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尋水喝,喝之前一定要往水里撒點雜草”,在山區農村確實有這種說法,實際上,這只是此類做法中的一個方面。
另一方面是在山里尋到水井后,還有一種做法,就是喝水后、或者洗井后,在水里放幾個草標,不能喝的水則在井邊放幾個標草。
下面分別介紹一下這兩個方面是什么用意。
1、喝水之前一定往水里撒點雜草
有過深山生活的人都知道,深山尋水喝,分兩種地方,一種是沒有人煙的地方,或者沒有道路通過的地方,也就是很少有人活動的地方;另一種是有人煙,或有道路通過的地方,也就是經常有人活動,或路過的地方。
沒有人煙的山里溪水或泉水。在我家鄉的沒有人煙的深山老林里,要尋水喝,很簡單,一是下到山澗喝山溪水。這種地方一般是沒有水井的。山澗水因沒有受到人們生活與畜類糞污的污染,很干凈,可以直接喝。二是山凹處滲出的泉流、巖石等處滲出的小泉流,這種水也很干凈,可以直接喝。
過去,一些有經驗的獵人,在狩獵時,往往在這兩種地方尋找獵物蹤跡,比如山雞、山羊要喝水時,總是走一條路,走的次數多了,痕跡也就很明顯了。獵人就在獵物經過的地方下套,或設下陷阱。
這些地方的水是流動的,按村民的說法是活水,喝水時用不著往水里撒點雜草,或者樹葉,撒了也沒有任何意義。
有人活動的山里水井。這種深山,有人活動,山腳下就有農田、旱土,也有道路,路邊或者距離路不遠處會有水井。
這類水井,大多放有供路人喝水的竹筒做的水勺,至少有一個,有的放了兩三個。鄉村民眾公益心比較強,除了定期更換水勺外,還經常洗井。
所謂洗井,就是把井里的水排干,清除泥沙和雜物,有時還撒一些石灰消毒。
因此,山里路邊的這類水井,通常都比較干凈和衛生。在這類井里喝水,也用不著往水里撒點雜草,或者樹葉,如果撒了,反倒污染水井,給洗井的人加重負擔。
在深山里,人們通常是碰到荒廢的水井,而且不見水井內的水流出外面,又正是口渴難耐之時,沒有其他的水可飲,在喝這種井水之前,要往水里撒點新鮮的雜草,或者新鮮樹葉。
這樣做的目的,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可除去井里的“瘴氣”。古代,科學不發達,染上多種疾病的原因歸結為“瘴氣”,甚至把多種疾病統稱為“瘴氣”。《嶺外代答》卷四《瘴》記載:“南方凡病皆謂之瘴。”
人們認為,如果水里撒點新鮮的雜草,或者新鮮樹葉,就可以將“瘴氣”除去,達到清潔井水的目的,免得病從口入。
另一種說法是向山神爺報信。過去山里人進山,要敬山神爺,而這種山中水不向外流的水井,相傳是山神爺居住的地方,為了不觸犯山神爺,喝水之前要撒點新鮮的雜草,或者新鮮樹葉,等于是向山神爺請示報告了,山神爺就不會怪罪喝水的人。
這種說法實際上是第一種說法的迷信化,顯得荒誕不經,不足為信。
2、往井水里或者水井邊放草標
山里的草標,多用芭茅草,或其他的草打成結的一種語言符號,所打的結不同,草標所表達的含義也不相同。比如,有指路的草標,有免打攪的草標,有占有某物的草標,還有提醒某件事的草標。
放在水井里和水井邊的草標,就屬于一種提醒某件事的草標。
通常來說,某人看到水井的水被污染了,比如,有蛇在水井內洗澡、牛喝了水井里的水、水井里掉進了臟物、水井突然變得渾濁等。
這個人沒有時間洗井,就會打三個草標,放罷在水井邊顯眼的地方,來井里喝水的人,見到草標后,就知道井水臟了,暫時不能喝。
如果一些人喝了井水后,不小心把井不搞渾濁了,但沒有弄臟,也會打三個草標放在水里,提醒前來喝水的人,井水雖然渾濁了,但水清了后可以喝。
民間相傳,水里放標草,可以讓渾濁的井水清澈得更快。
過去農村,具有公益之心的人很多,一有空閑時間,就義務做好事。
洗井屬于公益之事,過去農村經常有人做,而且搶著去做。做好事的人洗完井后,打三個草標放在井水里,意思是說,這井我剛洗過了。提醒別人,不要枉費力氣做重復事,當然,他們也是希望井水清澈得更快。
老人的話里,讓人回憶起鄉村有趣的往事,通過往水井撒雜草這件事,讓我們重溫山里人那份淳樸的鄉情。希望這種公益之心能夠代代相傳,仍然保存鄉村那種淳樸民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