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得好,家有胡桐樹,引得鳳凰來。哪里有好的投資環境,哪里就有投資熱土。良好的營商環境是衡量一個地方的核心競爭力和潛在發展能力的重要標志。2020年1月1日,國務院制定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實施了,這標志著政府職能轉變,圍繞市場主體需求,將近年來“放管服”改革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上升為法規,并確立對內外資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的營商環境基本制度規范,具有重要意義。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只有在法治環境下,才會有公平的競爭,有穩定的預期,有靠得住的信用。就XXX來說,優化法治營商環境,還需要“勤修內功、多展外功”,勤修內功,就是要重視提高領導干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工作、解決問題、推動發展的能力,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引導廣大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多展外功,就是不斷學習、借鑒、融合粵港澳大灣區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經驗做法,錨定企業的需求要點、發展難點、培育重點,遞進式做強做優法治服務保障,讓法治成為企業發展的“護航人”。
1、政策供給質量不斷提升。堅持把“放管服”改革作為轉變政府職能的突破口,在學深吃透上級政策及法治政府建設相關要求基礎上,結合轄區基層便民服務站服務能力弱、服務事項少、審批效率低等實際情況,探索打造基層便民服務,讓基層原有的幫辦代辦模式全面向“一次辦好、現場辦結”轉變。
2、法治化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制定并印發XXX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實施方案,在法律法規框架內最大限度精簡環節、最大幅度壓縮時限,制定實施了一系列優商惠民的政策措施,極力放大營商環境服務效能。對項目審批全流程進行顆粒化拆分,能簡則簡,能合則合,壓縮工建項目審批時限。堅持包容審慎監管政策,制定“涉企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行政處罰和一般違法行為從輕減輕行政處罰清單”,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3、矛盾糾紛化解不斷強化。組建營商環境優化法律事務處理小組,全面接管市民投訴、12345轉辦的工作中難以處理的涉法涉訴類問題,切實維護群眾利益、護航中小企業發展。創新探索府院聯動“涉訴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的工作機制”,推動行政爭議實質性化解。成立商事調解中心,推動企業用非訴訟方式解決涉外商事糾紛。
4、完善法律服務網絡不斷織密。組建律師法律服務團,深入企業開展紓困解難專項法律服務活動,幫助企業解決生產中的問題和困難。充分發揮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律師事務所的律師團隊植根基層的優勢,為企業在線解答、跟蹤服務“一站式”法律服務體系。(文/湖南君杰律師事務所許小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