲”是一種特別的生物
漢代以后,民間不滿足“太歲”過于虛幻,而是靠臆說,托付于自然界的一些特殊生物,將這些生物稱為“太歲”。
比如,古籍《酉陽雜俎·續(xù)集》之中就有這樣一段話:
“萊州即墨縣有百生五豐兄弟三人,豐不信方位所忌,嘗于太歲上掘坑,見一肉塊同,大如斗,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出,豐懼棄之。經(jīng)宿,長塞于庭。豐兄弟奴婢數(shù)日內(nèi)悉暴卒,惟一女存焉。”
現(xiàn)在一些學者研讀這段文字后,認為此種所謂的太歲,實際上是白膜菌。
民間還有一些把肉靈芝等菌類,以及一些大型軟體動物也稱為“太歲”。
在我國民間,像此類說法還有很多,甚至還有把長在陸地上的特殊生物稱為“土太歲”,把在水里生活的特殊生物稱為“水太歲”,把堅硬如石的特殊生物稱為“石太歲”。
自然界的生物都按其自身規(guī)律生長,這些所謂的“太歲”,既然是自然界的生物,再特殊也離不開其自身的生長規(guī)律,也就不存違背自然規(guī)律之說,只是自然界還有很多未知領(lǐng),需要人類不斷探索和認知。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