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離世后,不一定都隱留三天,地方不同,停留時間的長短也不同。有的地方要停留七天,有的地方則是五天,而有的地方則是過夜不過日,有的地方兩到三天。
這些都是各地形成的風俗不同,傳承下來的地方習俗也有差異。這里我來介紹一下我家鄉農村在這方面的風俗。
在我家鄉,人亡故后停留時間的長短,不是一概而論,主要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未成年人和無妻(夫)、兒女之人,主要還是未成年人。此類人一般都是朝死夜埋,或夜死朝埋,停留的時間非常短。
因此,“朝死夜埋”和“夜死朝埋”這兩個詞組,在我們家鄉,往往是咒罵別人的惡毒之語。
二是有妻(夫)、兒女,包括養子女、過繼子女之人,亡故后,至少要停留兩天,一般為三天,也有四天以上的。
主要是我家鄉出殯和安葬有擇吉日的習俗。如果那段時間選不到所謂的“吉日”,至少也要選取民間認為過得去的日子。
如果人們認為日子吉利,兩天或三天最好,如果認為日子不吉利,可能要四到六天。本文重點介紹第二種情況。
1、防“假死”的需要
過去,由于醫學欠發達,判斷一個人是否死亡的標準,主要是看是否有氣、是否有脈息、心臟是否跳動三種。
這三種標準,都是感官上的判斷,雖然大多數情況下是正確的,有時免不了會出現誤判。
記得小時候,我們村里的一位族嬸病了幾年后,有一天夜里就沒氣了,家里人認為她已經走了,放了斷氣鞭炮,燒了斷氣紙,還燒了床鋪草,并著手操辦喪事。
次日,讓人沒有料到的是,人家抬她入棺時,她的一雙突然睜開了眼睛,驚訝地看著抬他的人,讓家里感到又怕又喜。她“回陽”了。我們當地把死去的人又活過來,稱為“回陽”。
戲劇性的事還沒有完,還是曲折地一幕一幕上演。
一個月以后,她又一次“死”去。這次,家里人不著急,只是將人放在堂屋內擺放好。結果一天后,她又一次活過來了,而且是自己起身走出堂屋門。
如此折騰了六次,到了半年后的一天夜里,又一次沒有了生死特征。這次家里人將她擺放了三天,結果她再也沒有活過來。家里人和村里人都認為她“回陽”無望,著手操辦后事。
出殯埋葬后,聽抬棺的人說,他們在抬棺的路上,聽到棺材內有動靜,有拍打和敲打棺材板的聲音,但抬棺的人也顧不了這么多了,誰也不敢說出來,一直抬到墓地埋了。此話一出,令人唏噓。
當時是上世紀七十年代中期,農村醫療條件比較差,山村的交通不便,沒有送到縣城醫院去醫治,如果能到縣城醫院,有可能就是另一種結果。那年她才四十一歲,有一兒一女未成年。
聽村里的老人說,舊時代農村,“死”后“回陽”例子有很多,有的年紀大的人,“回陽”之后,能夠多活數年,而年紀輕的人,回陽”之后,活到老的人也有。這些人都有名有姓。
因此,人亡故后,要在家里停留數天,就是為了防止有的人“假死”這種情況。
2、“看生”的需要
過去農村,老人亡故后,我們家鄉有“看生”的習俗。所謂“看生”,意思是老人離世之后,立馬動身去看望亡故之人的配偶或子女,有的地方也叫“看活”。
“看生”所看望的對象,如果是配偶中的一個亡故,另一個還活著,就是去看望活著的一個,如果老夫妻兩人都不在世了,則是看望老夫妻的子女。
“看生”的人一般是老夫妻中女方的娘家,也就是娘舅家。
“看生”只是過去農村一種委婉的說法,實際上是去“看死”,也就是驗證亡故之人,說得更明白一些,就是去驗尸。
一是看亡故之人是否是正常亡故。
二是看亡故之人是否生前受到子女的虐待,主要是看亡人身上是否有被虐待的傷痕。
舊時社會,如果有這兩種有非正常的疑似情況,娘舅該報官的報官,該懲罰的懲罰,維護亡人的權益。
由于娘舅家有遠有近,報信需要時間,來“看生”也需要時間,這就需要將亡人(老夫妻都一樣)停放兩三天,大多數的為三天。民間有“舅娘不到不能入殮”的說法。
以上主要是人亡故后停留三天左右的真實原因。
至于老亡故后,民間要進行超度,擇吉日,或者其他的一些迷信說法,并成為人亡故后停留的原因之一。這些做法,應該是以上兩種真實原因派生出來的民間風俗。
只不過這種派生風俗,因為對世人的心理有安慰作用,再說,這些風俗在歷史長河之中,一直與兒女是講守孝道捆綁在一起,在客觀上對社會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得到舊時代社會的一種普通共識。如此,也就在民間形成了廣為流傳的民俗。
到后來,這些民俗在民間的演繹,已成亡故之人在家中停留三天左右時間的主要原因,而其真實的原因,隨著時代發展和醫學進步,已經失去了原來的作用,漸漸被人們遺忘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