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13日(農歷正月廿三),公明水貝上村的陳仙姑廟熱鬧非凡,來自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來此焚香祭拜。原來,這一天是傳說中陳仙姑“升天成仙”的日子,也被稱為“仙姑誕”。當天,水貝上村也請來了本土道教門派沙井廣生堂來此打醮。
陳仙姑的故事
在公明水貝陳氏里,陳仙姑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至今在陳氏族人里,還流傳著《陳仙姑的故事》。
陳仙姑,原名陳端和,咸豐十年(1860)正月初二,出生在水貝村(后分為上村、下村)的一個窮苦農民家庭。
陳仙姑像
@深圳光明
水貝村北部有條大陂河,“水貝”地名的“水”便是這條河。大陂河給水貝帶來灌溉水源,但也會經常泛濫,給村子帶來不少麻煩。每一次泛濫,水貝村都會遭受不少的損失,更有人在水退之后感染疾病。而當時水貝一帶醫療條件差,鄉親們有病而無處求醫。
老地圖上的水貝村和大陂河
同治十年(1871)九月的一天,天空突然烏云密布,頃刻大雨傾盆,連續數日,河水急劇上漲,淹沒農田,到處是白茫茫一片。這一年,農作物幾乎顆粒無收,百姓流離失所。水退之后,當地爆發了瘟疫。
看著受災的家鄉,盡管年紀很小,但陳端和下定決心要為父老鄉親消災解難。為了尋找治病良方,不辭勞苦去到東莞,求教經驗豐富的郎中。皇天不負有心人,陳端和最后找到了治療瘟疫的藥方,許多患病的村民吃了陳端和的藥,很快就痊愈了。
《陳仙姑的故事》書影
盡管解決了瘟疫,但陳端和也注意到了村民們看病難的問題,立志改變村民們長期受疾病侵擾的現狀。于是,她遠赴增城、東莞以及新安縣城南頭一帶,遍尋名醫,尋找治病良方,不辭勞苦走訪了東莞、增城、新安等地方,搜集、整理了許多藥方。在當時的年代,這些藥方的價值是很大的,醫治了當時流行的痢疾肚痛、感冒發燒等疾病,村民們無比感激。
陳仙姑誕上的燒豬
在陳端和16歲時的正月二十三日,天上飛來兩只仙鶴在水貝村上空不停盤旋,指點陳端和成仙。于是陳端和跟著仙鶴升天,當時其家嫂剛生下孩兒不久,正是坐月子,看見姑姑升天,便用手指著說:“姑姑真是升天了?!北黄渖┥┻@么一說,陳端和從空中摔下死去便發出一道閃光。死后,尸體沒有腐爛,百日放香,方圓百里的群眾聞信紛紛來瞻仰。
之后,當地年年風調雨順,物產豐富,瓜果飄香,村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人們知道這是陳端和成仙造福族人的緣故。
粵劇《陳仙姑的故事》
@深圳光明
相傳大陂河中有河神叫做二河神,每年春夏季節便興風作浪,使河水洶涌泛濫。當地民間傳說,陳端和為了懲治大陂河二河神,她升天成仙后向天官訴說了大陂河二河神作惡多端,百姓多災多難,請求天官給予懲治。于是,天官把二河神打入地獄,并封陳端和為大陂河河神,列入仙班,從此陳端和改稱為陳仙姑。
刻在仙姑祠牌坊邊的陳仙姑簡介
這便是《陳仙姑的故事》。和媽祖一樣,陳仙姑也是一個由真人神化的民間故事。在當地,陳仙姑始終是鄉民心中正義與善良的化身。鄉民崇敬陳仙姑,其實是崇敬一種美德。
2007年,《陳仙姑的故事》被列入深圳市第一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陳仙姑祠
據水貝村的村民講述,在陳仙姑成仙后,村民為了紀念她,在村里面修了一座三開間的廟,這便是陳仙姑祠。自晚清到民國,陳仙姑祠是公明一帶香火最旺的廟宇之一,其香客遠東莞、增城、惠州、香港等地。
陳仙姑祠
文革期間,仙姑祠遭到了滅頂之災,延續了近百年香火的陳仙姑祠被拆,陳仙姑的金身亦被砸爛。盡管廟已經被拆,但水貝村不少陳氏族人依然在家里供奉陳仙姑的牌位。
2004年,在當時的水貝上村村民陳甲成的牽頭下,水貝村的村民及香港、東莞、海外的陳氏宗親集資200萬元,在原仙姑祠附近重建陳仙姑祠,并加建了牌樓和小廣場。2006年9月4日陳仙姑祠重光,至此,陳仙姑的祭拜活動得以恢復。
陳仙姑祠
@洋陶清道夫
新建的陳仙姑祠為三開間兩進結構,坐東北朝西南,占地約1000平方米,主殿供奉著陳仙姑神像。每逢初一十五,都會有陳氏族人前來上香拜祭,重要節日如春節、中秋、重陽,人就更多。而一年當中最隆重的莫過于農歷正月二十三的“仙姑誕”,當天門庭若市,人聲鼎沸,舞獅打鼓,相當熱鬧。
仙姑誕與打醮
水貝村人以陳仙姑成仙之日作為“仙姑誕”,在陳仙姑祠重光之后,便恢復了以前的祭拜典禮,并挖掘整理出一套較為完整的祭拜儀式。而隨著時間的發展,仙姑誕慶典的規模一步一步擴大,成為水貝上村每年的一大盛事。
按慣例,仙姑誕時水貝村會進行打醮,祈求上蒼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消災免難。打醮,醮的意思是祭祀,打醮就是舉行祭祀,其對象是各種的神靈,有功于民者及先人等,目的是祈福消災,安撫亡魂。
《昭明文選》記載:“醮諸神,禮太乙”?!端鍟份d:“夜中于星辰之下,陳放酒脯、餅餌、幣物, 歷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為書如上章之儀以奏之,名之為醮”?!磅础本褪羌郎竦囊馑?,其原始的目的,是古代農民百姓對天上的庇佑表示感謝,或祈求平安而舉行的隆重祭典,蘊含著農耕社會平民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大士王(鬼王)
醮期長短不一,大規模的有三日醮、五日醮,亦有長達十多日的。年例有一年一次、二年一次、多年一次至十年一次。仙姑誕的醮期為一日一夜,稱“洪文清醮”。
仙姑誕包括“開壇”、“賀誕”、“拜三清”、“迎神”、“禮斗”、“轉鴻運”、“三朝三懺”、“超幽”、“送神”等祭祀儀式。
三清像
在仙姑誕前一天,主持打醮的道士們(本地稱之為“喃嘸”)先是開壇化咒,待子時一到,被演奏“八仙賀壽”慶賀仙姑誕。正月廿三清早,喃嘸先在壇前開臺迎三清祭拜祖師,再迎仙姑。
斗母星君
“禮斗”,又稱拜斗,是道教最主要和常用的祈福消災法事。在道家體系中,南斗、北斗星君掌世人生死壽夭、富貴吉兇,故消災祈福、祛病、延生常向南北斗禮拜。禮斗完畢,喃嘸率領善男信女進行轉鴻運,祈求來年轉運消災。
轉鴻運
轉完鴻運,喃嘸便引領陳氏宗族長老進行“三朝三懺”。“三朝”即早午晚進行三次朝儀(又統稱為朝科),先行懺謝,再行禮謝。懺謝是指向天尊懺悔謝罪,禮謝則是朝禮四方(或十方)天尊及諸天仙圣。早朝與午朝均由喃嘸在內壇進行,其對象為三清為首的道教仙尊。晚朝,又稱“完朝”,其對象一般先是道教的悼亡神祇如太乙救苦天尊,然后再朝先人、大士王(鬼王)。三朝三懺結束后,便進行“超幽”。
晚朝
“超幽”,即對無主孤魂做出超度和分衣施食,是打醮最重要的儀式之一。喃嘸先是打開地府之門,將亡魂集中于在壇前,將其點化,進行超度,讓他們早日輪回,接著便是為亡魂贈衣施食。
超幽化衣、金銀
為了維護“現場”秩序,以防游魂發生“騷亂”,現場請來大士王,對無主孤魂進行震懾。接著村民們在地上鋪上長長的金銀紙衣,施舍給亡魂。待良辰至,火化紙衣,被認為帶來疾病、不幸的亡魂便離開鄉村,而大士王亦會被火化送走。
超幽儀式結束后,便送仙姑歸位,打醮儀式隨之結束。
仙姑誕如今已成為水貝村乃至公明的一大盛況,對陳仙姑正義善良形象的崇拜根植在人們的血脈深處,代代相傳并成為獨特的文化現象。其背后所蘊含著,依然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
讓我們一起來談談深圳歷史
2023-01-09
2022-12-24
2022-11-29
參考資料:
《陳仙姑的故事 》
陳永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